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善于使用美好语言
美好的语言,不仅使人听了心情愉快,感到亲切温暖,而且还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护士每天与病人接触,频繁交往,如果能注意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必将有益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大大提高护理水平。在临床护实践中,护士应当熟练运用的语言主要有如下几种:
1.安慰性语言医务人员对病人在病痛之中的安慰,其温暖是沁人肺腑的,所以护士应当学会讲安慰性语言。例如,对刚进院的病人,护士主动对他说:“我是您护理组的负责护士,名叫×××,有事情找我,不必客气。”在早晨见到刚起床的病人就说:“您昨睡得很好吧,看您今天气色很好。”话虽简短,但病人听后感到亲切愉快,这可能会使他这一天的心境一直很好。
对不同的病人,要寻找不同的安慰语言。对牵挂丈夫、孩子的女病人,可安慰她:“要安心养病,他们会照料好自己的。有不少孩子,当大人不在的时候更懂事。”对事业心很强的中年人或青年人,可对他们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于病程较长的病人,可对他们说:“既来之,则安之,吃好、睡好、心宽,病会慢慢好起来的。”对于较长时间无人来看望的病人,一方面通知家属亲友来看望,一方面对病人说:“你住进医院,亲人们放心了。他们工作很忙,过两天会来看您的。”
2.鼓励性语言医务人员对病人的鼓励,实际上是对病人的心理支持。它对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与疾病作斗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护士应当学会对不同的病人说不同的鼓励性的话。比如,对新入院的病人说:“我们这里经常治你这种病,比您重得多的都治好了,您这病一定能很快治好!”对病程中期的病人则说:“治病总得有个过程,贵在坚持!”对即将出院的可说:“出院后要稍加休息,您肯定能做好原来的工作!”曾有一名23岁的男青年,因公负伤,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半身活动困难,疑为偏瘫,极为悲痛,屡次寻要自杀。护士为此不仅加强监护,而且一再耐心劝慰,对他说:“你身强力壮,新陈代谢旺盛,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将来再加强功能锻炼,是绝对不会残废的。”热情的鼓励,使这名青年增强了生活的勇气,结果恢复良好。后来他经常来看望那位护士,说护士的几句话救了他一条命。
3.劝说性语言病人应当做到而一时不愿做的事,往往经医务人员的劝说后而顺从。例如,有位52岁的男性早期胃癌患者,因害怕手术,宁肯速死也不肯作手术。家人再三劝说无效,而护士的一席话却使他愉快地接受了手术,结果预后颇佳。
4.积极的暗示性语言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可以使病人有意无意地在心理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刺激。比如,看到病人精神比较好,就暗示说:“看来你气色越来越好,这说明治疗很有疗效。”对挑选医生治病的病人说:“别看某某医生年轻,可他治你这种病还真有经验。”给病人送药时说:“大家都说这种药效果很好,您吃了也肯定会见效。”
5.指令性语言有时对有的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动作和规定,护士指令性的语言也是必须的。比如,做精细的处置时指令病人“不许动”;病人必须空腹抽血或检查时,指令病人不得进食;静脉点滴时指令病人“不得随便调快速度”;对肾脏和心脏病人告诉他们:“一定要低盐饮食”,类此等等。护士在表达这种言语时,要显示出相当的权威性来。
说话不但要注意上述几种方式,还要因人因病采用不同的谈话技巧。急性人喜欢说话开门见山,慢性人喜欢慢条斯理,思维型的人喜欢言语合乎逻辑,艺术型的人喜欢言语富有风趣,老年人喜欢言语唠叨重复,青年人喜欢言语活泼一些,儿童则喜欢言语滑稽一些。护士的言语要与之相适应。对急性或很痛苦的病人,言语要少,要深沉,给予深切的同情;对长期卧床的病人,言语要带鼓舞性;对抑郁型或躁狂型病人,言语则以顺从为宜。

- 善于使用美好语言《医学心理学》
- 善应膏药《儒门事亲》
- 善治感冒,适应广泛《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善应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膳食蛋白质的利用《临床营养学》
- 善养篇《外经微言》
- 膳食计算实例《预防医学》
- 善笑《圣济总录》
- 膳食平衡新概念——“伴侣食品”《中医饮食营养学》
- 善忘《广瘟疫论》
- 膳食调查的注意事项《临床营养学》
- 善忘《灵素节注类编》
- 膳食调查是营养调查的基础《临床营养学》
- 善忘《中医词典》
- 膳食纤维和一些疾病的关系《临床营养学》
- 善头《外科全生集》
- 膳食治疗的原则《临床营养学》
- 善叹息《药症忌宜》
- 膳食中碳水化物的来源《临床营养学》
- 善太息《证治准绳·杂病》
- 膳食中营养素与癌瘤发生的关系《临床营养学》
- 善太息《证治准绳·类方》
- 蟮漏《中医词典》
- 善太息《古今医统大全》
- 鳝《得配本草》
- 善太息《医学纲目》
- 鳝(音善)鱼《证类本草》
- 善食而瘦《中医名词词典》
- 鳝拱头门主方《疡医大全》
- 善色《中医词典》
- 鳝拱头门主论《疡医大全》
《医学心理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一章 概论
-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简史
