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颅内压降低reduc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书籍目录

颅内压降低系指一侧卧位腰椎穿刺测压低于0.70kPa,临床常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疲倦乏力精神障碍等表现。

【病因和机理】

引起颅内压降低的原因分为两类:即原发性与症状性,原发性者病因不清,症状性者多见于颅脑外伤后,长期使用高渗脱水剂,胰岛素休克治疗后及颅内血管痉挛致脉络丛分泌受抑制,使脑脊液产生过少等。

【临床表现】

低颅压临床表现几与高颅压无法区别。起病可呈急性亦可缓慢,表现有头痛、头昏、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疲倦乏力等。部分患者可有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视神经乳头郁血,边缘模糊。体征有颈项强直、Kernig征阳性。

【鉴别诊断】

(一)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简称PIH) 可见于任何年龄,男女无差别,起病可急可缓,头痛轻重不一,位于颈枕部居多,可向额顶部放散,亦可延至肩背,直立及头动时加重,平卧后缓解。可伴不同程度的颈强直、头前屈时疼痛,阳性Kernig性,以及外展神经不全麻痹等体征。除头痛外常有头昏、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亦可有轻重不一的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精神障碍及发热、多汗、血压波动、直立位心动徐缓、晕厥发作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低于0.7kPa。

(二)颅脑外伤后颅内低压综合征(cramiocerebral trauma intracranialhypotension syndrome)当发生开放性颅脑外伤或中、轻型闭合性颅脑外伤后,可因①脑脊液鼻或耳部大量流失;②颅脑外伤后反射性脉络丛分泌机能抑制;③脑脊液吸收增加;④休克及长期使用高渗脱水药物等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部挤压性疼痛,可伴有头昏、恶心、呕吐、乏力、虚弱、厌食、脉搏细弱、血压偏低等,严重时有精神萎靡、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表现。上述表现与体位有关,卧位或头低位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坐位或立起时症状加重。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三)胰岛素治疗和电休克治疗(insulin therapy and electric shock treatmentEST)胰岛素休克与电休克治疗有后继低颅压的报道。胰岛素休克后继低颅压虽经大量补糖,仍不见苏醒,昏迷愈陷愈深,此时有可能存在低颅压,腰椎穿刺可证实。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书籍目录
  1. 颅内压降低《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 颅内压改变《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3. 颅内压增高《急诊医学》
  4. 颅内感染《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5. 颅内压增高《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6. 颅内出血《妇产科学》
  7. 颅内压增高综合症《神经病学》
  8. 颅内出血《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9. 颅内占位性病变《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0. 颅脑外伤《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11. 颅内肿瘤《自我调养巧治病》
  12. 颅脑外伤《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13. 颅前窝《人体解剖学》
  14. 颅脑损伤患者康复《康复医学》
  15. 颅神经《神经病学》
  16.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17. 颅神经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8. 颅脑损伤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19. 颅神经损害《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0. 颅脑损伤《临床营养学》
  21. 颅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神经病学》
  22. 颅脑畸形《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3. 颅息《针灸大成》
  24. 颅脑创伤的预后判断《急诊医学》
  25. 颅息《中医词典》
  26. 颅脑创伤的几种特殊情况《急诊医学》
  27. 颅息《针灸学》
  28. 颅脑超声诊断《物理诊断学》
  29. 颅相学《医学心理学》
  30. 颅脑CT检查适应征及限度《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31. 颅囟《中医词典》

《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