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手的解剖

《手穴手纹诊治》书籍目录

手是由手骨、手肌、手的深浅筋膜、韧带以及手的血管、淋巴、神经和皮肤等组成。即皮、脉、肉、筋、骨。手的营养靠动、静脉的血液循环。手有意识的活动是受大脑皮层和神经系统的支配。手的各个部份有机的结合,共同完成手的协调动作,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1.手骨:手骨体形小,数量多,连接复杂,由腕骨、掌骨、指骨所组成,计有大小不同的骨27块。腕骨于手腕部排列成近侧和远侧两列,每列4块,计8块。根据不同形状,分别称之为舟、月、三角、豌豆、大多角、小多角、头状骨及勾骨。8块腕骨互相连接成为一体,前侧隆突,而掌侧面凹陷;掌骨为小型长骨,共5块,掌骨上端为底,下端为小头,中间部是体,第一掌骨最粗短,它的底有鞍状关节面,与大多角骨的对应关节面构成拇指腕掌关节。其它四个掌骨的底与腕骨相关节,组成掌腕关节,掌骨之间也彼此相互连接,组成掌骨间关节;指骨也是小形长骨,除拇指2节外,其它4指都是3节,共14块。第一节指骨的底以卵圆形凹的关节面与掌骨组成掌指关节。第二节指骨底有两侧凹,中间凸的关节面接第一节指骨下端的滑车,形成近侧指间关节。第三指骨下端无关节面,掌侧有粗糙隆起之甲粗隆。见图1—1。

手骨

2.手关节:手的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横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及指关节。这些关节有的能作屈、伸、收、展以及环转运动。中医认为,关节多为气血流注处,经脉气血运行的一些停顿点——腧穴多在此处。

3.手肌:手的固有肌肉全部位于手的掌面,分外、内,中间肌群。外侧群形成手掌拇指侧的隆起,称之为鱼际;内侧群形成小指侧的隆起,称为小鱼际;中间群位于手掌的中间部,包括蚓状肌和骨间肌。

4.手的筋膜和腱鞘:手的筋膜分深、浅筋膜,手的掌浅筋膜的结构特点是有许多纤维形成的小隔,连接皮肤和深筋膜。手掌深筋膜的表层分三部分,两侧较薄弱,分别覆盖鱼际和小鱼际肌,中间部分坚韧,称为掌腱膜,与掌长肌腱相连。手掌深筋膜在深部盖掌骨和骨间肌。手背浅筋膜盖手背各肌腱浅面,深层盖骨间背侧肌和掌骨背面。手的腱鞘主要分为手指屈肌的腱滑液鞘和手背伸肌的腱滑液鞘。它们起着约束肌腱、便于肌腱在鞘内滑动减少摩擦。(图1—2,图1—3)

手指屈肌的腱滑液鞘

手背伸肌的腱滑液鞘

5.手的血液循环:手的动脉分布非常丰富,它们且构成互相交通的两个动脉弓——掌浅弓和掌深弓,掌浅弓是由尺动脉的未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位置较浅;掌深弓是由桡动脉的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组成,位置较深。此二弓有保证血液均分布至手指的作用,以适应作为劳动器官——手的机能需要。例如手在劳动时,在手掌或手指掌侧遭到压迫的情况下,由于掌深弓和掌浅弓借掌心动脉相互交通,并借穿支连接掌背动脉,仍可保证手指的血液循环不受影响。手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每条动脉均有两条并行静脉,两条并行静脉之间均有许多吻合支,因此,结扎一支静脉,血液循环不受影响。见图1—4。

手部的动脉(掌侧面深层)

手部的动脉(背侧面)

6.手的神经支配:支配手的神经主要有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尺神经穿行于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复转至前臂前面,在尺动脉的内侧降达腕部。在腕部,尺神经在豌豆骨的外侧,经腕横韧带的浅表和掌腱膜的深面进入手掌。尺神经是手肌和前臂尺侧半屈肌的主要运动神经,也是手尺侧半皮肤的感觉神经。桡神经分为桡神经深支和桡神经浅支,桡神经是上肢后群肌的运动神经,也是上肢后面皮肤的主要感觉神经。桡神经穿行外侧肌间隔时,被其固定于肱骨骨表,活动性小。因此,当肱骨于中、下1/3交界处骨折时,易伤及桡神经。表现为:①不能伸腕和伸指,②前壁背面及手背面桡侧尤其是虎口皮肤感觉异常。正中神经在腕上方位于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腱之深方,位置浅表,正中神经穿过腕管在掌腱膜深面到达手掌,在手掌的近侧部发出正中神经返支,进入鱼际并分支支配除拇状肌以外的三块鱼际肌和第一、二蚓状肌。正中神经关系手的主要运动功能,也是手掌面的主要感觉神经。正中神经主干损伤后,主要表现屈腕及外展弱、拇、食指不能曲屈,拇指不能对掌。由于鱼际萎缩手掌平坦,称“猿手”。手部皮肤神经的分布(图1—5,图1—6)。这种情况在掌面正中神经分布于桡侧1/2指,尺侧尺神经为主;手背以桡神经和尺神经为主,个体之间有变异。

手掌面的神经

手皮肤的神经分布及变异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手穴手纹诊治》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手穴手纹诊治》书籍目录
  1. 手的解剖《手穴手纹诊治》
  2. 手的功能恢复《骨科学》
  3. 手的解剖生理特点《骨科学》
  4. 手导引穴位的定位《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5. 手的生物全息律《手穴手纹诊治》
  6. 手导引《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7. 手发背《中医词典》
  8. 手大指疽《证治准绳·疡医》
  9. 手发背《医宗金鉴》
  10. 手大指甲后《中医词典》
  11. 手发背《外科心法要诀》
  12. 手朝三元《中医词典》
  13. 手发背(俗名蜘蛛背。)《证治准绳·疡医》
  14. 手颤病《扁鹊心书》
  15. 手发背门主方《疡医大全》
  16. 手册说明《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17. 手发背门主论《疡医大全》
  18. 手部主病针灸要穴歌《刺灸心法要诀》
  19. 手法歌《针灸大成》
  20. 手部主病针灸要穴歌《医宗金鉴》
  21. 手法歌《针灸易学》
  22. 手部直流电疗法《手穴手纹诊治》
  23. 手法论《伤科补要》
  24. 手部损伤《骨科学》
  25. 手法秘旨《幼科推拿秘书》
  26. 手部腧穴《手穴手纹诊治》
  27. 手法三阴三阳秘旨兼刺法《幼科推拿秘书》
  28. 手部神经损伤《骨科学》
  29. 手法释义《正骨心法要旨》
  30. 手部神经分布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31. 手法同异多寡宜忌辨明秘旨歌《幼科推拿秘书》

《手穴手纹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