- 第三章 医学心理学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 第四章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二篇 临床心理
- 第四章 心理因素致病问题
- 第六章 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社会问题
-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消化道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内窥镜检查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七章 外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八章 妇产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与月经有关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妊娠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分娩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分娩后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妇产科手术中的心理问题
- 第九章 儿科临床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儿童疾病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 第二节 儿童的异常行为
- 第三节 儿童心身疾病
- 第十章 临床其他各科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眼、耳鼻咽喉科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皮肤科的心身问题
- 第三节 口腔科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癌症的心理问题
- 第十一章 临床评估与晤谈技术
- 第一节 临床评估
- 第二节 晤谈技术
- 第十二章 心理测验总则
- 第十三章 临床心理测验(一)
- 第十四章 临床心理测验(二)
- 第一节 投射技术
- 第二节 神经心理测验
- 第十五章 评定量表
- 第一节 适应行为量表
- 第二节 精神病学评定量表
- 第十六章 临床评估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概述
- 第十八章 心理治疗的层次和原则
- 第十九章 心理治疗的分类
- 第二十章 专门心理治疗方法介绍
- 第一节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
- 第二节 认知领悟心理疗法
- 第三节 询者中心疗法
- 第四节 系统脱敏疗法
- 第五节 满灌疗法
- 第六节 厌恶疗法
- 第七节 标记奖励法
- 第八节 理性情绪疗法
- 第九节 气功疗法
- 第十节 生物反馈疗法
- 第十一节 家庭疗法
- 第十二节 悟践心理疗法
- 第十三节 催眠疗法
- 第二十一章 临床心理咨询
- 第三篇 变态心理
- 第二十二章 概论
- 第二十三章 心理过程障碍
- 第二十四章 人格障碍
- 第四篇 神经心理
- 第二十五章 概述
- 第二十六章 神经心理的研究和评定方法
- 第二十七章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
- 第二十八章 神经心理学技术在脑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 第五篇 护理心理
- 第二十九章 护理心理学概述
- 第一节 护理心理学的意义
-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 第三节 护士的心理品质与培养
- 第三十章 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一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动
- 第二节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 第三节 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三十一章 心理护理技艺
- 第一节 心理状态与心理护理
- 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语言与沟通技巧
- 第六篇 健康心理
- 第三十二章 健康心理学
- 第三十三章 儿童心理卫生
- 第一节 儿童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
-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四章 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五章 中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六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七章 不同群体和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八章 心理保健
- 第七篇 医学心理学的其他领域
- 第三十九章 药物心理学
- 第四十章 康复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