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动障碍的康复
由神经系统疾病所造成的躯体运动障碍可来自不同部位运动神经结构的损伤。它可以来源于额叶的第一、二级运动中枢的病变损伤,也可以来源于顶叶病变损害了运动信息的的反馈,还可来源于脑干、小脑、锥体外系统病变,以及外周运动神经的病变损伤。不同的病因造成的运动障碍在选用康复技术时虽有侧重,但总的说来,运动障碍的康复技术有以下常用的几种。
(一)生物反馈技术
利用生物反馈治疗运动障碍是治疗学上的一个新进展。经过临床观察和研究表明,生物反馈疗法对于运动障碍的治疗效果是良好的,它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技术。
生物反馈的原理是将电极放置在受损伤肌肉的皮肤表面上,当运动时,肌肉收缩所产生的电活动传至肌电图仪,随着肌肉收缩和放松,产生了不同强度的肌电变化,可连续通过仪器测量和记录,并将它们转变为病人可以觉知的听觉和视觉信号,然后把这种信号反馈给病人,便可以促使他们去调用某些可以利用的方式去控制病肌的活动,以达到功能训练的目的。
作业的难度,可以通过调整反馈的信息量或肌电图仪的灵敏度来加以控制和改变。这就是说,病人进行作业所作出的努力,即便产生的是较微小的肌电变化,有时也应该变成可被觉知的信号使病人觉知。
生物反馈治疗不仅适用于单纯的运动神经损伤,同时对于那些由于躯体感觉通道或者大脑顶叶损伤丧失反馈而引起的运动障碍也有很好的康复治疗效果。此外,一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的完全损伤,而另一侧半球功能完整,也可应用生物反馈来促进新的运动功能的形成。
(二)肢体运动精细控制的康复技术
生物反馈技术可用来促进恢复神经肌肉的运动,但运动精确性的控制、支配和恢复却需要选用和设计另外一些技术和程序。例如:手臂的运动障碍,第一步我们要求病人“动作模仿”,即施治者向病人演示一些动作,首先是单个简单动作,逐渐演示一些由多个动作联系起来的复杂动作,要求病人照作。第二步,可作图画的临摹训练,从简单图形复杂图形的临摹。开始,可以要求临摹的精确度。如果已达到预定要求,则可进一步要求作业的速率。这些精细运动作业,除包含手部的精细运动外,尚包含视觉的协同作用。如果病人有明显的视觉问题,那么在作运动障碍康复训练之初或同时,也应对视觉障碍加以矫治。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运动障碍获得基本恢复以后,那末,以恢复病人劳动能力为主的另一些康复措施和程序常常要相随采用。例如:在工作过程中(开机器、驱车等等),我们不仅要用眼睛注视肢体的活动,而且同时会需要用眼注视其它事物。因此,我们可以为病人设计一些闭目执行的肌体动作,以发展其内部本体感觉的功能来适应日后工作的需要。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步骤进行康复训练:①要求病人在闭目状态下将肢体固定置放于某一特定位置,如令其作悬臂动作,逐渐训练“延长固定的时间”。②在闭目情况下将一侧肢体置放在某特定姿势,然后要求病人自动用另一侧肢体模仿出同样姿势。③按施治者的口语指令做出某些动作。
(三)精细运动康复技术
感觉运动神经受损后的精细运动障碍是常见的临床现象,因此,精细运动功能的康复是值得重视的,特别对于某些病人日后劳动和工作能力的恢复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把很多精细的复杂运动分解为不同的单个简单动作。康复训练可以以单个简单的动作为基点,采取从容易到难度水平高的渐进性训练方式。
例如:手部的精细运动可用以下步骤进行训练:
1.按照施治口语指令执行一些简单动作,如依次运动手指(伸屈手指、对指运动等)、拧螺丝钉等等。
2.重复训练某一动作直到做到熟练圆满,如套螺丝钉。
3.反复做不同动作的联合,如在一个带洞的木板上插入木桩。
4.用两手做简单运动,如对指运动、使剪刀、穿针等活动。
5.复杂的精细运动作业:如玩乐器、雕刻、绘画。总之,病人病前做过的那些他感兴趣的作业都可选用它作为治疗性作业。
通过变换上述多种作业所包含的不同变量可获得不同的难度水平,这些变量有:
1.改变作业用具的形状、大小。如使用的作业用具较大,形状是熟知和明确的,可以使作业难度变小;反之,则使作业难度加大。
2.加入作业完成时限的要求指标。在开始训练时,最初只要求能精确完成各种动作,当达到要求后,则进一步对作业速率提出新的要求。
3.去掉视觉反馈的帮助以增加作业难度。这种训练对日常动作能力的恢复是很有意义的。
总之,很多日常动作都可以将它们改变,用以作为康复训练作业。可根据上面谈到的那些原则以及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加以设计和选用。
(四)条件回避技术
利用一种电刺激,使麻痹肢体发生回避性反射活动,尽管产生这些活动时所调用的是那些较为基本的非自主的本能反射机制,但对提高病人治疗的动力和信心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适当采用这种技术可能会取得一定效果。

- 运动障碍的康复《医学心理学》
- 运动障碍《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运动肘关节的肌肉《人体解剖学》
- 运动与控制饮食是一种有效减肥方法《减肥新法与技巧》
- 运法《中医词典》
- 运动异常辨病《常见病自测》
- 运法《厘正按摩要术》
- 运动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 运膏肓《中医词典》
- 运动养生机理、特点和原则《中医养生学》
- 运功规法《诸病主病诗》
- 运动养生的形式和流派《中医养生学》
- 运化胜复同歌《古今医统大全》
- 运动养生《中医养生学》
- 运睛除眼害法《痰火点雪》
- 运动性损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运内八卦法《厘正按摩要术》
- 运动性幻觉《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运内八卦穴法《推拿抉微》
- 运动性过敏《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运脾《中医名词词典》
- 运动系统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 运脾《中医词典》
- 运动系统《神经病学》
- 运气《景岳全书》
