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少阳方总论

《伤寒附翼》书籍目录

六经各有提纲,则应用各有方法。如太阳之提纲主表,法当汗解,而表有虚实之不同,故立桂枝麻黄二法。阳明提纲主胃实,法当下解,而实亦有微甚,故分大、小承气。少阳提纲有口苦、咽干、目眩之症,法当清火,而火有虚实∶若邪在半表,则制小柴胡以解虚火之游行,大柴胡以解相火之热结,此治少阳寒热往来之二法;若邪入心腹之半里,则有半夏、泻心、黄连黄芩等剂。叔和搜采仲景旧论,录其对症真方,提防世急,于少阳太阴二经,不录一方,因不知少阳证,故不知少阳方耳。

小柴胡汤

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 半夏 姜 枣

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也。少阳之气游行三焦,而司一身腠理之开 。血弱气虚,腠理开发,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邪正分争,故往来寒热。与伤寒头发热而脉弦细、中风两无关者,皆是虚火游行于半表。故取柴胡之轻清微苦微寒者,以解表邪,即以人参之微甘微温者,预补其正气,使里气和而外邪勿得入也。

其口苦、咽干、目眩、目赤、头汗、心烦、舌苔等症,皆虚火游行于半里。故用黄芩之苦寒以清之,即用甘、枣之甘以缓之,亦以提防三阴之受邪也。太阳伤寒则呕逆,中风则干呕。此欲呕者,邪正相搏于半里,故欲呕而不逆。胁居一身之半,为少阳之枢,邪结于胁,则枢机不利,所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也。引用姜、半之辛散,一以佐柴、芩而逐邪,一以行甘、枣之泥滞,可以止呕者,即可以泄满矣。夫邪在半表,势已向里,未有定居,故有或为之证,所以方有加减,药无定品之可拘也。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恐其助烦也。若烦而呕者,则人参可去,而半夏不得不用矣。加栝蒌实者,取其苦寒降火而除烦也。若渴者,是元气不足而津液不生,去半夏之辛温,再加人参以益气而生津液,更加栝蒌根之苦寒者,以升阴液而上滋也。若腹中痛者,虽相火为患,恐黄芩之苦,转属于太阴,故易芍药之酸以泻木。若邪结于胁下而痞硬者,去大枣之甘能助满,加牡蛎之咸以软坚也。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是为小逆,恐黄芩之寒转属于少阴,故易茯苓之淡渗而利水。若内不渴而外微热者,是里气未伤,而表邪未解,不可补中,故去人参,加桂枝之辛散,温覆而取其微汗。若咳者,是相火迫肺,不可益气,故去人参,所谓肺热还伤肺者此也。凡发热而咳者重在表,故小青龙于麻、桂、细辛中加干姜五味。此往来寒热而咳者,重在里,故并去姜、枣之和营卫者,而加干姜之苦辛,以从治相火上逆之邪,五味之酸,以收肺金之气也。合而观之,但顾邪气之散,而正气无伤,此制小柴胡之意欤!是方也,与桂枝汤相仿。而柴胡之解表,逊于桂枝;黄芩之清里,重于芍药;姜、枣、甘草,微行辛甘发散之常;而人参甘温,已示虚火可补之义。

且去滓再煎之法,又与他剂不同。粗工恐其闭住邪气,妄用柴、芩而屏绝人参,所以夹虚之症,不能奏功,反以速毙也。按,本方七味,柴胡主表邪不解,甘草主里气不调,五物皆在进退之列。本方若去甘草,便名大柴胡;若去柴胡,便名泻心、黄芩、黄连等汤矣。前辈皆推柴胡为主治,卢氏又以柴胡三生半冬配半夏为主治,皆未审本方加减之义耳。本方为脾家虚热、四时疟疾之圣药,余义详少阳病解制方大法。

