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痰流注门主论

《疡医大全》书籍目录

陈实功曰∶流者行也,注者住也,由其瘀壅,其形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所发毋论穴道,随处可生。皆缘荣气不从,逆于肉里,如风寒相中,表证发散未尽者散之;房欲之后,阴虚外寒所侵者温之;恼怒伤肝,郁结伤脾者归脾汤青皮香附散之;跌扑损伤,瘀血凝滞者,和血汤逐之;产后恶露未尽,流注经络而成者,木香流气饮导之。如不得内消者,法当大养气血,培助脾胃,温暖经络,通行关节,十全大补汤加熟附子香附主之。如脓已成,宜急开之。(《正宗》)

王肯堂曰∶不串流者,俗曰马 。串流者,名曰走散流注,俗曰瓜藤马 。遍身骨节内疼痛,不能起坐,无堆,作热不退者,名曰嗍骨马 。若脊骨及髀骨上起堆,或一二个,或三五个,名曰过脊马 。若尾 骨上起堆作热者,名曰杀臀马 。若髀骨下痛甚无堆,但肿者名曰锁脚马 。若骨相交接之处,疼痛无堆微肿,名曰接骨马。此证因风热走散四肢,治当疏风散热,初起不可用火针烙之,肿势盛者只宜刺以棱针,久熟者可火针烙之,流注入股者死。(《准绳》)

又曰∶禁用寒凉克伐内消等剂。

汪省之曰∶夫流者行也,乃气血之壮,自无停息之机,注者住也,因气血之衰,有凝滞之患,故行者由其自然,住者由于瘀壅。凡得此者,多生于体虚之人,勤劳之辈,不慎调燮,夏秋露卧,纵意取凉,热体当风;或中风邪发散未尽,或欲后阴虚外寒所侵,又或恼怒伤肝,郁结伤脾,荣气不从,逆于肉里;又或跌打损伤,瘀血凝滞;或产后恶露未尽,流缩经络,皆成斯疾也。初起外以琥珀膏敷贴,内服行气活血之剂,其中十可消其五六。如不得内消者,法当大养其气血,培助脾胃,温暖经络,通行关节,如木香流气饮、十全大补汤,俱加熟附子香附,培助根本。庶未成自淌,已溃自敛,不致残败破漏不敛之证。且如有脓宜急开之,忌用寒凉克伐内消等药,犯此终致不救者多矣。(《理例》)

朱丹溪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是痰。然痰在皮里膜外,则遍体游行,肿而色白,滞而不痛,宜导达疏利。如痰因火动而走,则体多小块,色红痛甚,流走无定,宜解毒清火为主。

又曰∶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沥不能通;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白芥子亦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竹沥滑痰,非姜汁不能行经络,痰在四肢,非竹沥不开。

申斗垣曰∶三阳经伤寒发汗不透则必痛,痛久则肿,肿久则必为热,热久则破坏,此名阳湿痰破疮。如三阴经失汗,汗郁成痰则痛,痛久则皮色不变而肿,至夜痛反甚,其痛处冰冷,脉亦沉细,日久气血凝注则肌死,肌死则破坏腐臭,名曰阴湿痰破疮。均宜艾灸。(《启玄》)

又曰∶冷流注多附骨,硬不消,骨寒而痛,筋缩不能伸屈,庸俗误用刀针,又无脓血,止有如屋漏汁,或瘀黑血,宜用回阳玉龙膏;如稍缓,再加军姜、肉桂白芷草乌等分,热酒调敷,则骨寒除而痛自止,气温和而筋自伸,肉亦软而肿自消。

