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疟论

《针灸大成》书籍目录

黄帝问曰:『刺疟奈何?』

歧伯对曰:『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①。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筩,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②。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③。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④。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⑤。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⑥。

①一云金门,一云委中,针三分,若灸,可五壮。②太冲针三分,灸可三壮。③冲阳针三分,灸可三壮。④公孙针四分,灸可三壮。⑤大钟针二分,太溪针三分,各灸三壮。⑥侠溪针三分,灸可三壮。

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①。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②。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③。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④。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眴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⑤。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⑥。

①神门针三分,灸可三壮。②中封针四分,灸可三壮。③商丘针三分,灸可三壮。④列缺针三分,灸五壮;合谷针三分,灸三壮。⑤足太阳金门,足少阴太溪。⑥厉兑针一分,灸一壮;解溪针五分,灸二壮;三里针一寸,灸三壮;太阴横脉,在内踝前,斜过大脉宜出血。

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①,开其孔,出其血,立寒;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阴,足阳明、太阴②。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五胠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③。疟脉小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④。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也。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

①谓阳明脉。②亦开孔出血。③五胠俞谓譩嘻。④复溜针三分,灸可五壮;井谓至阴,针一分,灸可三壮。

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经出血,又刺项以下侠脊者,必已①。舌下两脉者廉泉也②。

①侠脊者谓大杼,针三分,灸五壮;风门热府,针五分,灸可五壮。②针三分,灸三壮。

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①;先项背痛者,先刺之②;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

①头谓上星、百会,额谓悬颅,眉间谓攒竹等穴是也。②风池、风府、大杼、神道。

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刺三阳经背俞之血者。胻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镵针针绝骨出血,立已。身体小痛,刺至阴,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疟不渴,间日而作,刺足太阳,渴而间日作,刺足少阳。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刺。』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针灸大成》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针灸大成》书籍目录
  1. 刺疟论《针灸大成》
  2. 刺疟节度《黄帝内经太素》
  3. 刺疟篇《黄帝内经·素问》
  4. 刺疟《素问悬解》
  5. 刺皮《雷公炮制药性解》
  6. 刺疟《素问悬解》
  7. 刺皮《本草便读》
  8. 刺逆四时《针灸素难要旨》
  9. 刺皮《本草分经》
  10. 刺逆四时《古今医统大全》
  11. 刺期门《医方考》
  12. 刺脑包《滇南本草》
  13. 刺齐论《针灸大成》
  14. 刺蜜《证类本草》
  15. 刺齐论《素问悬解》
  16. 刺蝥瘟痧《痧胀玉衡》
  17. 刺齐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18. 刺蝥瘟痧《松峰说疫》
  19. 刺热《素问悬解》
  20. 刺毛莺肉《饮食须知》
  21. 刺热论《针灸大成》
  22. 刺毛虫伤《证治准绳·疡医》
  23. 刺热篇《黄帝内经·素问》
  24. 刺毛虫蚯蚓蝼蛄蚕咬《医学纲目》
  25. 刺伤脑脊髓《中医刺灸》
  26. 刺毛虫皮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7. 刺伤内脏《中医刺灸》
  28. 刺脉虚实浅深《针灸素难要旨》
  29. 刺伤中风水候《诸病源候论》
  30. 刺脉虚实浅深《古今医统大全》
  31. 刺少商穴法《外科理例》

《针灸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