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
定位:位于手背二、四掌骨小头高点。左右手各2穴,计4穴。
主治病症:五指拘挛。
备考:《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五虎,奇穴。位于食指及无名指的第一节与第二关节部中央,握拳取之。灸3壮。主治手指痉挛。”《类经图翼》:“五虎,在手食指无名指背间,本节前骨尖上各1穴……。主治手指痉挛。”

- 五虎《手穴手纹诊治》
- 五合《中医词典》
- 五虎《中医词典》
- 五行总括图《医理真传》
- 五虎建元日时歌《针灸大全》
- 五行质气生克制化歌《运气要诀》
- 五虎汤《仁术便览》
- 五行质气生克制化歌《医宗金鉴》
- 五虎汤《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五行制方生克法《医学启源》
- 五虎斩劳汤《仁术便览》
- 五行整个圆运动图《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五户《中医词典》
- 五行学说《中医基础理论》
- 五花皮《雷公炮炙论》
- 五行邪正致病暨虚实传染统论《目经大成》
- 五花障《中医词典》
- 五行相生相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五划《四圣心源》
- 五行五脏化生五色《医学摘粹》
- 五化《中医词典》
- 五行五色五味走五脏主禁例《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五画《金匮悬解》
- 五行问答《医学读书记》
- 五灰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五行统论《类经图翼》
- 五会《中医词典》
- 五行说《医理真传》
- 五火《中医词典》
- 五行生克篇《外经微言》
- 五积《中医名词词典》
《手穴手纹诊治》
- 前言
- 第一章 手穴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手部腧穴
- 第一节 经穴
- 太渊(手太阳之腧、肺之原穴)
- 鱼际(手太阴之荥穴)
- 少商(手太阴之井穴)
- 商阳(手阳明大肠经之井穴)
- 二间(手阳明之荥穴)
- 三间
- 合谷(手阳明之原穴)
- 阳溪(手阳明之经穴)
- 神门(手少阴之腧,心之原穴)
- 少府(手少阴之荥穴)
- 少冲(手少阳之井穴)
- 少泽(手太阳之井穴)
- 前谷
- 养老
- 后溪
- 腕骨
- 阳谷(手太阳之经穴)
- 大陵
- 劳宫
- 中冲(手厥阴之井穴)
- 关冲(手少阳之井穴)
- 液门(手少阳之荥穴)
- 中渚(手少阳之腧穴)
- 阳池(手少阳之原,穴)
- 第二节 经外奇穴
- 十王
- 十宣(又名鬼城手、十指头手、十指端)
- 地神
- 端正
- 二人上马
- 四缝
- 八关
- 八会
- 板门
- 大骨空
- 大指甲根
- 小骨空
- 五虎
- 五经纹
- 小天心
- 指根
- 一扇门
- 二扇门
- 凤眼
- 高骨
- 灸癜风
- 旁虎
- 拳尖
- 三门(又名少骨)
- 四开
- 四横纹
- 四前
- 外劳宫
- 注夏
- 中指节于(中指之节)
- 脾经(脾穴,脾土)
- 胃经(胃穴)
- 肝经(肝穴)
- 胆穴
- 皮罢(肝记)
- 母腮
- 老龙
- 靠山
- 内阳池
- 阴池
- 鱼腹
- 精灵、威灵
- 上都
- 项强
- 鬼当(大指甲后)
- 鬼信(一说别名少商)
- 鬼哭(鬼眼四穴)
- 肺经(肺穴)(肺金)
- 心经(心穴)
- 虎边
- 虎金寸
- 第三节 新针手穴
- 第四节 手穴感应点
- 感冒点
- 咳喘点
- 咽喉点
- 颈项点
- 头顶点(一名二号穴)
- 前头点(一名一号穴)
- 偏头点(一名小节、3号穴)
- 后头点(一名4号穴)
- 肩点
- 扁桃体点(鱼际点)
- 胸点
- 脊柱点
- 眼点
- 牙痛点
- 胃肠点
- 腰腿点
- 坐骨神经点
- 踝点
- 急救点
- 升压点
- 退热点
- 呃逆点
- 腹泻点
- 疟疾点
- 小儿消化不良点
- 夜尿点(一名肾穴)
- 定惊点
- 足跟点
- 运动点
- 心悸点
- 痉挛刺激点
- 全麻点(一名新5号)
- 鼻出血点
- 会阴点
- 附:手部刺激线
- 第三章 手诊
- 第四章 手穴常用治疗方法
- 第一节 手针疗法
- 第二节 点刺放血疗法
- 第三节 七星针疗法
- 第四节 艾灸疗法
- 第五节 按摩推拿疗法
- 附:小儿常用手穴推拿手法
- 第六节 指针疗法
- 第七节 割治疗法
- 第八节 穴位埋线疗法
- 第九节 穴位注射疗法
- 第十节 手部直流电疗法
- 第五章 常见疾病的手穴治疗
- 第一节 内科病证
- 第二节 外科及皮肤科病证
- 第三节 妇科病症
- 第四节 儿科病症
- 第五节 神经系统病症
- 第六节 五官科病症
- 第六章 手部按摩强身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