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论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内经》云∶人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阴精有余,阳气不足,则汗不能自出,不出则死;阳气有余,阴精不足,多能自出,再发则痉,痉亦死;或熏灼而不出,不出亦死也。其有阴精有余,阳气不足,又为寒邪肃杀之气所抟,不能自出者,必用辛温味薄急走之药,以运用其阳气,仲景之治伤寒是也。伤寒一书,始终以救阳气为主。其有阳气有余,阴精不足,又为温热升发之气所铄,而汗自出,或不出者,必用辛凉以止其自出之汗,用甘凉甘润培养其阴精为材料,以为正汗之地,本论之治温热是也。本论始终以救阴精为主。此伤寒所以不可不发汗,温热病断不可发汗之大较也。唐宋以来,多昧于此,是以人各着一伤寒书,而病温热者之祸及矣。呜呼!天道欤?抑人事欤?

- 汗论《温病条辨》
- 汗量辨病《常见病自测》
- 汗门《针灸大成》
- 汗类《察病指南》
- 汗门《张氏医通》
- 汗空《中医词典》
- 汗窍《中医词典》
- 汗解紧愈证二十四 阳明七十五《伤寒悬解》
- 汗吐下不解(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 汗解《儿科萃精》
- 汗吐下法亲历记《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汗家《中医词典》
- 汗吐下法亲历记《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汗家《中医名词词典》
- 汗吐下后心烦《伤寒说意》
- 汗后作喘证四 太阳五十九《伤寒悬解》
- 汗吐下后心满气冲头眩身摇心悸肉瞤《伤寒说意》
- 汗后致虚《经方实验录》
- 汗吐下渗和解温补总方《医学入门》
- 汗后心悸《伤寒说意》
- 汗吐下渗和解温补总方《医学入门》
- 汗后亡阳《伤寒说意》
- 汗吐下温水火刺灸八法《丹溪手镜》
- 汗后吐泄《伤寒说意》
- 汗为心液《中医词典》
- 汗后吐逆证五 太阳七十五《伤寒悬解》
- 汗淅疮《中医词典》
- 汗后吐逆证六 太阳七十六《伤寒悬解》
- 汗淅疮《外科启玄》
- 汗后吐蛔《伤寒说意》
- 汗下《伤寒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