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六经主用发明说
罗东逸曰,人身之正,有三阴三阳之经,分主周身。然其经皆起于足,三阳为外,三阴为内。
故足太阳之经,从巅顶头项而下五行,居身之背,以至于足。足阳明从额颅颈喉而下,亦五行,居身之前,以至于足。足少阳从耳前后下胁身畔,而居身之两胁,以至于足,此足三阳之周身,所以主外也。至于三阴,足太阴为后天六经之主,足少阴为先天藏精之腑,足厥阴为阴阳生气之根,所以立人之命蒂者,尽足三阴也。
若手之六经,虽与足六经出入相连,而手少阴心,君主清静高拱,太阴肺调元行气,包络为佐贰臣,二肠三焦,器能传化之官耳。其经位则见于两臂,地既不多,而所伤之病皆自足六经及之。此仲景于伤寒止立足六经,而不立手经,为古圣传述,为后学发蒙也。
盖手六经缘与足六经相络上下,故详之十二经。其实此六经之阴阳,皆足六经之附庸也。末学不察,见古经三阳之文,遂以膀胱与小肠双举,二阳则大肠与胃双举,辄以附庸为主用,轻重失宜。不知手经缘与足经相接,非谓附庸能与天运四时同体也。此义不明,乃自命为名家者,亦堕此云雾,为之一概。

- 六经主用发明说《古今名医汇粹》
- 六经中伤病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六经总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 六经治法《四圣悬枢》
- 六聚《中医词典》
- 六经治法《四圣悬枢》
- 六聚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六经证《灵素节注类编》
- 六绝脉《古今医统大全》
- 六经证《古今医鉴》
- 六绝脉《轩岐救正论》
- 六经证《景岳全书》
- 六君子汤《正体类要》
- 六经正义《伤寒法祖》
- 六君子汤《救伤秘旨》
- 六经正义《医述》
- 六君子汤《冯氏锦囊秘录》
- 六经余证《脉因证治》
- 六君子汤《冯氏锦囊秘录》
- 六经用药格法《伤寒六书》
- 六君子汤《冯氏锦囊秘录》
- 六经引药《医学集成》
- 六君子汤《医方考》
- 六经形证《中医词典》
- 六君子汤《医方考》
- 六经痛《明医指掌》
- 六君子汤《医方考》
- 六经统论二十二问《仲景伤寒补亡论》
- 六君子汤《医方考》
- 六经提纲《医医小草》
- 六君子汤《医学心悟》
《古今名医汇粹》
- 作者:罗美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 序
- 卷一论集
- 卷二脉要集
- 卷二诸家脉论附
- 卷三病能集一(杂证九门)
- 卷四病能集二(杂证十一门)
- 卷五病能集三(杂证十三门)
- 卷六病能集四(杂证十门)
- 卷七病能集五(杂证十门)
- 卷七辑选薛立斋各证医案四十六条
- 脾胃亏损吞酸嗳腐证
- 脾胃亏损停食痢疾等证
- 脾胃亏损疟疾寒热等证
- 脾胃亏损心腹作痛等证
- 脾胃亏损暑湿所伤等证
- 肝脾亏损头目耳鼻等证
- 脾肺亏损咳嗽痰喘等证
- 脾肺肾亏损小便自遗淋涩等证
- 脾肺肾亏损遗精吐血便血等证
- 脾肺肾亏损大便秘结等证
- 脾胃亏损小便不利肚腹膨胀等证
- 脾肾亏损头眩痰气等证
- 脾肾亏损停食泄泻等证
- 脾肾虚寒阳气脱陷等证
- 肝肾亏损血燥结核等证
- 肾虚火不归经发热等证
- 元气亏损内伤外感等证
- 卷八病能集六(妇人治例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