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临床表现

《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书籍目录

1.运动性失语也称表达性失语症、口语性失语症、皮质运动性失语等。为Broca氏区,即第三额回后部的言语运动中枢受损时引起,症状特点为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构音器官的活动并无障碍,有的虽能发音但不能构成语言。

完全性失语时,患者完全不能用评议表达思维活动,甚至个别的字、词、音节都不能发出。多数患者为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患者能发出个别的语音,但不能由语音构成词句,也不能将语言排列成必要的次序,以致这些评议杂乱无章,不能令人理解。有的患者可能保存下来最熟悉的一个单字、词或句子的片断,通常的感叹词,如“不”、“好”、“吃”、“坐”、“就是”、“再见”、等。但患者无论如何努力也只能说出保留下来的简单词句,由于语言共济运动无障碍,患者说出词句仍有相当抑扬,密切接触者根据其语调可能理解患者表达的意思。更轻的患者往往仍有相当丰富的词汇保持不变,但由于丧失对虚词和冠词的应用,说话只能用几个主要词汇来表达,构成电报式语言。语言重复症也很多见,一个词或音节说出后,强制地、自动地重复,不自主地进入下次语言产生的过程。

较轻的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保留写字和默诵的能力。

2.感觉性失语症:又称感受性失语Wenicke失语症等。病灶位于Wenicken氏区和听觉联络区,它与言语中枢联系中断后,阻碍了听觉性词“图象”的激活而致。特点为患者听觉正常,但不能听懂他人评议的意义,虽有说话能力,但词汇、语法错误紊乱,常答非所问,讲话内容无法使人真正了解,但常能正确模仿他人语言。

“口语领悟困难”,是最突出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不能理解要求其伸舌、张嘴、闭眼等简单语句,患者模仿能力亦减退。患者自己的言语功能也有重大障碍,用词错误百出,紊乱无序,且语不成句,语法关系混乱,并对自己的言语错误无所觉察,自发性语言常增多。轻症患者能理解日常生活常用词语短句,但不能理解较复杂的句子。

患者可保存模仿言语、诵读、写字和口述默写能力。

3.失读:病变主要位于角回,特点为患者无视力障碍,看到原来认识的文字符号却读不出字音,亦不知其意义,多伴有失写、失算、体象障碍、空间失认等。单纯性失读症其它语言功能正常,可自动发言、复述口语、理解口语,但不能理解文字,所以朗读默读能力丧失,亦不能抄写。单纯性失读智力及计算能力正常。

4.失写症:单纯的失写症很少发生,且是否可单独出现至今尚有争论。一般认为是位于额中回后部的Exner氏区受损所致,患者虽能听懂别人语言,但自动书写能力丧失,默写和抄写亦不可能,给予文字的模型碎块,也不能拼凑成完整的文字。

5.命名性失语症:又称记忆缺失性失语症,特点是患者言语、书写能力存在,但词汇遗忘很多,物体名称遗忘尤为显著。如让患者说出指定物品名称则更显困难,如经人提示可立即将该物名称说出,但不久又迅速遗忘。命名性失语症受损部位为枕叶和颞叶交界区,主要是Brod-mann37区及21区、22区的后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书籍目录
  1.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3.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4.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5.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6.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7.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8.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9.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0.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1.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2.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3.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4.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5. 临床表现《心脏病学》
  16.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7. 临床表现《儿科学》
  18.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9. 临床表现《儿科学》
  20.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1. 临床表现《儿科学》
  22.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3. 临床表现《儿科学》
  24.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5. 临床表现《儿科学》
  26.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7. 临床表现《儿科学》
  28.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9. 临床表现《儿科学》
  30. 临床表现《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31. 临床表现《儿科学》

《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