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宫收缩乏力
【概述】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力的强弱,是决定产程进展快慢的主要因素。如子宫收缩力弱或不规则,则收缩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以致子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称为子宫收缩乏力。若总产程超过30小时以上者称为滞产。由于产程延长,易发生胎儿宫内窒息,产后子宫弛缓出血,及产后感染。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选穴:合谷。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1.5寸长毫针直刺,当出现针感后,行烧山火手法10~15分钟。
资料:据安徽宿县人民医院针灸科秦德铨副主任医师介绍。近50年来,遇产妇宫缩无力刺合谷均能收效。
病例:沈××,女,25岁。1967年9月13日入院。从晚8时许即破浆,至次日上午10时许,无宫缩反应。因病人畏惧手术,即刺合谷(右手),施烧山火手法,10分钟后即分娩。
(二)电针疗法
选穴:合谷。
操作:用28号毫针刺入穴位0.8寸深,经提插捻转手法后,寻出感应最强点,接通电针仪,将两根导线分别连接在两枚毫针的针柄上。根据治疗需要,选择波形和频率。输出强度以产妇能耐受为度,待宫缩出现后关机,宫缩乏力再行刺激。至胎儿娩出停止。
按语:产妇宫缩乏力,常见于身体虚弱与精神过度紧张。病人主要表现气虚。《针灸聚英》载:“合谷妇人妊娠可泻不可补,补即坠胎”。可见“补合谷”,有益气增强宫缩的作用。
(三)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合谷。
操作:用蓝芯1毫升注射器抽取催产素1毫升(10个国际单位),取右侧合谷穴,常规消毒后,用针刺手法刺入,找麻木酸胀感最强点(得气后)注射药物0.2毫升(2个国际单位)。一般在注药6~10分钟即可出现强有力、时间长的宫缩。30分钟内胎儿娩出。
【手穴治萃】
据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胡青萍等报道,在分娩过程中对二产程宫缩乏力者,采用小剂量催产素不同部位注射(合谷穴与三角肌),经临床观察合谷穴有明显的增加宫缩强度,延长宫缩持续时间,缩短产程的作用。治疗400例,随机分为合谷组和三角肌组,每组200例。两组年龄均在20~37岁之间。用蓝芯注射器配6号针头抽吸催产素1毫(100)合谷注射组;右侧合谷穴消毒后,用针刺手法刺入,找到麻木酸胀最强点注药0.2毫升。三角肌注射组,选右臂三角肌常规注射部位消毒后,注用同等药量0.2毫升。
结果: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注药后5分钟内,出现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间歇短的宫缩,胎儿在10分钟娩出,产后出血量<200毫升。有效:注药后6~10分钟内,出现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间歇短的宫缩,胎儿在30分钟内娩出,续10~20分钟胎盘娩出,产后出血200~300毫升。无效:注药后10分钟同注药前,胎儿30分钟后娩出,需手术助产。胎盘20分钟后剥离,部分需人工剥离,产后出血>350毫升。结果合谷组显效128例,有效64例,总有效率为96%;三角肌组显效32例,有效71例,总有效率为51.5%。

- 子宫收缩乏力《手穴手纹诊治》
- 子宫收缩不协调《妇产科学》
- 子宫收缩乏力《妇产科学》
- 子宫韧带《妇产科学》
- 子宫收缩过强《妇产科学》
- 子宫破裂《妇产科学》
- 子宫输卵管造影《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 子宫破裂《百病自测》
- 子宫体癌《百病自测》
- 子宫破裂《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子宫体癌《妇产科学》
