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27-3 大脑右半球切除十四年后对某些高级机能的观察
病例,患者黄××,男性,30岁,工人,因顽固性癫痫大发作于1966年3月21日住入昆明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系科。幼时常发烧,3岁时发现脾气怪,经常癫痫发作。9岁上小学时发现左脚不灵活,上课时思想紧张就抽动。10岁以后发作频繁,少则一日2次,多则6~7次。读书至小学三年级,因智力差和癫痫发作而停学,易发脾气和与人争吵。1964年至门诊治疗,仍未控制发作(每月10多次)。于当年5月5日在全麻插管下作右半球全切除术,手术后一直在家休养,未再上学,一年停服癫痫药,癫痫发作明显减少,约1~2个月发作一次。到1973年(23岁时)曾在附近小杂货铺作临时工,卖了三个月的东西,帐目没有错,后至造纸厂工作,初为裁纸工(机器裁纸),至1979年改任仓库保管。因工作表现好,从不迟到、早退和缺勤,假日期间一直值班,先后得过数次奖励。上小学时爱唱歌,术后因感到心里比过去明白多了,心情愉快,更爱唱歌,怪脾气大大减少。每日步行上班,路程约半小时。家居偏僻小巷,从大街至家须绕9个小胡同,但病人夜间摸黑回家从未走错过。1980年9月即术后14年,对他作了详细的成套神经心理学测验和实验一共进行了24个项目。结果显示这位仅有左半球的人具有下列的心理特点:
1.对线条、几何图形或由线条勾划的实物图形的认知较差。在重叠图形测验中病人的成绩仅为对照组两个半球病人的三分之一强。在图片瞬时记忆中几何图形的成绩很差。在“第四例外”测验中实物图形的成绩与两个半球病人一样得满分,而几何图形的成绩仅为两个半球病人的一半。在画人测验中,一个半球病人仅能画出一个头部(图27-2)。
图27-2 一个半球与两人半球病人的画人测验
2.在右视野中汉字辨认成绩远远低于两个半球的,而几何图形辨认成绩最差。
3.左耳对普通话元音和辅音的辨识力远远不如两个半球的病人,而右耳的成绩较左耳好,特别是右耳对普通话元音辨认比两个半球的稍好。
4.对音乐旋律的辨认,左耳不如两个半球的病人,但右耳反较后者好。
5.识别时针较差,分不清时针与分针,不能识别别人的手表,自己的手表只能说出时针数。
6.对颜色的选择和同色归类,一个半球病人做的和两个半球病人的一样好。
7.手指叩击运动速度较两个半球病人略差(87.4:94.05)。在连线测验中,比两个半球病人多花9倍的时间完成作业。
8.形色分类测验表现有思维持续现象,不能从形状转移到颜色。
根据病人所表现的上述特点说明了右半球的主要机能之一-视觉空间结构和抽象图形的认知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凡涉及与这些能力有关的智力作业,成绩都很差。病人额叶受损的现象,即呈现不能从一个概念转移到另一个概念的思维不灵活性,仍在许多测验中反映出来。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右半球的另一些主要机能在切除右半球后并没有完全丧失,而是不同程度地保存,有的并不逊于两个半球的。这就是说,左半球代偿了右半球的这些机能。例如病人术前就喜欢唱歌,术后音乐旋律和节奏没有遭到明显破坏。一般来说,对音乐旋律的感受右半球比左半球好,而单有左半球者接受音乐旋律从绝对值来讲比两个半球病人的左半球要好。这就说明了大脑某一个专门化机能,例如音乐旋律的感知,虽然是右半球占优势,但是左半球也具有此机能。正常时两半球共同协作完成;当右半球丧失了这一专门化机能后,则完全由左半球代偿。
摘自:李心天等《大脑两半球的同活动:当右半球切除十四年后某些高级机能的观察》,心理学报,13卷2期,
在大脑不对称的研究中还发现存在性别差异。在家族性利手与语言机能一侧化的研究中发现,女人比男人更易成为右利手(R.J.Andrews,1977)或者男人成为左利手要比女人多(M.P.Bryden,1977),男人在言语作业中表现右耳和右侧视野占优势,即更多地依靠左半球,在非言语和空间作业中则更多地依靠右半球,而女人的空间机能则更多地依靠左半球(M.G.MeGee,1976)。在研究失语症的发生率和程度时,发现言语智力和记忆也有性别差异(J.MeGlone,1977)。左侧半球损害时男人患失语症的多三倍,言语困难的程度也大。男人呈现明显的言语智商缺陷而女人不论左侧或右侧损害仅表现轻度的言语智商下降。男人的言语记忆左侧损害比右侧损害要严重得多,而女人左侧损害时言语记忆障碍不甚明显。这些研究表明,女人两侧半球都有言语代表区,所以发生言语障碍时右利手男人要比右利手女人严重,反之,如果右半球损害,女人发生言语障碍的机会也会比男人多。
存在这种男女差异的可能性、有人认为一是解剖上存在不对称(J.L.Bradshaw等,1977)测量脑的颞平面时发现,女人右侧颞平面较大,表明可能与右半球语言优势有关。二是个体发育上存在差异:女人的神经生理和神经行为上的成熟比男人较快(Andrew,1977),男人在生理、言语方面成熟较慢,运动定位上也较慢,所以男人利手与语言机能偏向同一侧半球机会比女人要多些。这表明女人的脑机能偏向一侧化的现象不如男人(P.H.Wolff等,1977)。女人两半球等能(epuipotentiality),特别是语言的等能比男人多见,某些语言介入右半球的机会女人比男人多,所以相对地女人右半球的视觉空间机能就比男人差些。
