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
湿温者.先伤于湿.而后伤于暑也.其症胸满妄言.两胫逆冷.此因暑湿客于脾经.正气不行.郁而为火.故令语言谵妄.湿热上壅.阳气不能下通于阴.故令足寒.仲景恐人认为寒症.误投发散.所以引入寒门.其实非寒症也.夫湿温何以不可发汗.盖因湿邪在胸.已自有热.又遇暑气客之两热相侵.犹未混合.为一汗之.则两邪混合.闭塞经络.不死何待耶.宜用柴胡清中汤.若脉来洪数.或上盛下虚者.加大黄以下之.难经云.湿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濡弱见于阳部.湿气抟暑也.小急见于阴部.暑气抟湿也.此言非不有理.但脉之变化不齐.不可执为一定耳.(此二句名言可佩)
暑湿侵脾.必有痰食留结.化痰化滞.亦不可少.

- 湿温《医学传灯》
- 湿温《伤寒捷诀》
- 湿温《张聿青医案》
- 湿温《凌临灵方》
- 湿温《吴鞠通医案》
- 湿温《医医小草》
- 湿温《温病条辨》
- 湿温《中医词典》
- 湿温《温病条辨》
- 湿温《时病论歌括新编》
- 湿温《回春录》
- 湿温《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湿温《伤寒六书》
- 湿温《中医名词词典》
- 湿温《时病论》
- 湿温《时病论歌括新编》
- 湿温《温病正宗》
- 湿旺心痞《伤寒说意》
- 湿温《温热暑疫全书》
- 湿土郁之病《儒门事亲》
- 湿温《伤寒心法要诀》
- 湿土脾甘夺针《儒门事亲》
- 湿温《伤寒指掌》
- 湿土《医学启源》
- 湿温《伤寒括要》
- 湿痰作痛《证治准绳·疡医》
- 湿温、寒湿《温病条辨》
- 湿痰作痛《续名医类案》
- 湿温、疝气、风疹、热入血室、阳明经白虎证、天花、时气《景景医话》
- 湿痰作痛《正体类要》
- 湿温案《丁甘仁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