- 子宫破裂《急诊医学》
- 子宫脱出《外科大成》
-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药理学》
- 子宫脱出《竹林女科证治》
-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药理学》
- 子宫脱垂《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组织学与胚胎学》
- 子宫脱垂《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子宫内膜增生症《病理学》
- 子宫脱垂《百病自测》
- 子宫内膜增生不孕《古代房中秘方》
- 子宫脱垂《气功外气疗法》
- 子宫内膜异位症《妇产科学》
- 子宫脱垂《老年百病防治》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学》
- 子宫脱垂《自我调养巧治病》
- 子宫内膜异位症《百病自测》
- 子宫脱垂《中医词典》
- 子宫内膜异位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子宫脱垂《回春录》
《手穴手纹诊治》
- 前言
- 第一章 手穴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手部腧穴
- 第一节 经穴
- 太渊(手太阳之腧、肺之原穴)
- 鱼际(手太阴之荥穴)
- 少商(手太阴之井穴)
- 商阳(手阳明大肠经之井穴)
- 二间(手阳明之荥穴)
- 三间
- 合谷(手阳明之原穴)
- 阳溪(手阳明之经穴)
- 神门(手少阴之腧,心之原穴)
- 少府(手少阴之荥穴)
- 少冲(手少阳之井穴)
- 少泽(手太阳之井穴)
- 前谷
- 养老
- 后溪
- 腕骨
- 阳谷(手太阳之经穴)
- 大陵
- 劳宫
- 中冲(手厥阴之井穴)
- 关冲(手少阳之井穴)
- 液门(手少阳之荥穴)
- 中渚(手少阳之腧穴)
- 阳池(手少阳之原,穴)
- 第二节 经外奇穴
- 十王
- 十宣(又名鬼城手、十指头手、十指端)
- 地神
- 端正
- 二人上马
- 四缝
- 八关
- 八会
- 板门
- 大骨空
- 大指甲根
- 小骨空
- 五虎
- 五经纹
- 小天心
- 指根
- 一扇门
- 二扇门
- 凤眼
- 高骨
- 灸癜风
- 旁虎
- 拳尖
- 三门(又名少骨)
- 四开
- 四横纹
- 四前
- 外劳宫
- 注夏
- 中指节于(中指之节)
- 脾经(脾穴,脾土)
- 胃经(胃穴)
- 肝经(肝穴)
- 胆穴
- 皮罢(肝记)
- 母腮
- 老龙
- 靠山
- 内阳池
- 阴池
- 鱼腹
- 精灵、威灵
- 上都
- 项强
- 鬼当(大指甲后)
- 鬼信(一说别名少商)
- 鬼哭(鬼眼四穴)
- 肺经(肺穴)(肺金)
- 心经(心穴)
- 虎边
- 虎金寸
- 第三节 新针手穴
- 第四节 手穴感应点
- 感冒点
- 咳喘点
- 咽喉点
- 颈项点
- 头顶点(一名二号穴)
- 前头点(一名一号穴)
- 偏头点(一名小节、3号穴)
- 后头点(一名4号穴)
- 肩点
- 扁桃体点(鱼际点)
- 胸点
- 脊柱点
- 眼点
- 牙痛点
- 胃肠点
- 腰腿点
- 坐骨神经点
- 踝点
- 急救点
- 升压点
- 退热点
- 呃逆点
- 腹泻点
- 疟疾点
- 小儿消化不良点
- 夜尿点(一名肾穴)
- 定惊点
- 足跟点
- 运动点
- 心悸点
- 痉挛刺激点
- 全麻点(一名新5号)
- 鼻出血点
- 会阴点
- 附:手部刺激线
- 第三章 手诊
- 第四章 手穴常用治疗方法
- 第一节 手针疗法
- 第二节 点刺放血疗法
- 第三节 七星针疗法
- 第四节 艾灸疗法
- 第五节 按摩推拿疗法
- 附:小儿常用手穴推拿手法
- 第六节 指针疗法
- 第七节 割治疗法
- 第八节 穴位埋线疗法
- 第九节 穴位注射疗法
- 第十节 手部直流电疗法
- 第五章 常见疾病的手穴治疗
- 第一节 内科病证
- 第二节 外科及皮肤科病证
- 第三节 妇科病症
- 第四节 儿科病症
- 第五节 神经系统病症
- 第六节 五官科病症
- 第六章 手部按摩强身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