- 运动系统《人体解剖学》
- 运气《中医词典》
- 运动水土《中医词典》
- 运气《医学入门》
- 运动手关节的肌肉《人体解剖学》
- 运气《医述》
《医学心理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一章 概论
-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简史
- 第三章 医学心理学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 第四章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二篇 临床心理
- 第四章 心理因素致病问题
- 第六章 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社会问题
-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消化道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内窥镜检查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七章 外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八章 妇产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与月经有关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妊娠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分娩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分娩后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妇产科手术中的心理问题
- 第九章 儿科临床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儿童疾病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 第二节 儿童的异常行为
- 第三节 儿童心身疾病
- 第十章 临床其他各科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眼、耳鼻咽喉科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皮肤科的心身问题
- 第三节 口腔科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癌症的心理问题
- 第十一章 临床评估与晤谈技术
- 第一节 临床评估
- 第二节 晤谈技术
- 第十二章 心理测验总则
- 第十三章 临床心理测验(一)
- 第十四章 临床心理测验(二)
- 第一节 投射技术
- 第二节 神经心理测验
- 第十五章 评定量表
- 第一节 适应行为量表
- 第二节 精神病学评定量表
- 第十六章 临床评估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概述
- 第十八章 心理治疗的层次和原则
- 第十九章 心理治疗的分类
- 第二十章 专门心理治疗方法介绍
- 第一节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
- 第二节 认知领悟心理疗法
- 第三节 询者中心疗法
- 第四节 系统脱敏疗法
- 第五节 满灌疗法
- 第六节 厌恶疗法
- 第七节 标记奖励法
- 第八节 理性情绪疗法
- 第九节 气功疗法
- 第十节 生物反馈疗法
- 第十一节 家庭疗法
- 第十二节 悟践心理疗法
- 第十三节 催眠疗法
- 第二十一章 临床心理咨询
- 第三篇 变态心理
- 第二十二章 概论
- 第二十三章 心理过程障碍
- 第二十四章 人格障碍
- 第四篇 神经心理
- 第二十五章 概述
- 第二十六章 神经心理的研究和评定方法
- 第二十七章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
- 第二十八章 神经心理学技术在脑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 第五篇 护理心理
- 第二十九章 护理心理学概述
- 第一节 护理心理学的意义
-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 第三节 护士的心理品质与培养
- 第三十章 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一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动
- 第二节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 第三节 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三十一章 心理护理技艺
- 第一节 心理状态与心理护理
- 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语言与沟通技巧
- 第六篇 健康心理
- 第三十二章 健康心理学
- 第三十三章 儿童心理卫生
- 第一节 儿童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
-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四章 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五章 中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六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七章 不同群体和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八章 心理保健
- 第七篇 医学心理学的其他领域
- 第三十九章 药物心理学
- 第四十章 康复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