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腱鞘囊肿
【概述】
腱鞘囊肿好发于关节和肌腱附近,常由于局部损伤引起,多发生于腕背部,亦可见于足背及膝部。患处局部隆起,边缘光滑,与附近组织不粘连。患处可有酸痛,有时可使肢体乏力,这主要是腱鞘的粘性变所致,和外伤、劳损有一定关系。囊肿多与关节或腱鞘相交通,内含胶状透明液,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选穴:囊肿局部。
操作:固定囊肿部位,用三根28号毫针,齐刺入囊肿,略加挤压,再用艾绒温针2~3壮,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如囊肿较大。有波动感,可先行局部皮肤消毒,用注射器吸出囊液,然后针尖向囊壁穿刺数孔,加以挤压,再用三针齐刺加压温针。然后加压包扎3~5天,隔1周如再出现囊液,可重复上法5~7次,至囊肿消失为止。
(二)火针疗法
选穴:囊肿部位。
操作:医者右手持2号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左手拇、食指挤住囊肿,将内容物推向一侧,避开血管和肌腱部位,对准囊肿中心,迅速刺入囊肿深部,快速出针,出针后两手持干棉球在针孔周围挤压,挤出胶状粘液,消毒后压迫固定,2天内不要沾水,3日后取下胶布即愈。
(三)艾灸疗法
选穴:鱼际、合谷、列缺、阳溪。
操作:对准以上穴位,用艾条采取温和灸法,每穴灸3~5分钟,每日1次。或隔姜、隔附子饼用艾炷灸,或直接用艾炷灸以上穴位,每穴灸2~3壮,每日1次。
【手穴治萃】
火针治疗腱鞘囊肿200例/由福山,张玉莲/中国针灸1990—10(4)—38。
一般资料:200例中,男84例,女116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0岁。囊肿部位:手背及手腕部130例,足背及足踝部33例,腘窝部30例,足拇指第一关节7例,其中手及手腕部发病率最高。治疗方法、医者右手持2号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左手拇、食指挤住囊肿,将内物推至一边,避开血管及肌腱,使囊肿突起,对准囊肿中心迅速刺入深部2至3针,针要快刺快出,必要时可留针。两手持干棉球在针孔周围挤压,挤出胶状粘液,挤压干净后用酒精棉球擦干,消毒后再用挤干的酒精棉球压迫,用胶布固定,2日内不要沾水。3日后取下胶布即愈。治疗200例,共治254次。1次治愈者149例,2次治愈者48例,3次治愈者3例。200例全部治愈。随访2~3年未复发,治疗中无1例感染。注意:将针烧红至白亮,迅速刺入不觉疼痛。针刺到囊肿茎底部,不可过深。

- 腱鞘囊肿《手穴手纹诊治》
- 腱鞘囊肿《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腱鞘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楗骨(坐板骨,髋)《中医名词词典》
- 腱鞘炎《自我调养巧治病》
- 楗骨《经络全书》
- 鉴别《普通外科学》
- 楗《中医词典》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谏议之官将脾定为谏议之官真是太重要了。《思考中医》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谏议之官《中医词典》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健运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健胃《中医词典》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健忘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健忘血少忧郁而成《医学传心录》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健忘门(四则)《辨证录》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健忘门《医方考》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健忘门《张氏医通》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健忘论治《类证治裁》
- 鉴别诊断《传染病》
- 健忘丹《仁术便览》
- 鉴别诊断《传染病》
《手穴手纹诊治》
- 前言
- 第一章 手穴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手部腧穴
- 第一节 经穴
- 太渊(手太阳之腧、肺之原穴)
- 鱼际(手太阴之荥穴)
- 少商(手太阴之井穴)
- 商阳(手阳明大肠经之井穴)
- 二间(手阳明之荥穴)
- 三间
- 合谷(手阳明之原穴)
- 阳溪(手阳明之经穴)
- 神门(手少阴之腧,心之原穴)
- 少府(手少阴之荥穴)
- 少冲(手少阳之井穴)
- 少泽(手太阳之井穴)
- 前谷
- 养老
- 后溪
- 腕骨
- 阳谷(手太阳之经穴)
- 大陵
- 劳宫
- 中冲(手厥阴之井穴)
- 关冲(手少阳之井穴)
- 液门(手少阳之荥穴)
- 中渚(手少阳之腧穴)
- 阳池(手少阳之原,穴)
- 第二节 经外奇穴
- 十王
- 十宣(又名鬼城手、十指头手、十指端)
- 地神
- 端正
- 二人上马
- 四缝
- 八关
- 八会
- 板门
- 大骨空
- 大指甲根
- 小骨空
- 五虎
- 五经纹
- 小天心
- 指根
- 一扇门
- 二扇门
- 凤眼
- 高骨
- 灸癜风
- 旁虎
- 拳尖
- 三门(又名少骨)
- 四开
- 四横纹
- 四前
- 外劳宫
- 注夏
- 中指节于(中指之节)
- 脾经(脾穴,脾土)
- 胃经(胃穴)
- 肝经(肝穴)
- 胆穴
- 皮罢(肝记)
- 母腮
- 老龙
- 靠山
- 内阳池
- 阴池
- 鱼腹
- 精灵、威灵
- 上都
- 项强
- 鬼当(大指甲后)
- 鬼信(一说别名少商)
- 鬼哭(鬼眼四穴)
- 肺经(肺穴)(肺金)
- 心经(心穴)
- 虎边
- 虎金寸
- 第三节 新针手穴
- 第四节 手穴感应点
- 感冒点
- 咳喘点
- 咽喉点
- 颈项点
- 头顶点(一名二号穴)
- 前头点(一名一号穴)
- 偏头点(一名小节、3号穴)
- 后头点(一名4号穴)
- 肩点
- 扁桃体点(鱼际点)
- 胸点
- 脊柱点
- 眼点
- 牙痛点
- 胃肠点
- 腰腿点
- 坐骨神经点
- 踝点
- 急救点
- 升压点
- 退热点
- 呃逆点
- 腹泻点
- 疟疾点
- 小儿消化不良点
- 夜尿点(一名肾穴)
- 定惊点
- 足跟点
- 运动点
- 心悸点
- 痉挛刺激点
- 全麻点(一名新5号)
- 鼻出血点
- 会阴点
- 附:手部刺激线
- 第三章 手诊
- 第四章 手穴常用治疗方法
- 第一节 手针疗法
- 第二节 点刺放血疗法
- 第三节 七星针疗法
- 第四节 艾灸疗法
- 第五节 按摩推拿疗法
- 附:小儿常用手穴推拿手法
- 第六节 指针疗法
- 第七节 割治疗法
- 第八节 穴位埋线疗法
- 第九节 穴位注射疗法
- 第十节 手部直流电疗法
- 第五章 常见疾病的手穴治疗
- 第一节 内科病证
- 第二节 外科及皮肤科病证
- 第三节 妇科病症
- 第四节 儿科病症
- 第五节 神经系统病症
- 第六节 五官科病症
- 第六章 手部按摩强身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