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当心而痛治验

《卫生宝鉴》书籍目录

两浙江淮都漕运使崔君长男云卿.年二十有五.体本丰肥.奉养膏粱.时有热证.友人劝食寒凉物.及服寒凉药.于至元庚辰秋.病疟久不除.医以砒霜等药治之.新汲水送下.禁食热物.疟病不除.反添吐泻.脾胃复伤.中气愈虚.腹痛肠鸣.时复胃脘当心而痛.不任其苦.屡易医药.未尝有效.至冬还家.百般治疗而不瘥.延至四月间.因劳役烦恼过度.前证大作.请予治之.具说其由.诊得脉弦细而微.手足稍冷.面色青黄而不泽.情思不乐.恶人烦冗.饮食减少.微饱则心下痞闷.呕吐酸水.发作疼痛.冷汗时出.气促闷乱不安.须人额相抵而坐.少时易之.予思内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冤.又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则卒然而痛.得炅则已.炅者、热也.非甘辛大热之剂.则不能愈.遂制此方.

扶阳助胃汤

干姜(炮.一钱半) 拣参 草豆蔻甘草(炙)官桂 白芍药(各一钱) 陈皮 白术吴茱萸(各五分) 黑附子(炮去皮.二钱) 益智仁(五分.一方一钱)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三盏.生姜三片.枣子两个.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三服大势皆去.痛减过半.至秋先灸中脘三七壮.以助胃气.次灸气海百余壮.生发元气.滋荣百脉.以还少丹服之.则喜饮食.添肌肉.润皮肤.明年春.灸三里二七壮.乃胃之合穴也.亦助胃气.又引气下行.春以芳香助脾.复以育气汤加白檀香平治之.戒以惩忿窒欲.慎言语.节饮食.一年而平复.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辛热.佐以苦温.附子干姜大辛热.温中散寒.故以为君.草豆寇仁、益智仁、辛甘大热.治客寒犯胃为佐.脾不足者以甘补之.炙甘草甘温.白术橘皮苦温.补脾养气.水挟木势.亦来侮土.故作急痛.桂辛热以退寒水.芍药味酸以泻木克土.吴茱萸苦热.泄厥气上逆于胸中.以为使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卫生宝鉴》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卫生宝鉴》书籍目录
  1. 胃脘当心而痛治验《卫生宝鉴》
  2. 胃脘《中医词典》
  3. 胃脘内痈《中医词典》
  4. 胃吐《傅青主男科》
  5. 胃脘疼闷《医学衷中参西录》
  6. 胃土篇《外经微言》
  7. 胃脘痛《临证指南医案》
  8. 胃痛胁痛《友渔斋医话》
  9. 胃脘痛《医学正传》
  10. 胃痛慎用辛香温燥《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11. 胃脘痛《儒门事亲》
  12. 胃痛慎用辛香温燥《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13. 胃脘痛《医学心悟》
  14. 胃痛的中医食疗《老年食养食疗》
  15. 胃脘痛《回春录》
  16. 胃痛(寒热)《针灸资生经》
  17. 胃脘痛《医宗己任编》
  18. 胃痛《中医内科学》
  19. 胃脘痛《外科全生集》
  20. 胃痛《友渔斋医话》
  21. 胃脘痛《也是山人医案》
  22. 胃痛《吴鞠通医案》
  23. 胃脘痛《药症忌宜》
  24. 胃痛《普济方·针灸》
  25. 胃脘痛(附∶心痛)《幼科折衷》
  26. 胃痛《气功外气疗法》
  27. 胃脘痛(胸痛、心痛、腹痛。)《顾松园医镜》
  28. 胃痛《手穴手纹诊治》
  29. 胃脘痛、腹痛、少腹痛《沈氏女科辑要》
  30. 胃痛《医法圆通》
  31. 胃脘痛例《慎柔五书》

《卫生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