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类计数

《常用化验值及意义》书籍目录

『标本采集』

手指血一滴在载玻璃片上推成薄血膜。

『正常值范围』

1、嗜中性粒细胞:杆核1—5%;分叶核50—70%。

2、嗜碱性粒细胞:0—1%。

3、嗜酸性粒细胞:0.5—5%。

4、淋巴细胞:20—40%。

5、单核细胞:3—8%。

『临床意义』

1、嗜中性粒细胞:

(1)增多: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大叶性肺炎,流性性脑膜炎败血症等)白喉烧伤后,大手术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失血,溶血,组织坏死等。

(2)减少: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结核病等),病毒感染(如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枯草热等),寄生虫病(如钩虫、蛔虫、血吸虫、肺吸虫、绦虫等),某些药物的应用(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先锋霉素等),皮肤疾病(如天疱疮湿疹剥脱性皮炎牛皮癣等);某些血液病,肺浸润嗜性粒细胞增多症(如过敏性肺炎,热代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过敏性呼吸道综合症等)以及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前期等。

(2)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其他感染的早期,以及应激状态和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

3、嗜碱性粒细胞:

(1)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切除后,某些铅,铋,锌金属中毒者,某些用理化因子进行治疗的病人。

(2)减少:不易察觉,目前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

(1)增多:见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结核病,肾移植后排斥前期,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巨球蛋白血症等。

(2)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者等。

5、单核细胞:

(1)增多: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肺结核等。

(2)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常用化验值及意义》书籍目录
  1. 白细胞分类计数《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2. 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基础检验学》
  3. 白细胞及上皮细胞《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4.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应用《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5. 白细胞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6.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7. 白细胞计数《临床基础检验学》
  8. 白细胞分化抗原《医学免疫学》
  9.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0. 白细胞分化抗原《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11. 白细胞减少症《血液病学》
  12. 白细胞的作用《病理生理学》
  13.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血液病学》
  14. 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病理学》
  15. 白细胞介素《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16. 白细胞的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7. 白细胞介素《药理学》
  18. 白细胞的分离《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19. 白细胞介素《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20. 白细胞《组织学与胚胎学》
  21. 白细胞介素《医学免疫学》
  22. 白细胞《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23. 白细胞介素1《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4. 白雾《中医词典》
  25. 白细胞介素1《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6. 白巫术中的医药活动《中国医学通史》
  27. 白细胞介素的检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8. 白乌茶《茶饮保健》
  29. 白细胞免疫荧光分析的数据分析《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30. 白沃秘方《华佗神方》
  31. 白细胞生理《生理学》

《常用化验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