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药物的生理心理效应
神经心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内分泌学、精神药理学和行为科学等的研究进展,为阐明药物的心理效应提供了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使我们有可能认识药物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生理机制。
例如,抗精神病药物作用于脑干的脑桥上端到中脑、下丘脑的网状结构以及边缘系统脑结构,通过调整乙酰胆碱与多巴胺、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关系,可以消除幻觉、妄想,使行为恢复正常。抗抑郁药物,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影响突触间隙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使之在神经末梢中贮积,进而释放增加或减少其耗损,以消除抑郁,改善情绪。吗啡和鸦片可以影响体内的吗啡受体,通过影响内啡肽而止痛。再如,抗高血压药物往往引起抑郁状态;抗结核病的异烟肼可以引起轻度躁狂状态等实例可以看出,许多药物和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某些药物,如果作用不当可以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变异;反之,也可以使用某些药物来纠正病人的异常心理。
使用药物时,不仅要重视药物引起的生理效应,还要重视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时的心理效应。如对药物高度信任,病人的心理上处于良好的感受状态,则药物疗效可大大提高,甚至没有药理作用的安慰剂也可以具有某种良好的药效。反之,纵然是应有治疗效果的药物,如果病人对它不信任或厌恶,则其疗效大大下降,甚至没有治疗效果。
Wolf曾经做过一项很有意义的实验:从胃管给一位有恶心呕吐症状的病人注入催吐剂,但对病人说:“现在向你胃里注入镇吐剂,很快就会显效,停止呕吐。”30分钟后,恶心呕吐果然停止了。一小时后病人又呕吐,于是再次注入催吐剂,15分钟恶心感受消失。这一实验证明药物确实具有心理效应,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可以逆转生理反应。对药物心理效应的这些研究表明,可以利用病人对药物认知活动的规律,因势利导,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在讨论药物心理学时,除了研究药物的治疗效应外,还应当了解药物对正常心理活动的干扰。具备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防止或减少副作用,保护病人的安全,防止意外,减少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不便和烦恼。药物引起的干扰正常心理活动的现象有如下几类:
1.记忆力减退 使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安定剂、催眠药、镇静剂和抗癫痫药物,可有此副作用。
2.意识障碍 使用阿托品、蔓陀萝、安定、莨菪碱类、抗组织胺等药物可引起意识障碍。
3.情绪改变 抗高血压药物可致抑郁;酒精、催眠药、异烟肼,可以引起欣快。
4.精神运动性失调 如安定不适于驾驶人员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巴金森氏综合征;长期饮酒或服用催眠药可致震颤。
5.幻觉和妄想 使用苯丙胺、激素、异烟肼、合霉素等药物时,可以出现幻觉、妄想,类似精神病症状。

- 药物的生理心理效应《医学心理学》
- 药物的肾排泄《医院药学》
- 药物的生物转化《临床生物化学》
- 药物的设计与开发《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的吸收《医院药学》
- 药物的临床试验《中药法规》
- 药物的相互作用《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的给药途径、分布和排泄《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的相互作用《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的副作用《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的贮存《中药炮制》
- 药物的分布《医院药学》
- 药物的作用《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的反应《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动力学《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的代谢《医院药学》
- 药物动力学在抗生素临床用药中的指导作用《医院药学》
- 药物的不良反应《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发泡灸《中医词典》
- 药物的不良反应《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分布《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
- 药物概述《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不良反应的判定及报告《流行病学》
- 药物过量《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预防医学》
- 药物过敏试验法《基础护理学》
- 药物避孕《妇产科学》
- 药物和化妆品引起的皮炎《免疫与健康》
- 药物艾卷《中医名词词典》
- 药物和疾病的关系《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医学心理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一章 概论
-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简史
- 第三章 医学心理学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 第四章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二篇 临床心理
- 第四章 心理因素致病问题
- 第六章 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社会问题
-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消化道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内窥镜检查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七章 外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八章 妇产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与月经有关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妊娠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分娩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分娩后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妇产科手术中的心理问题
- 第九章 儿科临床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儿童疾病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 第二节 儿童的异常行为
- 第三节 儿童心身疾病
- 第十章 临床其他各科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眼、耳鼻咽喉科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皮肤科的心身问题
- 第三节 口腔科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癌症的心理问题
- 第十一章 临床评估与晤谈技术
- 第一节 临床评估
- 第二节 晤谈技术
- 第十二章 心理测验总则
- 第十三章 临床心理测验(一)
- 第十四章 临床心理测验(二)
- 第一节 投射技术
- 第二节 神经心理测验
- 第十五章 评定量表
- 第一节 适应行为量表
- 第二节 精神病学评定量表
- 第十六章 临床评估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概述
- 第十八章 心理治疗的层次和原则
- 第十九章 心理治疗的分类
- 第二十章 专门心理治疗方法介绍
- 第一节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
- 第二节 认知领悟心理疗法
- 第三节 询者中心疗法
- 第四节 系统脱敏疗法
- 第五节 满灌疗法
- 第六节 厌恶疗法
- 第七节 标记奖励法
- 第八节 理性情绪疗法
- 第九节 气功疗法
- 第十节 生物反馈疗法
- 第十一节 家庭疗法
- 第十二节 悟践心理疗法
- 第十三节 催眠疗法
- 第二十一章 临床心理咨询
- 第三篇 变态心理
- 第二十二章 概论
- 第二十三章 心理过程障碍
- 第二十四章 人格障碍
- 第四篇 神经心理
- 第二十五章 概述
- 第二十六章 神经心理的研究和评定方法
- 第二十七章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
- 第二十八章 神经心理学技术在脑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 第五篇 护理心理
- 第二十九章 护理心理学概述
- 第一节 护理心理学的意义
-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 第三节 护士的心理品质与培养
- 第三十章 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一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动
- 第二节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 第三节 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三十一章 心理护理技艺
- 第一节 心理状态与心理护理
- 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语言与沟通技巧
- 第六篇 健康心理
- 第三十二章 健康心理学
- 第三十三章 儿童心理卫生
- 第一节 儿童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
-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四章 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五章 中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六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七章 不同群体和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八章 心理保健
- 第七篇 医学心理学的其他领域
- 第三十九章 药物心理学
- 第四十章 康复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