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腱鞘囊肿

《手穴手纹诊治》书籍目录

【概述】

腱鞘囊肿好发于关节和肌腱附近,常由于局部损伤引起,多发生于腕背部,亦可见于足背及膝部。患处局部隆起,边缘光滑,与附近组织不粘连。患处可有酸痛,有时可使肢体乏力,这主要是腱鞘的粘性变所致,和外伤、劳损有一定关系。囊肿多与关节或腱鞘相交通,内含胶状透明液,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选穴:囊肿局部。

操作:固定囊肿部位,用三根28号毫针,齐刺入囊肿,略加挤压,再用艾绒温针2~3壮,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如囊肿较大。有波动感,可先行局部皮肤消毒,用注射器吸出囊液,然后针尖向囊壁穿刺数孔,加以挤压,再用三针齐刺加压温针。然后加压包扎3~5天,隔1周如再出现囊液,可重复上法5~7次,至囊肿消失为止。

(二)火针疗法

选穴:囊肿部位。

操作:医者右手持2号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左手拇、食指挤住囊肿,将内容物推向一侧,避开血管和肌腱部位,对准囊肿中心,迅速刺入囊肿深部,快速出针,出针后两手持干棉球在针孔周围挤压,挤出胶状粘液,消毒后压迫固定,2天内不要沾水,3日后取下胶布即愈。

(三)艾灸疗法

选穴:鱼际、合谷、列缺、阳溪。

操作:对准以上穴位,用艾条采取温和灸法,每穴灸3~5分钟,每日1次。或隔姜、隔附子饼用艾炷灸,或直接用艾炷灸以上穴位,每穴灸2~3壮,每日1次。

【手穴治萃】

火针治疗腱鞘囊肿200例/由福山,张玉莲/中国针灸1990—10(4)—38。

一般资料:200例中,男84例,女116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0岁。囊肿部位:手背及手腕部130例,足背及足踝部33例,腘窝部30例,足拇指第一关节7例,其中手及手腕部发病率最高。治疗方法、医者右手持2号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左手拇、食指挤住囊肿,将内物推至一边,避开血管及肌腱,使囊肿突起,对准囊肿中心迅速刺入深部2至3针,针要快刺快出,必要时可留针。两手持干棉球在针孔周围挤压,挤出胶状粘液,挤压干净后用酒精棉球擦干,消毒后再用挤干的酒精棉球压迫,用胶布固定,2日内不要沾水。3日后取下胶布即愈。治疗200例,共治254次。1次治愈者149例,2次治愈者48例,3次治愈者3例。200例全部治愈。随访2~3年未复发,治疗中无1例感染。注意:将针烧红至白亮,迅速刺入不觉疼痛。针刺到囊肿茎底部,不可过深。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手穴手纹诊治》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手穴手纹诊治》书籍目录
  1. 腱鞘囊肿《手穴手纹诊治》
  2. 腱鞘囊肿《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3. 腱鞘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4. 楗骨(坐板骨,髋)《中医名词词典》
  5. 腱鞘炎《自我调养巧治病》
  6. 楗骨《经络全书》
  7. 鉴别《普通外科学》
  8. 《中医词典》
  9. 鉴别诊断《传染病》
  10. 谏议之官将脾定为谏议之官真是太重要了。《思考中医》
  11. 鉴别诊断《传染病》
  12. 谏议之官《中医词典》
  13. 鉴别诊断《传染病》
  14. 健运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15. 鉴别诊断《传染病》
  16. 健胃《中医词典》
  17. 鉴别诊断《传染病》
  18. 健忘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9. 鉴别诊断《传染病》
  20. 健忘血少忧郁而成《医学传心录》
  21. 鉴别诊断《传染病》
  22. 健忘门(四则)《辨证录》
  23. 鉴别诊断《传染病》
  24. 健忘门《医方考》
  25. 鉴别诊断《传染病》
  26. 健忘门《张氏医通》
  27. 鉴别诊断《传染病》
  28. 健忘论治《类证治裁》
  29. 鉴别诊断《传染病》
  30. 健忘丹《仁术便览》
  31. 鉴别诊断《传染病》

《手穴手纹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