大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芍药 枳实 姜枣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十余日结热在里,心下痞硬,呕吐下利,复往来寒热;或妄下后,柴胡证仍在,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此皆少阳半表里气分之症。此方是治三焦无形之热邪,非治胃腑有形之实邪也。其心下急烦痞硬,是病在胃口,而不在胃中,结热在里,不是结实在胃。因不属有形,故十余日复能往来寒热,若结实在胃,则蒸蒸而发热,不复知有寒矣。因往来寒热,故倍生姜,佐柴胡以解表∶结热在里,故去参、甘,加枳、芍以破结。条中并不言及大便硬,而且有下利症,仲景不用大黄之意晓然。后人因有下之二字,妄加大黄以伤胃气。非大谬乎?妄作伤寒书者,总不知凭脉辨症以用药,专以并合仲景方为得意。如加甘草于大承气中,而名三一承气,加柴、芩、芍药于承气中,而名六一顺气,以为可以代三承气、大柴胡、大陷胸等汤。竟不审仲景方分大小,药分表里,设方命剂,当因病患病机变迁轻重耳。岂圣贤之立方不精也,须尔辈更改乎?大小柴胡,俱是两解表里之剂。大柴胡主降气,小柴胡主调气。调气无定法,故小柴胡除柴胡、甘草外,皆可进退;降气有定局,故大柴胡无加减法。后人每方俱有加减,岂知方者哉!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 桂枝 干姜 黄芩 甘草 牡蛎 栝蒌

伤寒五六日,发汗不解,尚在太阳界,反下之,胸胁满微结,是系在少阳矣。此微结与阳微结不同∶阳微结对纯阴结言,是指结实在胃;此微结对大结胸言,是指胸胁痞硬。小便不利者,因下后下焦津液不足也。头为三阳之会,阳气不得降,故但头汗出;半表半里之寒邪未解,上下二焦之邪热已甚,故往来寒热心烦耳。此方全从柴胡加减。心烦不呕不渴,故去半夏之辛温,加栝蒌根以生津。胸胁满而微结,故减大枣之甘满,加牡蛎之咸以软之。小便不利而心下不悸,是无水可利,故不去黄芩,不加茯苓。虽渴而太阳之余邪不解,故不用参而加桂。生姜之辛,易干姜之温苦,所以散胸胁之满结也。初服烦即微者,黄芩、栝蒌之效;继服汗出周身,内外全愈者,姜桂之功。小柴胡加减之妙,若无定法,而实有定局矣。更其名曰柴胡桂枝干姜,以柴胡证具,而太阳之表犹未解,里已微结,须此桂枝解表,干姜解结,以佐柴胡之不及耳。

柴胡桂枝汤

柴胡 桂枝 人参 甘草 半夏 黄芩 芍药 大枣 生姜

柴胡二汤,皆调和表里之剂。桂枝汤重解表,而微兼清里;柴胡汤重和里,而微兼散表。此伤寒六七日,正寒热当退之时,尚见发热恶寒诸表症,更兼心下支结诸里症,表里不解,法当双解之。然恶寒微,则发热亦微可知;支节烦疼,则一身骨节不痛可知。微呕心下亦微结,故谓之支结。表症虽不去而已轻,里症虽已见而未甚,此太阳少阳并病之轻者。故取桂枝之半,以解太阳未尽之邪;取柴胡之半,以解少阳之微结。凡口不渴,身有微热者,当去人参。此以六七日来邪虽不解,而正气已虚,故用人参以和之也。外症虽在,而病机已见于里,故方以柴胡冠桂枝之前,为双解两阳之轻剂。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 人参 黄芩 半夏 生姜 龙骨 牡蛎 桂枝 铅丹 茯苓 大黄 大枣

伤寒八九日不解,阳盛阴虚,下之应不为过,而变症蜂起者,是未讲于调胃承气之法,而下之不得其术也。

胸满而烦,小便不利,三阳皆有是症。而惊是木邪犯心,谵语是热邪入胃。一身尽重,是病在阳明而无气以动也;不可转侧,是关少阳而枢机不利也。此为少阳阳明并病。故取小柴胡之半,以转少阳之枢;辅大黄之勇,以开阳明之 。满者忌甘,故去甘草∶小便不利,故加茯苓。惊者须重以镇怯,铅禀于金之体,受癸水之气,能清上焦无形之烦满,中焦有形之热结,炼而成丹,不特入心而安神,且以入肝而滋血矣。龙骨重能镇惊而平木,蛎体坚不可破,其性守而不移,不特静可以镇惊,而寒可以除烦热。且咸能润下,佐茯苓以利水,又能软坚,佐大黄以清胃也。半夏引阳入阴,能治目不瞑,亦安神之品,故少用为佐。人参能通血脉,桂枝能行营气,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在所必须,故虽胸满谵语而不去也。此于柴胡方加味而取龙蛎名之者,亦以血气之属,同类相求耳。

