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2-1美国临床心理学训练计划
阿拉巴马大学的临床心理学训练计划
计划规定每年招收12名新生,这些学员是从250名申请者中选出来的。只有考分高和具备高等院校水平的学生才能获准进入研究院深造。有志于学习临床心理学的学生,必须完成4年大学课程,至少要选读10门心理学课程,一般包括统计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学生在入学前要由教员进行口试,要求进入研究院的学生应在5年内获得博士学位。
在头两个学年,学生应选修基础心理课程(包括学习原理、统计学、儿童发展、社会心理学)。学生也要选读与临床心理学有关的课程,包括两门心理测验课和两门心理治疗课。在测验课程中,学生应学习测验的原理,也要在心理诊疗所中由专人指导实习测验工作。这个诊疗所由心理系领导管理,病人来自社区和大学。
选修心理治疗课程的学生,头一年主要学习心理治疗的理论,并观看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进行治疗的电影和电视录像,探讨掌握心理治疗的技术。
第二年,学生可对到心理治疗所来的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每个研究生一周要看4-5名病人。学生在具体运用第一年学到的知识时,要接受教员的严格监督和指导。
第三年,学生每天要花一半时间在医院或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以便更深入细致地从事心理测验和心理治疗的实践。在这一年中,他们在教员的指导下,也开始进行独立的研究工作。
第四年,应专门从事一项主要研究工作,即完成学位论文。学生写作学位论文是在教员委员会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论文完成后要提交委员会审定是否合格。
第五年是实习。学生应到一专门训练机构实习,这个机构往往不在本地。这一年中,在大学所学到的临床技术会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学生在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的严格监督下会学到一些新的技术。实习结束,学员可获得博士学位,然后他便可接受有关部门的聘请,成为专职的临床心理学家。
摘自R.D.福勒《美国临床心理学》
5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的地位比第二次世界在战前有了明显的改变。临床心理学明确地被认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有特殊的训练要求。由于得到联邦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和较多就业的机会,大大扩展了医学心理学家的训练。50年代美国每年授予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总数中有一半是给临床心理学专业的。许多心理学工作者有兴趣成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
在这一阶段,临床心理学家从事心理测验工作也与30年代以前所作的不同。测验的种类和范围大大扩展,包括了新颖的投射测验技术和成套测验,所做的测验报告不仅要包括被试的问题和性格的分析与解释(即要作出心理诊断)。而且还要对治疗的最佳方案提出建议。临床心理学家不再单纯是仅向上级提出心理测验结果的技术员。当他们涉及心理治疗领域的时候,就把当时流行的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说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
T.W.Richards所著的《现代临床心理学》(Modern Clinical Psychology)概括了当时美国临床心理学的发展情况。该书三分之二的篇幅是讨论“心理的评估”(psychologicalappraisal)。这部分共分三个方面:①动机(目的、兴趣、价值),②能力(机智地应付环境)和③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调节中抑制冲动的过程)。每一方面都讨论了病理的机能(如同性恋、智力迟滞、焦虑),并介绍了评估的方法(主要是心理测验)。关于心理治疗,仅仅提到个别心理治疗,没有介绍集体和家庭心理治疗。该书主要是以心理动力学说的观点论述的。
第三阶段:50年代以后,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十分迅速。由于临床心理学家学术地位的提高,队伍的扩大,他们不再局限于心理测验和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而且还从心身(心理生理)的、行为的、人本(存在)主义的、社会(社区)的观点进行探索,从而大大发展了心理测验和心理治疗的技术,并在学术和工作上作出较多的贡献。临床心理学领域不断扩大,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有半数到医院从事专职或兼职的临床心理学工作。他们主要在综合医院、精神病院、医学院、心理(精神)保健诊疗所、大学心理系以及私人诊所,从事与人的疾病和健康有关的心理病因、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和研究。由于侵略越南战争和通货膨胀引起的社会动荡、犯罪、吸毒和性解放造成了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心理障碍,使得临床心理学家更多地参与了心理卫生工作。由S.J.Korchin主编的《现代临床心理学》(Mo-dern ClinicalPsychology)一书,与30年前Richards的著作相比较,可以看出临床心理学的进展。该书1976年修订版,篇幅增加了一倍多,引用参考文献超过1200篇,为1946年版的9倍。书中心理评估仅占25%,心理治疗增加了大量内容,占全书的30%,还提到了各专业和专门化的作用和机能、训练和发展的方向。
近10年余年来美国的医学心理学涉及的领域很广,与许多学科靠拢,研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例如70年代,来自医院内科、精神病学、流行病学和来自心理学、医学社会学、行为生物学等有关学科的12至15位科学家,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下,由美国心肺血管研究所所长S.M.Weiss领导,成立了“行为医学研究组”,并在1977年对“行为医学”下了一个为各学科能接受的定义,即“行为医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综合行为科学和生物医学科学知识的一门新兴的多学科的交叉性学科,它是研究如何发展有关健康和疾病的行为科学和生物医学科学的知识和技术,以及把这种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由于行为科学广泛采用医学心理学的某些心理测量和心理治疗技术,1981年C.K.Prokop和L.A.Bradley出版了《医学心理学对行为医学的贡献》(《Medical Psychology Contributions to Behavioral Medicine》)一书。该书代表了美国医学心理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其次,近年来美国到医院和诊所求治的病人,超过半数的仅患有轻度的情绪焦虑和忧郁,并没有任何躯体上的症状。这促使临床心理学家们把注意力集力从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转移到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上。经过他们的治疗,绝大多数人的症状得到了缓解,大大减少了医药费用的支出。于是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理解、处理和预防各阶层人群的心理问题,成为医学心理学的另一个发展方面。1978年,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健康心理学或卫生心理学(Health Psyc-hology)诞生了。它实际上是公共卫生学或预防医学向前发展导致重视群体和个体的或心理健康的必然结果。当医学注意到健康人在未病或将要患病的心理问题,为保持健康或防止心身健康水平进一步下降而采取某些心理或行为措施时,也必然会促使健康心理学的形成。健康心理学汲取了当代各学科研究的科技成果,为心理卫生事业提供了先进的观点和理论指导,是今后医学心理学工作者大显身手的一个领域。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情况是最能说明现代医学心理学的发展状况的。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况大同小异,但不论从医学心理学所涉及的内容或其工作规模皆不如美国那样典型。

