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儿低热
【概述】
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一般为摄氏36~37℃。若较长时间的体温波动在37.5~38℃之间,称为低热。有的病人,目前用现代医学检查方法不能检出病因,称为原因不明的低热。考虑排除致热原引起的感染性发热外,多与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有关,故也称为“功能性低热”。临床除有低热症状外,常伴有纳呆、乏力、神疲等症。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方法1:
选穴:四缝穴。
操作:用28号0.5寸毫针,持针体使针尖露出5分,对准穴位快速刺入1~1.5分,捻转3~5次并快速出针,以见黄白色油珠样液体或略加挤压至有液体冒出为准。每日针1~2次,3~7日为1疗程。
来源:郭传士/福建中医药/—1988,(3)—9。据报道治疗小儿低热120例,神经性低烧57例中55例有效;呼吸道炎症低烧27例中有效24例;消化道炎症性低烧36例中有效35例。此外,还对照观察了以本法和青霉素治疗30例,结果针刺疗组优于青霉素治疗组。
方法2:
选穴:合谷(双)、鱼际(双)、少商(双)。
操作:28号毫针1~1.5寸长,常规皮肤消毒后,快速刺入皮下,用泻法,留针10~15分钟,每日1次,1周为1疗程。
按语:小儿低热病因复杂,多为邪留肺卫、湿热蕴结、乳食积滞等,清肺泻大肠为其正治。少商为手太阳井穴,能清肺热。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能通腑泻热。
(二)点刺放血疗法
选穴:少商、商阳、关冲。
操作:用三棱针,常规皮肤消毒后,快速刺入,挤出2~3滴血。
按语:本法适于由于感染引起的小儿低热不退、邪毒久恋之症。肺五行属金、商阳、关冲为阳经井穴,阳井属金,火已犯肺、针刺放血有泻火育金之功。故可治疗小儿低热。
(三)推拿疗法
选穴:肺经、大肠经、胃经、二扇门、脾经。
操作:旋推或向指尖放向推,每穴100次推肺经,大肠经;胃经;掐二扇门3~5次,揉30次;久病体弱加脾经,采用揉法,约300次。
按语:《幼科推拿秘书》:“正推向外泄火,侧推向里补虚。”肺经、大肠、胃经,采用外推以泻蕴结之热。《推拿捷径》亦指出:“发脏腑之热,且能出汗者,应揉二扇门。”说明揉“二扇门”可治小儿低热,与其它肺经、大肠经穴位配合效果更佳。小儿低热,多久病耗伤正气,故揉补脾经,以助气血生化之源。

- 小儿低热《手穴手纹诊治》
- 小儿得病之源(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 小儿叠发风疹《医门补要》
- 小儿盗汗《圣济总录》
- 小儿丁奚腹大《圣济总录》
- 小儿瘅疟秘方《华佗神方》
- 小儿冻烂疮《圣济总录》
-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儿科学》
- 小儿洞泄注下《圣济总录》
- 小儿丹毒方七首《外台秘要》
- 小儿斗睛秘方《华佗神方》
- 小儿丹毒《奇效简便良方》
- 小儿痘《续名医类案》
- 小儿丹毒《中医词典》
- 小儿痘毒眼治法《一草亭目科全书》
- 小儿大小便血《回生集》
- 小儿痘风疮《中医词典》
- 小儿大小便不通《奇效简便良方》
- 小儿痘风疮《外科正宗》
- 小儿大衄《中医词典》
- 小儿痘后目症论《眼科阐微》
- 小儿大便有血方三首《外台秘要》
- 小儿痘后痈毒《回生集》
- 小儿大便不通方四首《外台秘要》
- 小儿痘花倒陷《回生集》
- 小儿大便不通《圣济总录》
- 小儿痘极多不能灌浆丹方《回生集》
- 小儿撮口《孙真人海上方》
- 小儿痘疹小儿痘疹后,毒瓦斯攻目,致生翳膜,及下元赤白痢疾《明目至宝》
- 小儿撮口《圣济总录》
- 小儿肚痛《奇效简便良方》
《手穴手纹诊治》
- 前言
- 第一章 手穴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手部腧穴
- 第一节 经穴
- 太渊(手太阳之腧、肺之原穴)
- 鱼际(手太阴之荥穴)
- 少商(手太阴之井穴)
- 商阳(手阳明大肠经之井穴)
- 二间(手阳明之荥穴)
- 三间
- 合谷(手阳明之原穴)
- 阳溪(手阳明之经穴)
- 神门(手少阴之腧,心之原穴)
- 少府(手少阴之荥穴)
- 少冲(手少阳之井穴)
- 少泽(手太阳之井穴)
- 前谷
- 养老
- 后溪
- 腕骨
- 阳谷(手太阳之经穴)
- 大陵
- 劳宫
- 中冲(手厥阴之井穴)
- 关冲(手少阳之井穴)
- 液门(手少阳之荥穴)
- 中渚(手少阳之腧穴)
- 阳池(手少阳之原,穴)
- 第二节 经外奇穴
- 十王
- 十宣(又名鬼城手、十指头手、十指端)
- 地神
- 端正
- 二人上马
- 四缝
- 八关
- 八会
- 板门
- 大骨空
- 大指甲根
- 小骨空
- 五虎
- 五经纹
- 小天心
- 指根
- 一扇门
- 二扇门
- 凤眼
- 高骨
- 灸癜风
- 旁虎
- 拳尖
- 三门(又名少骨)
- 四开
- 四横纹
- 四前
- 外劳宫
- 注夏
- 中指节于(中指之节)
- 脾经(脾穴,脾土)
- 胃经(胃穴)
- 肝经(肝穴)
- 胆穴
- 皮罢(肝记)
- 母腮
- 老龙
- 靠山
- 内阳池
- 阴池
- 鱼腹
- 精灵、威灵
- 上都
- 项强
- 鬼当(大指甲后)
- 鬼信(一说别名少商)
- 鬼哭(鬼眼四穴)
- 肺经(肺穴)(肺金)
- 心经(心穴)
- 虎边
- 虎金寸
- 第三节 新针手穴
- 第四节 手穴感应点
- 感冒点
- 咳喘点
- 咽喉点
- 颈项点
- 头顶点(一名二号穴)
- 前头点(一名一号穴)
- 偏头点(一名小节、3号穴)
- 后头点(一名4号穴)
- 肩点
- 扁桃体点(鱼际点)
- 胸点
- 脊柱点
- 眼点
- 牙痛点
- 胃肠点
- 腰腿点
- 坐骨神经点
- 踝点
- 急救点
- 升压点
- 退热点
- 呃逆点
- 腹泻点
- 疟疾点
- 小儿消化不良点
- 夜尿点(一名肾穴)
- 定惊点
- 足跟点
- 运动点
- 心悸点
- 痉挛刺激点
- 全麻点(一名新5号)
- 鼻出血点
- 会阴点
- 附:手部刺激线
- 第三章 手诊
- 第四章 手穴常用治疗方法
- 第一节 手针疗法
- 第二节 点刺放血疗法
- 第三节 七星针疗法
- 第四节 艾灸疗法
- 第五节 按摩推拿疗法
- 附:小儿常用手穴推拿手法
- 第六节 指针疗法
- 第七节 割治疗法
- 第八节 穴位埋线疗法
- 第九节 穴位注射疗法
- 第十节 手部直流电疗法
- 第五章 常见疾病的手穴治疗
- 第一节 内科病证
- 第二节 外科及皮肤科病证
- 第三节 妇科病症
- 第四节 儿科病症
- 第五节 神经系统病症
- 第六节 五官科病症
- 第六章 手部按摩强身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