J.Levy和J.M.Levy(1978)发现两足大小的不对称与性别和利手有密切的关系:右利手男人的右足较大;右利手的女人则左足较大;在非右利手人中,情况正好相反。由于这种差异在不到6岁的孩子中已很明显,有理由认为胎儿性类固醇在控制大脑两半球以及足的不对称的成熟程度上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男人中高浓度的胎儿性类固醇不对称地加强了身体右侧的发育,在女性中低浓度的胎儿性类固醇不对称地加强了身体左侧的发育。
用脑电图和一侧知觉技术的研究表明:早在婴儿时期左半球就专门负责了语言机能,1岁时言语和非言语刺激所呈现的两半球差异和成人相似。用同时双听技术发现儿童早期就呈现明显的右耳优势,提示了大脑两半球的不对称性存在机能组织上的生物学基础。
对大脑半球解剖上不对称的问题,虽然有人发现人的颞、顶叶部分存在着左、右不对称。左侧外侧裂和颞平面较长,顶叶和后颞叶盖部(operculi)较大。但是直到1960年流行的看法还是:大脑半球解剖上的不对称性或是不存在或是范围有限,不影响大脑机能的不对称性。近二十年来经过研究证实,新生儿的脑就存在着这种解剖上的不对称性,甚至没出生的胎儿就存在着颞平面的不对称性(最早的在妊娠29周时就测量到了),可见它不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
最早发现的是成人左、右半球外侧裂的长度不同,若以后水平支(PHR)的平均长度来比较,左脑为58.2毫米,右脑为51.8毫米,若以后水平支与半球全长的比值来比较,则左脑比值为28,右脑为24.4。Ruben发现两侧外侧裂是一致的,直到中央沟2.5厘米处(已过了颞横回),右侧外侧裂向上直转,伸入顶下叶部分,而左侧外侧裂继续向后延伸。可见两侧外侧裂向后不仅是长度,还有向后弯的角度都有不同。左侧外侧裂向后终止愈长,则在其上面的顶盖部、在其下面的后颞盖部,以及在外侧内的颞平面就相应增大。近来又发现额叶Broca区附近的左右不对称(虽然不很明显),外侧裂伸入额下回的前支,左侧常为双支,而额叶盖部左侧大于右侧。颞平面(位于颞横回后上面部分,系左侧Wernike区的组成部分)左、右不对称比外侧裂的不对称更为明显。这样左、右半球颞平面的不对称在肉眼水平即可看出,左侧颞平面平均长度为3.6±1.0厘米,右侧颞平面为2.7±1.2厘米。左侧颞平面几乎比右侧颞颊长1厘米,面积大三分之一。颞平面的不对称发现所以引起重视,是因为有可能来解释左半球损害时所产生的Wernike失语现象。也就是说这些解剖上的不对称必须与机能联结起来方为可靠。最近用气脑造影的两侧比较,特别是CT扫描,提供了用不伤害人体的方法广泛研究大脑两半球解剖不对称的可能性。

- 大脑右半球切除十四年后对某些高级机能的观察《医学心理学》
- 大脑优势概念和利手《医学心理学》
- 大内塞排脓散《备急千金要方》
- 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生理学》
- 大牛角中仁散《备急千金要方》
- 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生理学》
- 大怒猝倒《傅青主男科》
- 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生理学》
- 大怒吐血《傅青主男科》
- 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与分区《生理学》
- 大怒小产《傅青主女科》
-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医学心理学》
- 大傩之礼《中医词典》
- 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与精神病理学的关系《医学心理学》
- 大衄《中医名词词典》
- 大脑各叶症状群《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大衄《圣济总录》
- 大木皮《证类本草》
- 大衄《中医词典》
- 大拇指头《中医词典》
- 大衄《金匮翼》
- 大明散治一切风毒瓦斯眼,翳膜昏暗,眼睛涩疼,热泪时多。《博济方》
- 大衄《血证论》
- 大明会典医政官制《古今医统大全》
- 大疱性鼓膜炎《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大明会典医政官制《古今医统大全》
- 大疱性鼓膜炎《耳鼻咽喉外科学》
- 大明会典医政官制《古今医统大全》
- 大疱性角膜病变《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大虻虫丸《备急千金要方》
- 大疱性类疱疮《皮肤性病学》
《医学心理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一章 概论
-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简史
- 第三章 医学心理学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 第四章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二篇 临床心理
- 第四章 心理因素致病问题