黄连汤

黄连 人参 甘草 桂枝 干姜 半夏 大枣

伤寒表不发热,而胸中有热,是其人未伤寒时素有蓄热也。热在胸中,必上形头面,故寒邪不得上干∶上焦实,必中气虚,故寒邪得从胁而入胃。《内经》云∶“中于胁则入少阳”,此类是已。凡邪在少阳,法当柴胡主治。此不往来寒热,病不在半表,则柴胡不中与之。胸中为君主之宫城,故用半夏泻心加减。胸中之热不得降,故炎上而欲呕;胃因邪气之不散,故腹中痛也。用黄连泻心胸之热,姜、桂祛胃中之寒,甘、枣缓腹中之痛,半夏除呕,人参补虚。虽无寒热往来于外,而有寒热相搏于中,所以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仍不离少阳和解之治法耳。此症在太阴、少阳之间,此方兼泻心、理中之剂。

黄芩汤

黄芩 芍药 甘草 大枣

太阳阳明合病,是寒邪初入阳明之经,胃家未实,移寒于脾,故自下利,此阴盛阳虚,与葛根汤辛甘发散以维阳也。太阳少阳合病,是热邪陷入少阳之里,胆火肆逆,移热于脾,故自下利,此阳盛阴虚,与黄芩汤苦甘相淆以存阴也。凡太、少合病,邪在半表者,法当从柴胡桂枝加减。此则热淫于内,不须更顾表邪,故用黄芩以泄大肠之热,配芍药以补太阴之虚,用甘、枣以调中州之气。虽非胃实,亦非胃虚,故不必人参以补中也。若呕是上焦之邪未散,故仍加姜、夏。此柴胡桂枝汤柴桂人参方也。凡两阳之表病,用两阳之表药;两阳之半表病,用两阳之半表药。此两阳之里病,用两阳之里药。逐条细审,若合符节。然凡正气稍虚,表虽在而预固其里,邪气正盛,虽下利而不须补中,此又当着眼处。《内经·热病论》云∶“太阳主气,阳明主肉,少阳主胆。伤寒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冬不藏精,则精不化气,故先气病,次及肉之病而及胆,仍自外之内。此病本虽因于内,而病因为伤于寒,故一病两名耳。胆汁最苦最寒,乃相火中之真味。火旺之水亏,胆汁上溢而口苦,故用芩、连之品以滋胆汁而清相火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附翼》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附翼》书籍目录
  1. 少阳方总论《伤寒附翼》
  2. 少阳胆经坏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3. 少阳府义《思考中医》
  4. 少阳胆经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5. 少阳感风《竹林女科证治》
  6. 少阳胆经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7. 少阳汗吐下之禁二条《伤寒贯珠集》
  8. 少阳丹《扁鹊心书》
  9. 少阳坏病《伤寒悬解》
  10. 少阳传里《伤寒说意》
  11. 少阳坏病《医学摘粹》
  12. 少阳传经一 少阳十六《伤寒悬解》
  13. 少阳坏病结胸初证一 少阳三十四《伤寒悬解》
  14. 少阳持方要义《思考中医》
  15. 少阳坏病结胸痞证 五章《伤寒悬解》
  16. 少阳病状《千金翼方》
  17. 少阳坏病入太阴去路柴胡桂枝干姜证一 少阳三十二《伤寒悬解》
  18. 少阳病用柴胡汤加减法《伤寒心法要诀》
  19. 少阳坏病入阳明去路谵语烦悸证一 少阳二十四《伤寒悬解》
  20. 少阳病用柴胡汤加减法《医宗金鉴》
  21. 少阳坏病提纲一 少阳二十三《伤寒悬解》
  22. 少阳病要《思考中医》
  23. 少阳解期 少阳二十二《伤寒悬解》
  24. 少阳病续法《医学纲目》
  25. 少阳解义《思考中医》
  26. 少阳病小柴胡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27. 少阳禁汗禁吐禁下《伤寒心法要诀》
  28. 少阳病提纲及汗吐下三禁《医学衷中参西录》
  29. 少阳禁汗吐禁下《医宗金鉴》
  30. 少阳病提纲《思考中医》
  31. 少阳经《松峰说疫》

《伤寒附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