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收缩不协调
临产后宫缩失去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称宫缩不协调。有以下两种:
宫体与子宫下段宫缩强度相等,甚至下段反较宫体为强,宫缩频率与强度亦不规则,阵缩间歇时子宫肌肉不放松,宫腔内压力较正常为高,称高张型宫缩不协调。由于宫缩失去极性,虽强度较大,但不能有效地促使宫颈扩张及胎儿下降。
由于子宫壁某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收缩,可出现局限性环形狭窄。此环可出现在子宫的任何部分,但较常发生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及宫颈外口,多围绕胎体的较小部分,如颈、腰或肢体等处,常发生于反复过度的局部刺激之后。阴道检查可扪到坚硬而无弹性的狭窄环、位置固定,其上下部分子宫肌肉不紧张,与子宫破裂先兆的病理性收缩环有本质区别。
一、原因
(一)产妇精神过于紧张。(二)催产素应用不当。(三)常见于枕后位,头盆不称及羊水过少。
二、临床表现
宫缩强,间歇短,在间歇期子宫张力较大,产妇感剧烈腹痛往往烦燥不安,进食很少,不能充分休息,多伴有肠胀气、呕吐及尿潴留等。因子宫肌壁持续紧张,影响胎盘血循环,胎儿可发生宫内窒息,甚至因缺氧死亡。
三、处理
主要是调节宫缩,使其恢复节律性、极性及一致性。可给予较大量镇静剂,如肌注杜冷丁10mg和莨菪碱0.3mg。产妇经充分休息解除精神紧张后,宫缩多能逐渐恢复协调,产程得以顺利进展。如仍得不到纠正,同时胎儿有窘迫现象者,应考虑剖宫结束分娩。
高张型宫缩不协调如发生在应用催产素过程中,应立即停药,并注射镇静解痉剂,如杜冷丁及阿托品,必要时给乙醚吸入。
为了预防出现局限性狭窄环,应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出现后,除给予杜冷丁(或吗啡)外,还可给乙醚或1‰肾上腺素0.15~0.3ml肌注或舌下含化三硝酸甘油等,待环松解后酌情结束分娩。

- 子宫收缩不协调《妇产科学》
- 子宫韧带《妇产科学》
- 子宫收缩乏力《手穴手纹诊治》
- 子宫破裂《妇产科学》
- 子宫收缩乏力《妇产科学》
- 子宫破裂《百病自测》
- 子宫收缩过强《妇产科学》
- 子宫破裂《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子宫输卵管造影《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 子宫破裂《急诊医学》
- 子宫体癌《百病自测》
- 子宫平滑肌抑制药《药理学》
- 子宫体癌《妇产科学》
-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药理学》
- 子宫脱出《外科大成》
-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组织学与胚胎学》
- 子宫脱出《竹林女科证治》
- 子宫内膜增生症《病理学》
- 子宫脱垂《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 子宫内膜增生不孕《古代房中秘方》
- 子宫脱垂《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子宫内膜异位症《妇产科学》
- 子宫脱垂《百病自测》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学》
- 子宫脱垂《气功外气疗法》
- 子宫内膜异位症《百病自测》
- 子宫脱垂《老年百病防治》
- 子宫内膜异位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子宫脱垂《自我调养巧治病》
- 子宫内膜异位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子宫脱垂《中医词典》
《妇产科学》
-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
- 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 第二章 女性骨盆
-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 生理产科
- 第四章 正常妊娠
- 第一节 受精着床及胎儿发育
- 第二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
- 第三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 第四节 妊娠诊断
- 第五节 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
- 第五章 正常分娩
- 病理产科
- 第六章 异常妊娠
- 第七章 常见妊娠合并症
- 第八章 异常分娩
- 第九章 分娩并发症
- 第十章 产褥感染
- 第十一章 胎儿及新生儿常见疾病
- 第十二章 围产医学
- 妇科
- 第十三章 妇科病史特点及妇科检查
- 第十四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 第十五章 月经病
- 第十六章 生殖系统肿瘤
- 第十七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 第十八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第十九章 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
- 第二十章 妇女保健
- 计划生育
- 第二十一章 避孕
- 第二十二章 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 第二十三章 输卵管结扎术
- 第二十四章 不孕症
- 第二十五章 遗传咨询
- 妇产科常用药物
- 第二十六章 性激素
- 第二十七章 子宫收缩剂
- 妇产科常见手术
- 第二十八章 产科手术
- 第二十九章 妇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