- 第六章 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理社会问题
-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消化道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内窥镜检查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七章 外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八章 妇产科领域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与月经有关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妊娠的心理问题
- 第三节 分娩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分娩后的心理问题
- 第五节 妇产科手术中的心理问题
- 第九章 儿科临床中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儿童疾病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 第二节 儿童的异常行为
- 第三节 儿童心身疾病
- 第十章 临床其他各科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 眼、耳鼻咽喉科中的心理问题
- 第二节 皮肤科的心身问题
- 第三节 口腔科的心理问题
- 第四节 癌症的心理问题
- 第十一章 临床评估与晤谈技术
- 第一节 临床评估
- 第二节 晤谈技术
- 第十二章 心理测验总则
- 第十三章 临床心理测验(一)
- 第十四章 临床心理测验(二)
- 第一节 投射技术
- 第二节 神经心理测验
- 第十五章 评定量表
- 第一节 适应行为量表
- 第二节 精神病学评定量表
- 第十六章 临床评估结果的解释和报告
- 第十七章 心理治疗概述
- 第十八章 心理治疗的层次和原则
- 第十九章 心理治疗的分类
- 第二十章 专门心理治疗方法介绍
- 第一节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
- 第二节 认知领悟心理疗法
- 第三节 询者中心疗法
- 第四节 系统脱敏疗法
- 第五节 满灌疗法
- 第六节 厌恶疗法
- 第七节 标记奖励法
- 第八节 理性情绪疗法
- 第九节 气功疗法
- 第十节 生物反馈疗法
- 第十一节 家庭疗法
- 第十二节 悟践心理疗法
- 第十三节 催眠疗法
- 第二十一章 临床心理咨询
- 第三篇 变态心理
- 第二十二章 概论
- 第二十三章 心理过程障碍
- 第二十四章 人格障碍
- 第四篇 神经心理
- 第二十五章 概述
- 第二十六章 神经心理的研究和评定方法
- 第二十七章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
- 第二十八章 神经心理学技术在脑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 第五篇 护理心理
- 第二十九章 护理心理学概述
- 第一节 护理心理学的意义
-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 第三节 护士的心理品质与培养
- 第三十章 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一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活动
- 第二节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 第三节 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 第三十一章 心理护理技艺
- 第一节 心理状态与心理护理
- 第二节 医护人员的语言与沟通技巧
- 第六篇 健康心理
- 第三十二章 健康心理学
- 第三十三章 儿童心理卫生
- 第一节 儿童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
-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四章 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五章 中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六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七章 不同群体和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卫生
- 第三十八章 心理保健
- 第七篇 医学心理学的其他领域
- 第三十九章 药物心理学
- 第四十章 康复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