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Fisheer氏综合征

《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书籍目录

又称,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深反射消失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神经根综合征。

【病因和机理】

病因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有病毒感染和变态反应两种说法。也可能是异型或非典型的Guillian –Barre氏综合征。

【临床表现】

本病青壮年多见,男性的发病率较女性多一倍,多数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的前驱疾病,两天到数周后出现神经症状,常先出现眼外肌麻痹和共济失调,最后深反射消失。

(一)眼外肌麻痹 多为两侧性,1/3的病例有眼内肌麻痹,在病程中亦可见凝视麻痹,瞳孔对光反和调节反射消失,提示中脑和脑桥的损害。视力和视野正常。

(二)共济失调 多为对称的小脑性共济失调,可见肌张力降低意向性震颤、间断性言语、眼球震颤感觉障碍缺如或轻微。提示小脑或小脑脑桥束、脊髓小脑束的损害。

(三)深反射消失 多为短暂性深反射消失。

【鉴别诊断】

(一)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是一种慢病毒性脑炎,由麻疹病毒引起。12岁以下儿童最易得病,起病隐袭呈进行性,一般在晚期有昏迷,病程较长,达数月。初期以精神症状为主,出现不自主动作是中期的特殊症状,中期之后逐步出现肢体强直、昏迷、颅神经麻痹症状,生理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征。脑脊液中IgG,IgM均持续增高,胶金曲线呈麻痹型。血清和脑脊液中抗麻疹病毒抗体滴度升高。

(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是一组发生在某些感染(尤其是出诊性疾病)后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本症以儿童和青壮年发病为多,病损广泛地累及脑与脊髓。起病急骤,多在感染后第4~30天出现临床症状,常在发热缓解期中再度发热,并可有头晕、倦怠、全身酸痛及背部僵硬感等症状,可见脑膜刺激征。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程度不同的神经系统实质性症状,包括脑、脊髓、颅神经及/或脊神经根损害的表现。

(三)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是一种青、壮年时期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其特点为病灶播散在病程中常有缓解和复发的反复出现。病损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常有精神症状的言语障碍。颅神经功能障碍以球后神经炎为首发症状多见。眼球震颤是常见症状之一,可为水平性、旋转性或垂直性。背部、小腿部常有麻木、束带感及疼痛,可出现小脑性和感觉性共济失调。后期可见痉挛性截瘫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书籍目录
  1. Fisheer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 FcεR(FcεRⅠ、FcεRⅡ)《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3. FITC标记抗体的方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4. FcγR(CD64、CD32、CD16)《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5. Foix–Alajouanine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6. FcαR《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7. Foix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8. FCM在生物医学工程学方面的应用《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9. Foster–Kennedy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0. FCM应用的技术途径《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1. Foville氏综合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2. FCM对外周白细胞的免疫荧光分析《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3. F界值表(方差分析用,上行:P=0.05,P=0.01)《预防医学》
  14. FCM的典型应用简介《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5. F与Fo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作用《医院药学》
  16. Fallot四联症《病理学》
  17. G《伤寒悬解》
  18. F1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19. G《金匮悬解》
  20. F1动物系组选择和组合形式与命名《实验动物科学》
  21. 《四圣心源》
  22. F1动物的标志方法及要求《实验动物科学》
  23. 《四圣心源》
  24. F/P比值的测定《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5. 《四圣悬枢》
  26. F(ab)2含量测定《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27. G《生理学》
  28. F《传染病》
  29. G《医学统计学》
  30. F《医学遗传学基础》
  31. G《医学遗传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