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肌松药的作用机理与分类

《外科学总论》书籍目录

神经肌接头(运动神经终板)是运动神经未稍与骨骼肌细胞的交接部位,由三个部分组成:①运动神经元轴索的终端及覆于其终端的接头前膜,神经轴索的终端分支内含有丰富的乙酰胆碱包裹。②肌细胞膜相应增厚的部份为接头膜,上有乙酰胆碱受体。③介于这两层膜之间的裂隙称为接头间隙。宽度一般为300A,间隙内充满乙酰胆碱酯酶。

活细胞的细胞膜内外有明显的电位差,称为膜 电位。相对静止状态时的细胞膜呈极化状态,此时称为静止膜电位,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约-90毫伏)。神经冲动抵达神经肌接头后乙酰胆碱包裹释出大量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接头后膜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进入膜内,钾离了渗出膜外,使膜电位差从-90毫伏变为-45毫伏,达到终板电位的临界水平,因此又引起动作电位,钠、钾离子继续交换,膜内电位可达+20毫伏,这个膜电位的逆转,生理上称为去极化。随后乙酰胆碱为乙酰胆碱酯酶所分解,钠泵重新恢复膜内外的离子分布,膜电位恢复到极化状态,此过程生理上称复极化。在复极化完成时,即开始肌肉收缩。

(一)非去极化类肌松药 常用者有管箭毒、三碘季胺酚、泮库溴铵(本可松)、维库溴胺(去甲本可松)、阿屈可林等。这类肌松药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但不起激活作用,即干扰乙酰胆碱的正常去极化,继续保持接头后膜的极化状态,不能产生肌肉收缩。因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故又称竞争型肌松药。抗担碱酯酶药物如新斯的明等有拮抗效果。

(二)去极化类肌松药 常用者为琥珀碱。这类肌松药作用几乎与乙酰胆碱相同,只是去极化时间较长。即能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后膜呈现持续性去极化,从而没有动作电位向终板两端扩散,肌肉亦即处于静止(松驰)状态。另外,肌松前常有10余秒钟肌纤维成束收缩,这是由于终板电位开始去极化,但未延及到整个肌纤维的结果。使用抗胆碱酯酶药不能拮抗、反而增强肌松作用。

(三)双相类肌松药 这类药有氨酰胆碱,大量或长期使用琥珀胆碱后亦能出现。先呈现去极化阻滞(Ⅰ相阻滞),后移行为非去极化阻滞(Ⅱ相阻滞或脱敏感阻滞)。其机理不明,可能是因接头后膜敏感性降低所致。Ⅱ相阻滞可用抗胆碱酯酶药对抗。

常用肌松药(见表1-12)

表1-12 常用肌松药(缺)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外科学总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外科学总论》书籍目录
  1. 肌松药的作用机理与分类《外科学总论》
  2. 肌松药的应用《外科学总论》
  3.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临床生物化学》
  4. 肌丝的分子组成和横桥的运动《生理学》
  5. 肌萎缩《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6. 肌三角(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人体解剖学》
  7.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病理学》
  8. 肌三角《人体解剖学》
  9. 肌无力《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0. 肌肉作痛《医宗金鉴》
  11.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生理学》
  12. 肌肉作痛《正骨心法要旨》
  13. 肌营养不良及相关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4. 肌肉注射引起的坐骨神经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5. 肌营养不良症《神经病学》
  16. 肌肉之本《中医词典》
  17. 肌与腱滑膜鞘《人体解剖学》
  18. 肌肉消瘦《中医词典》
  19. 肌原纤维和肌小节《生理学》
  20. 肌肉松驰药在麻醉中的应用《外科学总论》
  21. 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生理学》
  22. 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生理学》
  23. 肌阵挛《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4. 肌肉软《中医词典》
  25. 肌阵挛《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6. 肌肉蠕动《中医词典》
  27. 肌组织《人体解剖学》
  28. 肌肉如铁《医门补要》
  29. 肌组织《组织学与胚胎学》
  30. 肌肉如铁《中医词典》
  31. 《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