亦不可无石菖蒲,以其性能破坚,散肿最妙,亦不可多,多则解群药性也。

又曰∶流注首尾敷冲和膏最稳,加乳香没药治流注筋不能伸,敷之极效。

又曰∶走散流注发因受寒冻,凝滞血脉而成。一名流注伤寒,又名瓜藤发背,患生于背,遍身皆有之。经云∶伤寒流注尚犹可,流注伤寒急如火。医者当察其寒热虚实治之。

胡公弼曰∶流注又曰走注,状似鳖形,毒因风盛而生热,气因热盛而走散,午前宜四君子汤加芎归;午后宜四物汤加参 、麦冬北五味。断不可用渗利流气等药。(《青囊》)

又曰∶治流注大法,郁者开之;怒者平之;闪扑及产后瘀血者散之;伤寒余邪者调解之。大要以固元气为主,佐以现证之药。

又曰∶流注一个,要表汗一次,如流注三个,须表汗三次,毒自消矣。设治之不早,深为大害。

又曰∶如破溃成脓者,先用降药降去败肉,腐尽生肌可也。

《医林集要》云∶白虎飞尸留连周期,或展转数岁,冷毒朽骨出尽自愈。若附骨腐者可痊,正骨腐者则为终身废疾矣。

又曰∶又有结核在项腋或两乳傍,或两胯软肉处,名为 ,属冷证也。又有小儿宿痰失导,致结核于颈项臀膊胸背之处,亦冷证也。并宜热药敷贴。

王西圃曰∶流痰胸腹流于四肢者可治,四肢流入胸腹者难治。

《心法》曰∶流注新发,漫肿无头,皮色不变,凝结日久,微热渐痛,透红一点,方是脓熟,即宜用针开破。若湿痰化成者,脓色粘白;若瘀血化成者,脓色金黄粘水;若风湿化成者,脓色白稀如豆汁;若汗后余邪化成者,脓色或黄或黑,稀脓臭秽;以上四证,发于肉浓处可愈,发于骨结及骨空处难愈。若淫欲受寒化成者,脓色稀白而腥,其水中有猪脂水油之状,此为败浆脓也。诸书虽有治法,终成败证。

冯鲁瞻曰∶按脏腑津液受病为痰,随气升降,理之常也。若在皮里膜外及四肢关节曲折之地,而脏腑之痰何能流注其所,此即本处津液遇冷遇热,即凝结成痰而为病。断非别部之津液,受病成痰,舍其本位而移于他部者。况气本无形,故能无微不达,而液随气运,亦可藉气周流,若至津液受病成痰,则变为有形而凝滞,焉能随气流通于至微至密之所耶。

试痰法∶用海蜇皮粘贴,外以膏贴之。如痰,次日膏药揭得下,海蜇皮揭不下,即是害痰。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疡医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疡医大全》书籍目录
  1. 湿痰流注门主论《疡医大全》
  2. 湿痰流注门主方《疡医大全》
  3. 湿痰嗽《中医词典》
  4. 湿痰流注《中医词典》
  5. 湿痰痿《中医词典》
  6. 湿痰流注《中医名词词典》
  7. 湿痰眩晕《中医词典》
  8. 湿痰脚气《中医词典》
  9. 湿痰腰痛《中医词典》
  10. 湿痰发热《中医词典》
  11. 湿痰作痛《正体类要》
  12. 湿痰不孕《中医词典》
  13. 湿痰作痛《续名医类案》
  14. 湿痰《伤科汇纂》
  15. 湿痰作痛《证治准绳·疡医》
  16. 湿痰《幼科心法要诀》
  17. 湿土《医学启源》
  18. 湿痰《儿科萃精》
  19. 湿土脾甘夺针《儒门事亲》
  20. 湿痰《症因脉治》
  21. 湿土郁之病《儒门事亲》
  22. 湿痰《症因脉治》
  23. 湿旺心痞《伤寒说意》
  24. 湿痰《明医指掌》
  25. 湿温《时病论歌括新编》
  26. 湿痰《明医指掌》
  27. 湿温《中医名词词典》
  28. 湿痰《明医指掌》
  29. 湿温《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30. 湿痰《医宗金鉴》
  31. 湿温《时病论歌括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