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疽候

《诸病源候论》书籍目录

疽者,五脏不调所生也。五脏主里,气行经络而沉。若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阳不和,则五脏不调。荣卫虚者,腠理则开,寒客经络之间,经络为寒所折,则荣卫稽留于脉。荣者,血也;卫者,气也。荣血得寒,则涩而不行,卫气从之,与寒相搏,亦壅遏不通。气者,阳也,阳气蕴积,则生于热,寒热不散,故积聚成疽。脏气沉行,主里,故疽肿深浓,其上皮强如牛领之皮。久则热胜于寒,热气淳盛,蕴结伤肉也。血肉腐坏,化而为脓,乃至伤骨烂筋,不可治而死也。

又,少苦消渴,年至四十以上,多发疽。所以然者,体虚热而荣际痞涩故也。又有膈痰而渴者,年盛必作黄胆。此由脾胃虚热故也,年衰亦发痈疽,腑脏虚热,血气痞涩故也。

又,肿一寸至二寸,也;二寸至五寸,痈也;五寸至一尺,痈疽也;一尺至三尺者,名曰竞体痈,痈成九窍皆出。诸气愤郁,不遂志欲者,血气蓄积,多发此疾。

诊其脉,弦洪相薄,外急内热,欲发痈疽。脉来细而沉,时直者,身有痈肿。若腹中有伏梁,脉肺肝俱到,即发痈疽;四肢沉重,肺脉多即死。凡痈疽脉,洪粗难治,脉微涩者易愈。诸浮数之脉,应当发热,而反洗淅恶寒,若有痛处,当有痈也。此或附骨有脓也。

身有五部∶伏菟一,腓二,背三,五脏之俞四,项五。五部有疽者死。

又,疽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寒咽,半日死。其化作脓,泻之则已。

发于颈,名曰夭疽,其肿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掖,前伤任脉,内熏肝肺。

熏肝肺,十余日而死矣。

阳气大发,消脑留项,名曰脑铄,其色不乐,项痛而刺以针。烦心者,死不可治。

发于膊及 ,名曰疵疽,其状赤黑,急治之。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脏。痈发四五日, KT 之也。

发于掖下,赤坚者,名曰米疽也。坚而不溃者,为马刀也。

发于胸,名曰井疽也。其状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中不治,十日死。

发于膺,名曰甘疽。其状如谷实、瓠瓜,常苦寒热。急治之,去其寒热。不治,十岁死,死后出脓。

发于股阳,名曰兑疽。其状不甚变,而脓附骨,不急治,四十日死。

发于胁,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病也。又云∶痈发女子阴旁,名曰改訾疽。久不治,其中生 肉,如赤小豆麻黍也。

发于尻,名曰兑疽。其状赤坚大,急治之;不治,四十日死。若发尻尾,名曰兑疽。若不急治,便通洞一身,十日死。

发于股阴,名曰赤弛。不急治之,六日死。在两股内者,不治,六十日当死。

发于膝,名曰疵疽。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而坚,勿石,石之则死。须其色黑柔,乃石之,生也。

发于胫,名曰兔啮疽。其状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

发于踝,名曰走缓。色不变。数灸而止其寒热,不死。

发于足上下,名曰四淫。不急治之,百日死。

发于足傍,名曰疠疽。其状不大,初从小指发,急治之。其状黑者,不可消,百日死也发于足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去之,活也;不赤疽发额,不泻,十余日死。其五日可刺也。其脓赤多血,死;未有脓,可治。人年二十五、三十一、六十、九十五,百神皆在额,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赤疽发,身肿,牢核而身热,不可以坐,不可以行,不可以屈伸。成脓,刺之即已。

赤疽发胸,可治。

赤疽发髀枢,六月内可治;不治,出岁死。

赤疽发阴股,牢者死,濡者可治。

赤疽发掌中,可治。

赤疽发胫,死不可治。

白疽发膊若肘后,痒,目痛伤精,及身热多汗,五六处死。

黑疽发肿,居背大骨上,八日可刺也。过时不刺为骨疽。骨疽脓出不可止者,出碎骨,黑疽发渊掖,死。

黑疽发耳中,如米,此名文疽,死。

黑疽发膊,死。

黑疽发缺盆中,名曰伏痈,死。

黑疽发肘上下,不死可治。

黑疽发腓肠,死。

黑疽发膝膑,牢者死,濡者可治。

黑疽发趺上,牢者死。

仓疽发身,先痒后痛。此故伤寒,寒气入脏笃,发为仓疽。九日可治,九十日死。

钉疽发两膊,此起有所逐,恶血结留内外,荣卫不通,发为钉疽。三日身肿,痛甚,口噤如痉状。十一日可刺。不治,二十日死。疽起于肉上,如丁盖,下有脚至骨,名钉疽锋疽发背,起心俞若膊 。二十日不泻,死。其八日可刺也。其色赤黑,脓见青者,死不治。人年六岁、十八、二十四、四十、五十六、六十七、七十二、九十八,神皆在膊,不可见血,见血必死。

