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
心理测验的结果要精确,除了工具本身的条件外,主试与被试之间,一定保持友好和信任的关系(rapport)。如果没有取得受试者的信任,便不能合作,以至无法进行测验,或测的结果不准。
在与被建立友好、信任关系的过程中,主试者应起主导作用。要根据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以及所患疾病的性质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提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一)主试者的态度
作心理测验时,主试者要经常对病人表示关心、热情、同情、友好并尊重病人,要有耐心,在病人遇到困难时,要设法给予鼓励,增加病人完成测验的信心。绝不可有藐视病人的表示。
但不同的病人,又需用不同的方式对待,所以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有些病人需要有坚定的、强硬的主试者;有的则需要温柔的主试者。
(二)善于观察受试者的行为
主试者要经常注意观察受试者的情绪状态,看他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指导语是否了解?是否想把测验做好?有无影响测验的外来因素等。
在观察中,既要做到仔细认真,又不能干扰测验的进行。这就要求主试者的测验技术娴熟、老练,不但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要有处理问题的技巧。
(三)处理受试者在测验中的提问
受试者在测验或预备时往往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关于疾病问题和治疗问题;第二类是与测验有关的问题。
之所以提出前一类问题,是他见到主试者如此关心他,想在主试者这里得到支持。提第二类问题是由于受试者对测验的紧张、关心、急于了解自己的情况。主试者不得过多地讨论疾病问题,这样做不但时间不允许,也会分散受试者的注意力。至于问到他做的测验对不对?应如何做?这些都不能直接作肯定或否定回答。可以回答说:做的方法很多,各人有各人的做法。因为告诉了测验的正常结果,会影响以后的重测。并使测验公开。

- 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医学心理学》
- 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预防医学》
- 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医学心理学》
-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预防医学》
- 建立在人本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医学心理学》
- 建立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预防医学》
- 建立在心理动力学派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医学心理学》
- 建立管理机制《医院药学》
- 建立转基因动物的方法《动脉粥样硬化》
- 建立地方病监测系统《预防医学》
- 建连翘《药性切用》
- 建里《针灸学》
- 建瓴汤证《临证实验录》
- 建里《中医词典》
- 建脾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建里《针灸大成》
- 建脾丸《备急千金要方》
- 见肿消《本经逢原》
- 建脾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见肿消《证类本草》
- 建曲《本草分经》
- 见肿消《本草纲目》
- 建曲《本草分经》
- 见血生《救伤秘旨》
- 建水草《证类本草》
- 见形证治歌(凡一十八首,共一十八方)《幼幼集成》
- 建汤《饮膳正要》
- 见形证治《证治准绳·幼科》
- 建泽泻《药性切用》
- 见形三朝生死《证治准绳·幼科》
- 建中加木瓜柴胡汤《冯氏锦囊秘录》
《医学心理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一章 概论
-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简史
- 第三章 医学心理学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 第四章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二篇 临床心理
- 第四章 心理因素致病问题
- 第六章 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社会问题
-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消化道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内窥镜检查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七章 外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八章 妇产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与月经有关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妊娠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分娩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分娩后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妇产科手术中的心理问题
- 第九章 儿科临床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儿童疾病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 第二节 儿童的异常行为
- 第三节 儿童心身疾病
- 第十章 临床其他各科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眼、耳鼻咽喉科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皮肤科的心身问题
- 第三节 口腔科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癌症的心理问题
- 第十一章 临床评估与晤谈技术
- 第一节 临床评估
- 第二节 晤谈技术
- 第十二章 心理测验总则
- 第十三章 临床心理测验(一)
- 第十四章 临床心理测验(二)
- 第一节 投射技术
- 第二节 神经心理测验
- 第十五章 评定量表
- 第一节 适应行为量表
- 第二节 精神病学评定量表
- 第十六章 临床评估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概述
- 第十八章 心理治疗的层次和原则
- 第十九章 心理治疗的分类
- 第二十章 专门心理治疗方法介绍
- 第一节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
- 第二节 认知领悟心理疗法
- 第三节 询者中心疗法
- 第四节 系统脱敏疗法
- 第五节 满灌疗法
- 第六节 厌恶疗法
- 第七节 标记奖励法
- 第八节 理性情绪疗法
- 第九节 气功疗法
- 第十节 生物反馈疗法
- 第十一节 家庭疗法
- 第十二节 悟践心理疗法
- 第十三节 催眠疗法
- 第二十一章 临床心理咨询
- 第三篇 变态心理
- 第二十二章 概论
- 第二十三章 心理过程障碍
- 第二十四章 人格障碍
- 第四篇 神经心理
- 第二十五章 概述
- 第二十六章 神经心理的研究和评定方法
- 第二十七章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
- 第二十八章 神经心理学技术在脑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 第五篇 护理心理
- 第二十九章 护理心理学概述
- 第一节 护理心理学的意义
-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 第三节 护士的心理品质与培养
- 第三十章 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一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动
- 第二节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 第三节 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三十一章 心理护理技艺
- 第一节 心理状态与心理护理
- 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语言与沟通技巧
- 第六篇 健康心理
- 第三十二章 健康心理学
- 第三十三章 儿童心理卫生
- 第一节 儿童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
-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四章 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五章 中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六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七章 不同群体和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八章 心理保健
- 第七篇 医学心理学的其他领域
- 第三十九章 药物心理学
- 第四十章 康复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