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胃痛
【概述】胃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疼痛为主症。胃痛的发生常因饮食失调、脾胃虚弱、情志刺激等因素引起。临床特点是胃脘部疼痛或伴有恶心,呕吐,泛酸,嘈杂,不思饮食,腹泻等。分别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粘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等相类似。
【手穴治法】
方法1:
选穴:中渚。
操作:取30号1.5毫针,迅速刺入皮下,进针3~5分、捻动得气,再捻20余下,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出针后揉闭针孔。
资料:据吉林省通化市中医院孙明一副主任医师介绍,中渚穴能舒郁行气、临床治疗胃脘痛、胸闷、胁痛,牙痛,耳中痛,对症治疗每有卓效。轻者1次可解除痛苦,重者3~5次可愈。
病例:许××,女,48岁。1989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胃脘痛10余年。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和五更泄泻病史。现症:生气后后背与胃口相引作痛,纳少,头昏而胀,周身不适。诊见:神倦,面色苍白,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右兼弦)。即针中渚穴,得气后,捻动50下,留针20分钟,胃脘连背相引痛显著减轻。二诊,再针。3次痊愈。
方法2:
选穴:中魁。
操作:用28号毫针,常规消毒后,直刺0.5寸,得气后行针30分钟,行针期间可用艾条熏灸。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按语:此穴不仅治疗胃脘痛效果好,而且用针灸法可治食道癌。
(二)艾灸疗法
选穴:胃舒。
操作:点燃艾条,直接熏灸双手胃舒穴,每次20分钟,以患者穴位皮肤发红,灼痛尚能耐受为度。每日2次,3天为1疗程。
【手穴治萃】
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病症。灸治“胃舒”穴可治疗胃脘痛。“胃舒”穴在双手小指第一节指骨外侧中间处,灸治1~3次,即有止痛效果。灸治时,点燃艾条距该穴约3寸,如欠热感,可靠近一点,有灼热感,可移远一点。两侧各灸20分钟。如病程较长,或疼痛伴呕吐者,可配合针刺双侧足三里,各刺0.5寸深,留针15分钟。每天灸2次,3天为1疗程。治疗224例,男101例,女123例,年龄12—68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1日,均为门诊病人,临床表现为胃部胀痛,食欲不振,辩证属于肝气犯胃60例,湿热郁蒸40例,脾胃虚寒44例,胃阴不足29例,瘀血阻络51例。均灸1疗程而痛除。
(向伯茂浙江中医杂志8∶(3)∶3741993)

- 胃痛《手穴手纹诊治》
- 胃痛《医法圆通》
- 胃痛《气功外气疗法》
- 胃痛《中医名词词典》
- 胃痛《普济方·针灸》
- 胃痛《医学集成》
- 胃痛《吴鞠通医案》
- 胃啼《小儿药证直诀》
- 胃痛《友渔斋医话》
- 胃酸和幽门螺杆菌在十二指肠溃疡形成中重要性《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胃痛《中医内科学》
- 胃酸返流《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胃痛(寒热)《针灸资生经》
- 胃说《医学三字经》
- 胃痛的中医食疗《老年食养食疗》
- 胃说《医学实在易》
- 胃痛慎用辛香温燥《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胃舒《手穴手纹诊治》
- 胃痛慎用辛香温燥《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胃食管反流的呼吸道表现《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胃痛胁痛《友渔斋医话》
- 胃食管反流《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胃土篇《外经微言》
- 胃食管反流《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胃吐《傅青主男科》
- 胃实续法《医学纲目》
- 胃脘《中医词典》
- 胃实泻之《痰火点雪》
- 胃脘当心而痛治验《卫生宝鉴》
- 胃实热方二首《外台秘要》
- 胃脘内痈《中医词典》
《手穴手纹诊治》
- 前言
- 第一章 手穴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手部腧穴
- 第一节 经穴
- 太渊(手太阳之腧、肺之原穴)
- 鱼际(手太阴之荥穴)
- 少商(手太阴之井穴)
- 商阳(手阳明大肠经之井穴)
- 二间(手阳明之荥穴)
- 三间
- 合谷(手阳明之原穴)
- 阳溪(手阳明之经穴)
- 神门(手少阴之腧,心之原穴)
- 少府(手少阴之荥穴)
- 少冲(手少阳之井穴)
- 少泽(手太阳之井穴)
- 前谷
- 养老
- 后溪
- 腕骨
- 阳谷(手太阳之经穴)
- 大陵
- 劳宫
- 中冲(手厥阴之井穴)
- 关冲(手少阳之井穴)
- 液门(手少阳之荥穴)
- 中渚(手少阳之腧穴)
- 阳池(手少阳之原,穴)
- 第二节 经外奇穴
- 十王
- 十宣(又名鬼城手、十指头手、十指端)
- 地神
- 端正
- 二人上马
- 四缝
- 八关
- 八会
- 板门
- 大骨空
- 大指甲根
- 小骨空
- 五虎
- 五经纹
- 小天心
- 指根
- 一扇门
- 二扇门
- 凤眼
- 高骨
- 灸癜风
- 旁虎
- 拳尖
- 三门(又名少骨)
- 四开
- 四横纹
- 四前
- 外劳宫
- 注夏
- 中指节于(中指之节)
- 脾经(脾穴,脾土)
- 胃经(胃穴)
- 肝经(肝穴)
- 胆穴
- 皮罢(肝记)
- 母腮
- 老龙
- 靠山
- 内阳池
- 阴池
- 鱼腹
- 精灵、威灵
- 上都
- 项强
- 鬼当(大指甲后)
- 鬼信(一说别名少商)
- 鬼哭(鬼眼四穴)
- 肺经(肺穴)(肺金)
- 心经(心穴)
- 虎边
- 虎金寸
- 第三节 新针手穴
- 第四节 手穴感应点
- 感冒点
- 咳喘点
- 咽喉点
- 颈项点
- 头顶点(一名二号穴)
- 前头点(一名一号穴)
- 偏头点(一名小节、3号穴)
- 后头点(一名4号穴)
- 肩点
- 扁桃体点(鱼际点)
- 胸点
- 脊柱点
- 眼点
- 牙痛点
- 胃肠点
- 腰腿点
- 坐骨神经点
- 踝点
- 急救点
- 升压点
- 退热点
- 呃逆点
- 腹泻点
- 疟疾点
- 小儿消化不良点
- 夜尿点(一名肾穴)
- 定惊点
- 足跟点
- 运动点
- 心悸点
- 痉挛刺激点
- 全麻点(一名新5号)
- 鼻出血点
- 会阴点
- 附:手部刺激线
- 第三章 手诊
- 第四章 手穴常用治疗方法
- 第一节 手针疗法
- 第二节 点刺放血疗法
- 第三节 七星针疗法
- 第四节 艾灸疗法
- 第五节 按摩推拿疗法
- 附:小儿常用手穴推拿手法
- 第六节 指针疗法
- 第七节 割治疗法
- 第八节 穴位埋线疗法
- 第九节 穴位注射疗法
- 第十节 手部直流电疗法
- 第五章 常见疾病的手穴治疗
- 第一节 内科病证
- 第二节 外科及皮肤科病证
- 第三节 妇科病症
- 第四节 儿科病症
- 第五节 神经系统病症
- 第六节 五官科病症
- 第六章 手部按摩强身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