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细胞计数
人体外周围血中的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它们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机制消灭原体重,消除过敏原和参加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等从而保证机体健康。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起源于共同的祖细胞,即多向骨髓祖细胞(pluripotential Myeloid progenitor,CFU-S).CFD-S既能增殖,又具不向不同细胞系分化的能力,平时处于静止状态。这种细胞约占骨髓有核细胞数的0.5-1.0%,血循环中也可存在很少量。推测淋巴系祖CFD-S属于同级的多向淋巴祖细胞,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祖细胞,存在于嘣髓内。近年来对粒细胞动力学研究有很大进展,已知它起涛于骨髓中向粒系发展的祖细胞。后者有关体液因子(指集落刺激因子,也称粒细胞生成素)的调节下分化为原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而依次发育国早幼粒、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后者已丧失分裂能力,仅继续发育为成熟的杆状核和分叶核细胞。一个原粒细胞经过增殖发育,最终生成8-32个分顺核粒细胞。目前常根据其发育阶段而将粒细胞群人为地划分为分裂池(mitoticpool)、成熟池(matyration pool)、贮备池(storagepool)、循环池(circulatimg pool)等。了解粒细胞动力学将有助于分析外周血中粒细胞增多,减少的原因。一般认为从原粒细胞发育为分叶核细胞共需10天左右。这一过程是在骨髓内进行。贮备池中的杆状核及分叶核粒细胞仅有约1/20释放到周血中,大部分则仍存于贮备池内以便不断地补充损耗及应急需。成熟细胞进入积压液后构成况积压液粒细胞池(total blood granulocyte pool,TBGP)该池中约半数的粒细胞游离运行于血循环之中,构成循环粒细胞池(circulating granulocyte pool,CGP)另一半则险着于血管内壁而形成边缘粒细胞池(marginal granuulocyte pool,MGP)。白细胞计数时所得的白细胞值仅为循环池的粒细胞数。边缘池及循环池的粒细胞之间可以互相换位,并经常保持着动态平衡。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两个池中的粒细胞可一过性地从一方转向另一方面,从而导致白细胞计数结果呈较大幅度甚至成倍的波动。这一点在分析白细胞计数结果时必须予考虑。进入血液的粒细胞约平均停留10h之后,即逸出血管壁而进入组织内或者体腔中,以行使其防御功能。这些细胞一般不再返回血管,在组织中发挥功能作用的时间为1-2天,其后即消失。消亡的粒细胞由骨髓释放的新生粒细胞加以补充,而保持外围血中白细胞数量的相对恒定。
白细胞计数有目视计数法和仪器计数法,本节仅介绍目视法。
[原理]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用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后,滴入庆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方法学评价] 见第三章第三节。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初生儿:(15-20)×109/L
6月-2岁:(11-12)×109/L
[临床意义] 见白细胞分类计数介绍。

- 白细胞计数《临床基础检验学》
- 白细胞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白细胞及上皮细胞《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白细胞减少症《血液病学》
- 白细胞分类计数《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血液病学》
- 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基础检验学》
- 白细胞介素《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应用《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白细胞介素《药理学》
-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白细胞介素《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白细胞分化抗原《医学免疫学》
- 白细胞介素《医学免疫学》
- 白细胞分化抗原《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白细胞介素1《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白细胞的作用《病理生理学》
- 白细胞介素1《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病理学》
- 白细胞介素的检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白细胞的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白细胞免疫荧光分析的数据分析《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白细胞的分离《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白细胞生理《生理学》
- 白细胞《组织学与胚胎学》
- 白细胞与血小板血型《生理学》
- 白细胞《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白细胞粘着和嵌塞《病理生理学》
- 白雾《中医词典》
- 白细胞致热原《病理生理学》
《临床基础检验学》
- 绪言
- 第一篇 血液学检查
- 第一章 一般性操作技术
-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查
- 第一节 红细胞检查
-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 第三节 仪器法血细胞检查
-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 第一节 止血与凝血机制
-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的常用筛选试验
- 第四章 血型与输血
- 第二篇 尿液检查
- 第五章 尿液理学检查
- 第六章 尿液化学检查
- 第七章 尿沉渣检查
- 第八章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
- 第九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
- 第三篇 排泄物和分泌物检查
- 第十章 粪便检查
- 第十一章 精液和前列腺液检查
- 第十二章 阴道分泌物检查
- 第十三章 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 第十四章 其他体液检查
- 第四篇 体腔液检查
- 第十五章 脑脊液检查
- 第十六章 浆膜腔穿刺液及关节腔穿刺液检查
- 第十七章 胃液和十二指肠液检查
- 第十八章 羊水检查
- 第五篇 脱落细胞检查
- 第十九章 脱落细胞检查基本知识
- 第一节 正常脱落细胞形态
- 第二节 炎症增生的脱落细胞
- 第三节 肿瘤脱落细胞的形态特征
- 第二十章 脱落细胞检查技术
- 第一节 标本采集和涂片制作方法
- 第二节 涂片的观察与诊断
- 第二十一章 各系统脱落细胞检查
- 第二十二章 细针吸取细胞学
- 第六篇 实验室质量保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