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MMPI属人格调查表,但它偏重病理人格方面。Halthaway和McKinly于1940年开始这项研究。1943年由Minnesota大学印出这一调查表,1945年正式出版,用于16岁以上的人,一般有六年教育程度者可接受。1966年出版修订本,称Form R现在通用此本。我国近年由宋维真主持,全国协作,根据Form R制定了我国正常人常模。
(一)MMPI的编制目的
精神病与人格有关,有些精神障碍即是病前人格的病理发展。精神科医生有必要了解病人人格。编制此调查表的初衷是想编制一套对精神病有鉴别外因作用的辅助工具。以后它成为成人精神病人个案工作的常规工具。因此,MMPI所选用内容范围很广,包括健康、身心症状、神经病学的障碍、运动障碍、性、宗教、政治、社会态度、教育、职业、家庭、婚姻问题、许多常见的神经症或精神病行为表现,如强迫观念的行为、妄想、幻觉、牵连观念、恐怖症等。原量表将各项目按主观分类成各分量表,在以后的修订中则用因素分析归类。
(二)编制策略
编制本量表的策略,主要是经验性原则。所谓经验性。是用已知病理人格诊断的人和属正常人格范围内的人相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人格特点。当时的正常对照组为724名明尼苏达州大学医院的工作人员,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均符合该州人口结构情况。有病理人格的人共8组,计800余例。8组如下:①对自己的躯体健康过于关心的人;②有抑郁情绪的人;③有转换症状的人;④因违法而法院要求作精神鉴定的人;⑤有突出牵连观念、妄想和夸大人;⑥有强迫观念、强迫行为、不正常的恐怖和罪恶感的人;⑦有情绪淡漠、思想怪诞、妄想和幻觉、孤独症的人;⑧活动过多、情绪兴奋、观念飘忽的人。根据这些人的症状制定一些项目。异常的个性表现,也可以或多或少地见于正常人中,通过筛选,保留有鉴别作用的项目。
(三)分量表
将保留项目组成一些分量表。8个组的分量表名称:①疑病人格量表(Hs);②抑郁人格量表(D);③癔症人格表(Hy);④病态人格量表(Pd);⑤偏执性人格量表(Pa);⑥神经衰弱人格量表(Pt);⑦精神分裂性人格量表(Sc);⑧躁狂性人格表(Ma)。⑨又加上Wisconsin大学学生用的内外向人格调查表,简称社会内向表(Si);⑩再加男性化/女性化量表(MF),以调查同性恋倾向者。以上10个量表被称为临床量表。另有三个效度量表和一组不能回答的问题(?)。由于受试者没有项目中的经验或不理解题意,不能选择“是”或“否”来回答,即作一“?”符号,有10个以上的“?”答案时,则要求受试者重新审查答卷后补答。三个效度量表:①掩饰分(liescore,L),回答不真实,掩饰或夸大自己的情况,都会降低评定的有效性。共15题,凡答“否”的得分,原认为其T分达70分以上表示该测量有效性不高。但后来的研究发现,L量表也表示人格特征。如高L反映有防御、天真、道德僵化。外国的经验,从小城市来的,农村来的,有虔诚的宗教信仰的人倾向L高分;精神病人在康复后L分倾向增高。在一般人中,L分高的人,倾向于难以打交道、有些俗气、穿戴和思想都比较单纯。②真实分(Validity score,F)任意回答某些测验项目,这样的回答多,也影响效度。64项意思相同但提法不同的问题(项目),如不仔细看清题意,前后回答便相矛盾,使得分增加,一般矛盾回答不能超过10%,超过此标准说明效度有问题。③校正分(Correction score,k),有人回答问题时有系统性倾向,即故意好或故意装坏。有些量表特别容易受这些偏向的影响,因此需要加以校正。使用上是通过加K分来校正的。现在在这些原始量表基础上已发展了300个左右的新量表,其中大多数都是在原量表中未包括的内容作出单独研究。有些量表是研究正常人的人格特质;有些是继续应用原来标准化的测验记录,将正常与原来的临床量表作比较。例如新量表中有自我力量(ego strength,ES),独立性(Dy)、统治(Do)、偏见(Pr)和社会状态(St),还有一些是特殊目的量表。
(四)实施方法
原量表的荐目数不一,全量表共566项。有简式,项目压缩为2/3以内。通常用个别测验,也有团体的变式法。通常都是贫苦上目手册和回答纸,根据项目手册在回答纸上逐条回答。也有将项目分印于卡片,在回答时将应答:是“的放一边,应答“否”的放一边。还有用微电脑进行人机对话,在显示项目后选择按一个代表“是”或“否”的电键,结果可自动分析。
常模采用T分。结果分析后按分量表作出人格剖析图。一般来说,凡T分在70分以上的量表就有意义。因为各量表之间的项目有许多重叠,所以一个人的结果剖析图可能出现多个高峰。据研究,不同病理性人格有不同的特征性剖析图型式,提供了有助于确定诊断的信息。
(五)MMPI的测量学分析
研究者们用心理计量学标准来分析MMPI时提出,各量表之间缺乏独立性。为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的项目,即一个项目不只属于一个量表;分量表中的正负回答数目不相等,这不符合心理计量学的是非编制原则;项目过多影响回答后来问题的真实性。关于信度研究,手册上报告重测相关系数从0.50到0.90。另有研究报告,在一组正常人和一组精神病人中,重测相关和分度相关的信度均不高。分度相关低是有理由的,因为同一量表中包括了异质项目。从样本方面来看,代表性不佳,特别民族限制,教育程度偏高。尽管有这些缺点,但在实际应用上还是有价值的,以致使用范围之广,居各量表之首。

-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医学心理学》
- 明内消法论《外科启玄》
- 明逆痘凶论《外科启玄》
- 明内托法论《外科启玄》
- 明年春参政除怀孟路总管以古风一阕见赠云《卫生宝鉴》
- 明南北方人疮疡治法不同论《外科启玄》
- 明贫贱劳逸人疮疡治法不同论《外科启玄》
- 明目枕《急救广生集》
- 明谴刑多生恶疮论《外科启玄》
- 明目益胃还睛丸《奇方类编》
- 明清时期《中医养生学》
- 明目益肾丸《明目至宝》
- 明确诊断和抢救病人《预防医学》
- 明目益肾丸《冯氏锦囊秘录》
- 明妊娠疮疡治法不同论《外科启玄》
- 明目延龄饮《保健药膳》
- 明赛火针药法论《外科启玄》
- 明目丸《明目至宝》
- 明痧不同论《外科启玄》
- 明目蓬硝水《医学衷中参西录》
- 明痧症吉凶论《外科启玄》
- 明目论《异授眼科》
- 明上膏《是斋百一选方》
- 明目六事方《医方考》
- 明师尼寡妇室女疮疡治法不同论《外科启玄》
- 明目流气饮(加味明目流气饮)《仁术便览》
