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生物反馈疗法
此疗法利用生物反馈技术,训练人们按照体内某些生物学信息,与这些信息有关的某些器官或系统的病理性活动,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世纪十十年代克布森创立渐进性放松训练,要求病人反复体会身体各部分肌肉紧张和放松的感觉,训练学会使全身肌肉达到高度的松弛。后来雅克布森发现,用测量病人肌电活动的方法让病人从肌电活动的水平了解自己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程度,并通过主观努力使肌电活动水平下隆,就可以很快地使肌肉放松,从而大大缩短了训练的时间。这种把肌电测量和放松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成为生物反馈的先驱性工作。至四十年代控制论的兴起,指出信息反馈机制在人体机能自动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为生物反馈奠定了理论基础。六十年代起,米勒(Miller)等在动物身上建立了内脏活动操作性条件反射,表明由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的内脏活动本来不可能受主观意念控制的,但现在通过学习也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随意控制。这样在行为疗法中把内部自我调整即身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也象外显异常行为矫正(见十九章第一节)那样通过生物反馈技术反映于客观,为病人和第三者皆能感受或察觉到,这样就形成了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技术是借助仪器将人们体内各器官、各系统心理生理过程的许多不能察觉的信息如肌电、皮肤电、皮肤温度、血管容积、心率、血压、胃肠PH值和脑电等加以记录、放大并转换人们能理解的信息,用听觉或视觉的信号在仪表盘上不断地显示出来(即信息反馈),训练人们这对通过对这些信号活动变化的认识和体验,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由于仪器的灵敏度高,例如可以显示一个运动单位的电活动,这就可以帮助人们学习控制一个运动单位的骨骼肌运动,大大提高了骨骼肌运动随意调节的精确度。此外用变换仪灵敏度办法,在放松训练中塑造所要求的放松程度,从而加速放松训练的进程。所以生物反馈仪不仅起到“自我认识”的作用,而且也成为“自我改造”的工具。
由于生物反馈是通过仪器发出的信号建立反馈联系,从而改善了原来因失控而导致某些疾病的控制能力。例如因血压升高导致的原发性高血压病,通过信号与血压建立的反馈联系,有意识地用意念把它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这样,高血压病所引起的症状就会缓解,能达到治疗目的。临床常用的生物反馈仪一般有肌电反馈仪、皮肤温度反馈仪、皮肤电反馈仪、脑电反馈仪等。目前生物反馈仪较多地用于个体由于过度紧张导致的心理功能障碍和各种心身疾病。
前节已经提到,调整身体内部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方法主要靠自我意识,使过度紧张以致达到异常水平的生理活动降低下来,也就是使它们“放松”下来。在生物反馈治疗中事先根据病人的疾病选定需放松训练的目标,例如常见的紧张性头痛(tension headache)是主要由于前额两侧或枕、颞部肌肉持续收缩所致,则选定前额肌电反馈放松训练效果较好。如为偏头痛(migraine)是由于发作性血管舒缩运动不稳定所致,则选定手温度反馈训练效果较好。
现介绍紧张性头痛病人进行生物反馈治疗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疗前准备
1.治疗室湿度一般保持在摄氏18~25度,舒适而温暖,病人不感到过冷或过热。特别是进行皮温和皮肤电反馈训练时,室温波动不应超过0.5摄氏度。室内光线偏暗,陈设整洁,空气流通。一个房内最好治疗1个病人,最多不宜超过3人,尽量保持房内安静,减少谈话和走动,以免受到干扰。
2.病人的心理准备向病人讲解该病的医学心理学知识,使病人了解该病与认知、情绪和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认识到通过主观努力使全身或局部放松是消除心身过度紧张的最好方法。同时使病人了解仪器安全可靠,是帮助自己学习并迅速达到放松目的的最佳工具。
3.治疗前,在安静状态下对病人的心理、生理、生化和症状等四个方面作基线测定。心理方面,采用各种人格和情绪测定的量表,生理方面,可利用现有设备或生物反馈仪作呼吸、血压、脉搏、肌电、皮温等测定。生化方面,视现有条件而定,一般作血尿中儿茶酚胺、唾液PH值、电解质及溶菌酶含量等。症状等级评定,根据现有症状按病人主观感觉自行制定,如头痛一般分为10个等级,0级为无症状,最高级为最剧烈的头痛体验。
4.获得病人基线数据后,再给病人应激刺激。例如要求病人作心算或想像可怕事件,以观察病人肌紧张反应,特别是头部肌肉反应的程度,并观察应激后恢复的时间。
(二)治疗阶段
1.病人按每日规定时间前来治疗,事先禁用咖啡或酒等刺激饮料以免影响自我感觉,排空大小便。先在房内静坐15~30分钟,然后斜靠在沙发上。沙发靠背宜长,使头部能舒适地靠在上面。电极放置按所要测定的肌肉而定,通常将两个记录电极分别放在双目平视瞳孔上方过眉1厘米处,一个参考电极放在两个记录电极之间。反馈仪放在病人前方小桌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或听到所发出的肌肉放松的指示信号。第一次治疗时,治疗者要亲自在旁指导,使病人学会体验头部肌肉放松程度与反馈信号变化的关系,了解到自己的意念活动可以影响体内生理信息的变化,从而能作到集中注意力,主动积极地参加到治疗中。
2.开始治疗时调整仪器的阈值,使它处于最灵敏的状态,即头部肌肉放松的微弱变化也能引起信号的明显改变,同时教给病人各种放松技巧,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使病人增加训练的信心。当病人掌握了使头部肌肉放松的技巧后,在下一次治疗时增加仪器的阈值,使病人须加强主观努力才能达到原来的仪器所给出的放松程度的信号。这样经过数次训练治疗就可使头部肌肉达到理想的放松程度,从而头痛也就缓解。
3.治疗一次约30分钟左右,每周3次,同时配合家庭训练每日1-2次。所谓家庭训练即是将在治疗室中由生物反馈仪指引下所学到的头部肌肉放松体验,回到家中后在没有仪器指引的情况下,每日自我训练1~2次,以巩固所获得的体验效果。要病人认识到家庭训练是整个生物反馈治疗不可缺少的步骤,是否坚持家庭训练,直接影响到一下次治疗时的基线数值和放松程度。它又是重新塑造行为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求病人每日填定治疗日记,内容包括自己的生活、病情和治疗(包括自我训练)的情况:例如记录一天内头痛强度的变化曲线,横坐标为一天24小时(1小时为1格),纵坐标为头痛强度。标明引起头痛的诱因和头痛消退的措施、自我训练时的感觉、服药和睡眠情况等等。由于病人自己评定病情的变化,通过填写日记促进病人对自身内部信息的察觉,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实践证明病人十分愿意书写这种治疗日记。
一个疗程一般需要4-8周。

- 生物反馈疗法《医学心理学》
- 生物反馈《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生物反馈治疗《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生理学》
- 生物富集《预防医学》
- 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生理学》
- 生物合成《医学微生物学》
