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血
泻血。当辨其色。色鲜为热。色瘀为寒。热血连蒲饮。寒血理物汤。血色鲜红者。多因内蕴热毒。毒瓦斯入肠胃。或因饮酒过多。及啖糟藏炙爆。引血入大肠。故泻鲜血。宜连蒲散。吞黄连阿胶丸及香连丸。或一味黄连煎饮。大泻不止者。四物汤加黄连槐花。仍取血见愁草少许。生姜捣取汁。和米饮服。于血见愁草中加入侧柏叶。与生姜同捣汁尤好。有毒暑入肠胃下血者。一味黄连煎汤饮。
有肠风下血。以香附末加百草霜。米饮调服。加入麝香少许。其应尤捷。
泻血色瘀者。为寒血。逐气走。冷气入客肠胃。故下瘀血。理中汤不效。宜黑神散。米饮调下。中用附子者佳。或用胶艾汤。加米煎。吞震灵丹。
扑内损。恶血入肠胃。下出浊如瘀血者。宜黑神散。加老黄茄为末。酒调下。
有风入肠胃。纯下清血。或风湿入肠胃。下如豆汁。或下瘀血。并宜胃风汤胶艾汤。
泻血或淡或浊。或鲜或瘀。亦宜胃风汤。吞驻车丸。或独泻血。或与粪俱出。当辨其色与所感施治。
有腹痛者。乃是血不循理。故尔作痛。却无里急后重及缠坠等患。不可因痛认为血痢妇人因月事不通。血不循故道。从后分出者。当调其经。见妇人门。

- 泻血《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泻血《奇效简便良方》
- 泻眼药《明目至宝》
- 泻血《竹泉生女科集要》
- 泻药《趣味中医》
- 泻心诸汤《医学读书记》
- 泻药《药理学》
- 泻心诸变《伤寒说意》
- 泻有余《中医词典》
- 泻心药《明目至宝》
- 泻与痢不同及先后传变《类证治裁》
- 泻心汤类诸方总论《研经言》
- 泻圆补方《中医词典》
- 泻心汤方《医宗金鉴》
- 泻证门《幼科指南》
- 泻心汤方《医宗金鉴》
- 泻证述要《儿科要略》
- 泻心汤方《临症验舌法》
- 泻证总括《医宗金鉴》
- 泻心汤方《伤寒杂病论》
- 泻证总括《幼科心法要诀》
- 泻心汤方《伤寒杂病论》
- 渫白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泻心汤《小儿药证直诀》
- 渫牙散《博济方》
- 泻心汤《儒门事亲》
- 谢复古《中医词典》
- 泻心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谢傅饭后丸《医学入门》
- 泻心汤《备急千金要方》
- 谢观(1880-1950年)《中医词典》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作者:戴思恭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序
- 卷之一诸中门
- 卷之二诸伤门
- 卷之三诸气门
- 卷之四诸血门
- 卷之五诸痛门
- 卷之六诸嗽门
- 卷之七寒热门
- 卷之八大小腑门
- 卷之九虚损门
- 卷之十拾遗门
- 卷之十一疮毒门
- 卷之十二妇人门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一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二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三
- 证治要诀类方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