- 美国临床心理学训练计划《医学心理学》
- 美骨《中医词典》
- 美国智力低下协会适应行为量表《医学心理学》
- 每周娱乐半天《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美酒酰《药征续编》
- 每只实验动物所需活动面积《实验动物科学》
- 美蓝染色检查胃粘膜幽门螺杆菌《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每月血支《针灸聚英》
- 美蓝染色检查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应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每月血支《普济方·针灸》
- 美眉《中医词典》
- 每月血忌《针灸聚英》
- 美尼尔氏病《百病自测》
- 每月血忌《古今医统大全》
- 美尼尔氏病《老年百病防治》
- 每月经来二三次《女科秘要》
- 美尼尔氏病《自我调养巧治病》
- 每月经来二三次《竹林女科证治》
- 美尼尔氏综合征《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每月忌日不宜针灸出血《黄帝明堂灸经》
- 美女颤声娇《古代房中秘方》
- 每月忌日不宜针灸出血《普济方·针灸》
- 美沙酮《药理学》
- 每始王木《证类本草》
- 美西律《药理学》
- 每始王木《新修本草》
- 美须《中医词典》
- 每始王木《千金翼方》
- 镁《临床营养学》
- 每日气数百刻六千分解《类经图翼》
- 镁代谢《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医学心理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一章 概论
-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简史
- 第三章 医学心理学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 第四章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二篇 临床心理
- 第四章 心理因素致病问题
- 第六章 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社会问题
-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消化道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内窥镜检查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七章 外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八章 妇产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与月经有关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妊娠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分娩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分娩后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妇产科手术中的心理问题
- 第九章 儿科临床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儿童疾病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 第二节 儿童的异常行为
- 第三节 儿童心身疾病
- 第十章 临床其他各科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眼、耳鼻咽喉科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皮肤科的心身问题
- 第三节 口腔科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癌症的心理问题
- 第十一章 临床评估与晤谈技术
- 第一节 临床评估
- 第二节 晤谈技术
- 第十二章 心理测验总则
- 第十三章 临床心理测验(一)
- 第十四章 临床心理测验(二)
- 第一节 投射技术
- 第二节 神经心理测验
- 第十五章 评定量表
- 第一节 适应行为量表
- 第二节 精神病学评定量表
- 第十六章 临床评估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概述
- 第十八章 心理治疗的层次和原则
- 第十九章 心理治疗的分类
- 第二十章 专门心理治疗方法介绍
- 第一节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
- 第二节 认知领悟心理疗法
- 第三节 询者中心疗法
- 第四节 系统脱敏疗法
- 第五节 满灌疗法
- 第六节 厌恶疗法
- 第七节 标记奖励法
- 第八节 理性情绪疗法
- 第九节 气功疗法
- 第十节 生物反馈疗法
- 第十一节 家庭疗法
- 第十二节 悟践心理疗法
- 第十三节 催眠疗法
- 第二十一章 临床心理咨询
- 第三篇 变态心理
- 第二十二章 概论
- 第二十三章 心理过程障碍
- 第二十四章 人格障碍
- 第四篇 神经心理
- 第二十五章 概述
- 第二十六章 神经心理的研究和评定方法
- 第二十七章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
- 第二十八章 神经心理学技术在脑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 第五篇 护理心理
- 第二十九章 护理心理学概述
- 第一节 护理心理学的意义
-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 第三节 护士的心理品质与培养
- 第三十章 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一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动
- 第二节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 第三节 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三十一章 心理护理技艺
- 第一节 心理状态与心理护理
- 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语言与沟通技巧
- 第六篇 健康心理
- 第三十二章 健康心理学
- 第三十三章 儿童心理卫生
- 第一节 儿童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
-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四章 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五章 中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六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七章 不同群体和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八章 心理保健
- 第七篇 医学心理学的其他领域
- 第三十九章 药物心理学
- 第四十章 康复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