阴疽发髀若阴股,始发,腰强,内不能自止,数饮不能多,五日牢痛。如此不治,三岁刺疽发,起肺俞若肝俞,不泻,一十日死。其八日可刺也。发而赤,其上肉如椒子者,死不可治。人年十九、二十五、三十三、四十九、五十七、六十、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神皆在背,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脉疽发环项,始病,身随而热,不欲动, ,或不能食。此有所大畏,恐怖而不精,上气嗽。其发引耳,不可以动。二十日可刺。如不刺,八十日死。

龙疽发背,起胃俞若肾俞,二十日不泻,死。九日可刺。其上赤下黑,若青黑者,死;

发血脓者,不死。

首疽发背,发热八十二日,大热汗头,引身尽。如嗽,身热同同如沸者,皮泽颇肿处浅刺之;不刺,入腹中,二十日死。

侠荣疽发胁,若起两肘头,二十五日不泻,死。其九日可刺。发赤白间,其脓多白而无赤,可治也。人年一十六、二十六、三十二、四十八、五十八、六十四、八十、九十六,神皆在胁,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勇疽发股,起太阴若伏兔,二十五日不泻,死。其十日可刺。勇疽发,清脓赤黑,死;

白者,尚可治。人年十一、十五、二十、三十一、三十二、四十六、五十九、六十三、七十五、九十一,神皆在尻尾,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标叔疽发背,热同同,耳聋,后六十肿如裹水状,如此可刺之。但出水,后乃有血,血出即除也。人年五十七、六十五、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神皆在背,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痨疽发足趺若足下,三十日不泻,死。其十二日可刺。痨疽发赤白脓而不大多,其上痒,赤黑,死不可治。人年十三、二十九、三十五、六十一、七十三、九十三,神皆在足,不可见血,见血者死。

冲疽发在小腹,痛而战寒热冒,五日 ,六日而变。可刺之。不刺之,五敦疽发两手五指头,若足五指头,十八日不泻,死。其四日可刺。其发而黑,痈不甚,疥疽发掖下若两臂、两掌中,振寒,热而嗌干者,饮多即呕,烦心 ,或卒胗者,如此可汗,不汗者死。

筋疽发背,侠脊两边大筋,其色苍,八日可刺也。

陈干疽发臂,三四日痛不可动,五十日身热而赤,六十日可刺之。如刺之无血,三四蚤疽发手足五指头,起节色不变,十日之内可刺也。过时不刺,后为食。痈在掖,三岁死。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云∶铜器盖食,汗入食,食之令人发恶疮内疽。

又云∶鲫鱼脍猪肝肺,食之发疽。

又云∶乌鸡肉合鲤鱼肉食,发疽。

又云∶鱼腹内有白如膏,合乌鸡肉食之,亦发疽也。

又云∶鱼金鳃,食发疽也。

又云∶已醉,强饱食,不幸发疽。

《养生方·导引法》云∶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疽。行气者,鼻内息,五入方一吐,为一通。满十二通愈。

又云∶正坐倚壁,不息行气,从口趣令气至头而止。治疽痹,气不足。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诸病源候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诸病源候论》书籍目录
  1. 疽候《诸病源候论》
  2. 疽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3. 疽候《诸病源候论》
  4. 疽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5. 疽候《诸病源候论》
  6. 疽发所在有不可治者《集验背疽方》
  7. 疽溃后候《诸病源候论》
  8. 疽发乳候《诸病源候论》
  9. 疽瘤《中医词典》
  10. 疽发口齿候《诸病源候论》
  11. 疽目《中医词典》
  12. 疽发背热渴候《诸病源候论》
  13. 疽虚热候《诸病源候论》
  14. 疽发背溃后候《诸病源候论》
  15. 疽痈不消《奇效简便良方》
  16. 疽发背候《诸病源候论》
  17. 疽痈逆顺刺《黄帝内经太素》
  18. 疽大小便不通候《诸病源候论》
  19. 痀(jū,音拘)挛《中医词典》
  20. 疽疮候《诸病源候论》
  21. 鞠候《诸病源候论》
  22. 疽疮候《诸病源候论》
  23. 鞠华《神农本草经》
  24. 疽疮《扁鹊心书》
  25. 鞠丸《普济本事方》
  26. 疽、肩风毒《外科心法要诀》
  27. 鞠养以防其疾四《育婴家秘》
  28. 《回春录》
  29. 局部放射反应《放射诊断学》
  30. 《华佗神方》
  31. 局部和系统免疫《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