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影响药物心理效应的因素

《医学心理学》书籍目录

病人使用药物后,有无效果,疗效多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列举如下:

1.文化因素 病人的求医行为、选择药物的习惯与偏见、对用药的民间传说、舆论和宣传、病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等因素都能影响药物的心理效应。例如:城市居民一般推崇现代医学,喜欢用西药;而农村居民,多首先去找中医或民间医,服用中药或单方草药。一般在治疗无效时,才去找西医。也有一部分人,始终只相信中医或西医。

2.疾病的性质 一般来说,凡是感染、代谢、内分泌紊乱和营养不良疾病,应进行抗感染、纠正代谢及内分泌的异常机能活动、补充营养,以使用调整生理功能的药物为主。而心因性疾病、心身疾病,或虽为器质性疾病,但其症状中有心理因素色彩明显的心因性症状夹杂其中者,在使用药物时,要充分发挥药物的心理效应。此外,还应注意的一个规律是:应用治疗症状的药物,如止痛药、催眠药、助消化药、镇咳药等,较易产生心理效应。而消除病因的药物,如抗生素、解毒剂,则以产生生理效应为主。

3.个体特征 如气质、人格特点、年龄等因素,也会影响药物的心理效应。动物实验证明,强而不可抑制的兴奋型实验动物,其所需药物的剂量要大于弱而抑制型动物的8倍,才能产生药物的生理心理效应。具有癔病人格特征的病人,由于暗示性强,极易接受药物心理效应。儿童也容易出现心理效应;老人产生药物的生理心理效应所需剂量仅为成人的1/3。老人出现心理效应的机会较少,但对不少药物的生理反应敏感,在一般剂量下即可引起意识恍惚或谵妄

4.药物的制备、剂型和包装 医务人员应当交流并把病人对药物选择的信息(如剂量、包装、价格等)提供给药厂或商人。成都军区军医学校调查了8所部队医院中1,016名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需求问题,结果发现,对药物颜色的选择,以喜欢白色的最多(41.6%),其它依次为:浅黄色(23.2%)、浅红灯色(17.2%)、浅绿色(11.7%)、棕色(2.3%)、黑色(2.2%)、紫色(1.8%)。看来,病人喜欢色淡鲜明的药片,不喜欢深色者。对药物的味道,最喜欢甜味(40.9%),其它依次为:无味(34.5%)、香味(12.2%)、酸味(5.6%)、苦味(4.7%)、咸味(1.8%)。对药物剂型的选择,最喜用糖衣片(42.2%),冲剂则锐减为(17.9%),其次依次为:胶囊(15.2%)、普通片剂(13.6%)、丸剂(7.3%)、合剂(2.1%)、散剂(11.3%),对包装的选择,喜欢玻璃瓶者仍较多(35%);喜欢压膜药物的病人也较多(31.4%),因携带轻便,又可防潮;对塑料包装满意者仅有14.8%;无所谓者占10.1%;愿用纸包者最少,仅占8.7%。此外,药物的装璜设计、美工造型、图案、商标,也都会产生药物的心理效应。为了适应病人的求异心理,市场上不断有新药推出。

5.用药心理 医师和病人都喜欢使用作用强、见效快、安全的药物。成都军区军医学校对5所医院的门诊用药进行了调查,共查处方10,090张,发现滥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的现象十分严重。究其原因,一是病人要求用,二是医生也往往有一定的投其所好的心理。享受公费医疗的病人,喜欢用新药、进口药、名贵药、多用药、联合用药的心理十分普遍,而经济条件差的农村病人则希望用价廉而有效的药物。

6.用药方法和途径 就服药次数来说,病人倾向于以少为好。因为既可减少麻烦,又能避免遗忘服药。故出现一日一次、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的用药方法。用药次数过频、间隔时间太短,易发生副作用、干扰工作和学习、引起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就用药途径来说,在病菌中往往有一种偏见,认为注射比口服好,静脉输液又比肌注好。故而有人伤风感冒也要求注射一针青霉素(只一次)。直肠用药,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下,病人多因害羞不愿用。吸入法,因对呼吸道粘膜有激惹,也不乐意应用。

7.药物副作用 如用药后出现疲乏头晕恶心呕吐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使病人不易耐受,往往就会引起不遵从医嘱、中断治疗、甚至动摇对治愈的信心。假如对药物副作用不预先告诉病人。更会因副作用的产生而多虑,怀疑病情恶化、用药不当,或吃错了药等,因而引起不少心理障碍。为此,医护人员应先向病人介绍一些用药知识,这可以增加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强化药物的心理效应。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心理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心理学》书籍目录
  1. 影响药物心理效应的因素《医学心理学》
  2.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药理学》
  3.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4.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生理学》
  5. 影响因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6. 影响血液凝固的药物《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7. 影响营养的代谢因素《临床营养学》
  8. 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的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药理学》
  9. 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病理学》
  10. 影响心脏及大血管外形的生理因素《放射诊断学》
  11. 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病理学》
  12. 影响消化吸收的药物《减肥新法与技巧》
  13.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生理学》
  14. 影响微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医用化学》
  15. 《中医名词词典》
  16. 影响实验动物免疫反应的因素《实验动物科学》
  17. 《中医词典》
  18.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9. 《杂病治例》
  20.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生理学》
  21. 《儒门事亲》
  22.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生理学》
  23. 《儒门事亲》
  24.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医学免疫学》
  25. 《明医指掌》
  26. 影响免疫耐受持续时间的因素《医学免疫学》
  27. 《中医外科学》
  28.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药理学》
  29. 瘿病《千金翼方》
  30.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理生理学》
  31. 瘿病《中医内科学》

《医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