顺时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此篇前一段见《甲乙经》卷七第一中篇,后一段见《甲乙经》卷十一第九。
问曰:春极治经络,夏极治经输,秋极治六腑,冬则闭塞者,用药而少针石处。所谓少用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须时。
春夏秋三时极意行针,冬时有痈疽得极,余寒等病皆悉不得,故不用,称其时也。春时阳气在于皮肤,故取络脉也。夏时在于十二经之五输,故取输也。秋气在于六腑诸输,故取之也。冬气在于骨髓,腠理闭塞,血脉凝涩,不可行于针与砭石,但得饮汤服药。痈疽以是热病,故得用针石也。以痈疽暴病,不得须间失时不行针石也。
平按:《素问》、《甲乙》“极”作“亟”。《素问》“闭塞”下重“闭塞”二字;“处”作“也”。“须时”《素问》作“顷时回”三字。
因痈不知不致,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傍三,与婴络各二。
有因痈生,不痛不知,不得其定,按之不应其手,乍来似有,乍去似无者,此是肺气所为,可取手太阴脉有主此病输,傍三刺之,及缨脉足阳明之输主此病者,二取之。
平按:《素问》、《甲乙》“因痈不知不致”作“痈不知所”;“婴络”作“缨脉”,据本注应作“缨脉”。《素问》“三”下有“痏”字。

- 顺时《黄帝内经太素》
- 顺生丹《医学心悟》
- 顺式作用组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论《古今医统大全》
- 顺险逆三法说《疡医大全》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内经评文》
- 顺养《黄帝内经太素》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灵枢悬解》
- 顺摇十九法《针灸神书》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黄帝内经·灵枢》
- 顺医法《石室秘录》
- 顺气消食化痰丸《汤头歌诀》
- 顺元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顺气消食化痰丸《医方论》
- 顺元散《苏沈良方》
- 顺气消食化痰丸《医方考》
- 顺元散《博济方》
- 顺气消食化痰丸《医方考》
- 顺证《中医名词词典》
- 顺气搜风法《时病论歌括新编》
- 顺证《中医词典》
- 顺气朮香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顺证《续名医类案》
- 顺气散《博济方》
- 顺症《冯氏锦囊秘录》
- 顺气散《博济方》
- 顺症勿治《冯氏锦囊秘录》
- 顺气散《博济方》
- 顺症勿治《冯氏锦囊秘录》
- 顺气木香丸《博济方》
- 顺症勿治《冯氏锦囊秘录》
《黄帝内经太素》
- 前言
- 卷第一摄生之一(佚)
- 卷第二摄生之二(卷末缺)
- 卷第三阴阳
- 卷第四(佚)
- 卷第五(卷首缺)
- 卷第六(卷首缺)
- 卷第七(佚)
- 卷第八经脉之一
- 卷第九经脉之二
- 卷第十经脉之三
- 卷第十一输穴
- 卷第十二营卫气
- 卷第十三身度
- 卷第十四诊候之一
- 卷第十五诊候之二
- 卷第十六诊候之三
- 卷第十七证候之一
- 卷第十八(佚)
- 卷第十九设方
- 卷第二十(佚)
- 卷第二十一九针之一
- 卷第二十二九针之二
- 卷第二十三九针之三
- 卷第二十四补泻
- 卷第二十五伤寒
- 卷第二十六寒热
- 卷第二十七邪论
- 卷第二十八风
- 卷第二十九气论
- 卷第三十杂病
- 重身病
- 温暑病
- 四时之变
- 息积病
- 伏梁病
- 热痛
- 脾瘅消渴
- 胆瘅
- 头齿痛
- 颌痛
- 项痛
- 喉痹嗌干
- 目痛
- 耳聋
- 衄血
- 喜怒
- 疹筋
- 血枯
- 热烦
- 身寒
- 肉烁
- 卧息喘逆
- 少气
- 气逆满
- 疗哕
- 腰痛
- 髀疾
- 膝痛
- 痿厥
- 泄
- 如蛊如妲病
- 癫疾
- 惊狂
- 厥逆
- 厥死
- 阳厥
- 风逆
- 风痓
- 酒风
- 经解
- 身度
- 经络虚实
- 禁极虚
- 顺时
- 刺疟节度
- 刺腹满数
- 刺霍乱数
- 刺痫惊数
- 刺腋痈数
- 病解
- 久逆生病
- 六腑生病
- 肠胃生病
- 经输所疗
- [附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