- 生物导弹与肿瘤导向治疗《免疫与健康》
- 生物化学《中国医学通史》
- 生胃汤《普济本事方》
- 生物化学及病理学《临床营养学》
- 生铁落饮《医学心悟》
- 生物化学实验《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生铁落饮《医述》
- 生物活性检测法《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生铁落《医方考》
- 生物碱的分类和命名《医用化学》
- 生铁《名医别录》
- 生物碱的一般性质《医用化学》
- 生铁《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生物利用度测定法《医院药学》
- 生铁《证类本草》
- 生物素-α-氨基乙酸-N-羟基琥珀标记化学修饰的DNA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生铁《医学入门》
- 生物素标记cRNA探针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中的应用《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生铁《冯氏锦囊秘录》
- 生物素标记核酸探针方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生铁《本草蒙筌》
- 生物素-补骨脂素(Biotin -psoralen)标记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生铁《新修本草》
- 生物素化的RNA探针标记《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医学心理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一章 概论
-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简史
- 第三章 医学心理学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 第四章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二篇 临床心理
- 第四章 心理因素致病问题
- 第六章 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社会问题
-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消化道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内窥镜检查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七章 外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八章 妇产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与月经有关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妊娠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分娩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分娩后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妇产科手术中的心理问题
- 第九章 儿科临床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儿童疾病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 第二节 儿童的异常行为
- 第三节 儿童心身疾病
- 第十章 临床其他各科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眼、耳鼻咽喉科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皮肤科的心身问题
- 第三节 口腔科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癌症的心理问题
- 第十一章 临床评估与晤谈技术
- 第一节 临床评估
- 第二节 晤谈技术
- 第十二章 心理测验总则
- 第十三章 临床心理测验(一)
- 第十四章 临床心理测验(二)
- 第一节 投射技术
- 第二节 神经心理测验
- 第十五章 评定量表
- 第一节 适应行为量表
- 第二节 精神病学评定量表
- 第十六章 临床评估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概述
- 第十八章 心理治疗的层次和原则
- 第十九章 心理治疗的分类
- 第二十章 专门心理治疗方法介绍
- 第一节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
- 第二节 认知领悟心理疗法
- 第三节 询者中心疗法
- 第四节 系统脱敏疗法
- 第五节 满灌疗法
- 第六节 厌恶疗法
- 第七节 标记奖励法
- 第八节 理性情绪疗法
- 第九节 气功疗法
- 第十节 生物反馈疗法
- 第十一节 家庭疗法
- 第十二节 悟践心理疗法
- 第十三节 催眠疗法
- 第二十一章 临床心理咨询
- 第三篇 变态心理
- 第二十二章 概论
- 第二十三章 心理过程障碍
- 第二十四章 人格障碍
- 第四篇 神经心理
- 第二十五章 概述
- 第二十六章 神经心理的研究和评定方法
- 第二十七章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
- 第二十八章 神经心理学技术在脑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 第五篇 护理心理
- 第二十九章 护理心理学概述
- 第一节 护理心理学的意义
-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 第三节 护士的心理品质与培养
- 第三十章 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一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动
- 第二节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 第三节 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三十一章 心理护理技艺
- 第一节 心理状态与心理护理
- 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语言与沟通技巧
- 第六篇 健康心理
- 第三十二章 健康心理学
- 第三十三章 儿童心理卫生
- 第一节 儿童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
-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四章 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五章 中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六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七章 不同群体和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八章 心理保健
- 第七篇 医学心理学的其他领域
- 第三十九章 药物心理学
- 第四十章 康复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