- 明瘦人疮疡治法论《外科启玄》
- 明目流气饮《仁术便览》
- 明水《本草纲目》
- 明目枸杞丸《奇方类编》
- 明水《本草从新》
《医学心理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一章 概论
-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简史
- 第三章 医学心理学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 第四章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二篇 临床心理
- 第四章 心理因素致病问题
- 第六章 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社会问题
-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消化道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内窥镜检查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七章 外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八章 妇产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与月经有关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妊娠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分娩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分娩后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妇产科手术中的心理问题
- 第九章 儿科临床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儿童疾病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 第二节 儿童的异常行为
- 第三节 儿童心身疾病
- 第十章 临床其他各科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眼、耳鼻咽喉科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皮肤科的心身问题
- 第三节 口腔科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癌症的心理问题
- 第十一章 临床评估与晤谈技术
- 第一节 临床评估
- 第二节 晤谈技术
- 第十二章 心理测验总则
- 第十三章 临床心理测验(一)
- 第十四章 临床心理测验(二)
- 第一节 投射技术
- 第二节 神经心理测验
- 第十五章 评定量表
- 第一节 适应行为量表
- 第二节 精神病学评定量表
- 第十六章 临床评估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概述
- 第十八章 心理治疗的层次和原则
- 第十九章 心理治疗的分类
- 第二十章 专门心理治疗方法介绍
- 第一节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
- 第二节 认知领悟心理疗法
- 第三节 询者中心疗法
- 第四节 系统脱敏疗法
- 第五节 满灌疗法
- 第六节 厌恶疗法
- 第七节 标记奖励法
- 第八节 理性情绪疗法
- 第九节 气功疗法
- 第十节 生物反馈疗法
- 第十一节 家庭疗法
- 第十二节 悟践心理疗法
- 第十三节 催眠疗法
- 第二十一章 临床心理咨询
- 第三篇 变态心理
- 第二十二章 概论
- 第二十三章 心理过程障碍
- 第二十四章 人格障碍
- 第四篇 神经心理
- 第二十五章 概述
- 第二十六章 神经心理的研究和评定方法
- 第二十七章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
- 第二十八章 神经心理学技术在脑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 第五篇 护理心理
- 第二十九章 护理心理学概述
- 第一节 护理心理学的意义
-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 第三节 护士的心理品质与培养
- 第三十章 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一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动
- 第二节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 第三节 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三十一章 心理护理技艺
- 第一节 心理状态与心理护理
- 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语言与沟通技巧
- 第六篇 健康心理
- 第三十二章 健康心理学
- 第三十三章 儿童心理卫生
- 第一节 儿童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
-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四章 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五章 中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六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七章 不同群体和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八章 心理保健
- 第七篇 医学心理学的其他领域
- 第三十九章 药物心理学
- 第四十章 康复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