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总括图

《医理真传》书籍目录

卦东卦

卦东卦

卦西卦

卦西卦

南卦

南卦

北卦

北卦

卦中卦

卦中卦

手少阳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自亥时起无名指关冲穴,至眉毛丝竹空穴止)

手厥阴包络(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自戌时起乳后天池穴,至手中指中冲穴止)

二经分配共成十二经,包络一名膻中(细考即护心油)

【阐释】五行说最早记载于《尚书·洪范》,以水、火、木、金、土为万物构成的五种基本元素。据近人考证,其书虽托始于夏禹,而写成不晚于西周,是一种很古的朴素唯物哲学。自战国至秦汉,《易经》的阴阳说与《尚书·洪范》的五行说结合而有进一步的发展。著名的阴阳家邹衍一派,注重幻想奇谈,成为近于迷信方术的唯心学说。只有医家的经典《内经》,继承了唯物的优良传统,对阴阳五行学说作了比较深切系统的论述,并用以指导医疗实践,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五行应用于医学,最重要的五行按木、火、土、金、水的次序配五脏(肝、心〈心包络〉、脾、肺、肾),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方(东、南、中、西、北)、五时(春、夏、长夏、秋、冬)、五气(风、火、湿、燥、寒)、五味(酸、苦、甘、辛、咸)、五音(角、商、徵、羽、宫)、五声(呼、笑、歌、哭、呻)、五色(苍、红、黄、白、黑)、五志(怒、喜、思、忧、恐)、五脉(弦、洪、缓、毛、石)、五窍(目、舌、口、鼻、耳)、其华在(爪、面、唇、毛、发),其充在(筋、脉、肉、皮、骨,亦称五体),其所藏为(魂、神、意、魄、志),所化为(泪、汗、涎、涕、唾),其郁则应(达、发、夺、泄、折),其母为(水、木、火、土、金),其子为(火、土、金、水、木),其妻为(土、金、水、木、火),其贼为(金、水、木、火、土),(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我克者为妻,克我者为贼)。配八卦则为(震巽、离、坤艮、乾兑、坎)、配十干则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十二支则为(寅卯、巳午、辰戌丑未(“辰戌丑未”:原书为“辰戌、丑未”,因此四地支同属土,故改)、申酉、亥子),配十二经则为(足厥阴肝、足少阳胆,手少阴心、手厥阴包络、手太阳小肠,足太阴脾、足阳明胃,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手少阳三焦),配十二官则为(将军之官出谋虑,中正之官出决断,君主之官出神明,臣使之官出喜乐,仓廪之官出五味,相傅之官出制节,受盛之官出化物,谏议之官出知周,传导之官出变化,作强之官出伎巧,州都之官藏津液,决渎之官出水道)。这些说法主要出自《内经》中《灵兰秘典论》、《金匮真言论》、《五脏生成篇》、《六节脏象论》、《阴阳应象大论》及《五运行大论》等篇,虽不一定都正确,但对于辨证论治颇有指导作用,向为医家所重视,亦为业医者应备之常识。郑氏根据经义,提要钩玄,汇为总括图,颇便于初学者运用。如欲深究,则有《内经》原文及各家注释可参。

医家的五行说,最重生克胜复制化之理。以相生而言,则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以相克而言,则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此分别见于《内经·〈天元纪大论〉及〈宝命全形论〉》,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张景岳《类经·五行统论》谓有胜必有败,有败必有复,母败子必救。造化之机,有生必有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而且生中有克,克中有用,五行之内,复具五行,五五二十五,有互藏之妙。说较详备,欲探讨五行者,可以参考。至五行说在辨证论治方面的运用,并述于后“五行相传为病”节。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理真传》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理真传》书籍目录
  1. 五行总括图《医理真传》
  2. 五行质气生克制化歌《运气要诀》
  3. 五合《中医词典》
  4. 五行质气生克制化歌《医宗金鉴》
  5. 五虎《手穴手纹诊治》
  6. 五行制方生克法《医学启源》
  7. 五虎《中医词典》
  8. 五行整个圆运动图《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9. 五虎建元日时歌《针灸大全》
  10. 五行学说《中医基础理论》
  11. 五虎汤《仁术便览》
  12. 五行邪正致病暨虚实传染统论《目经大成》
  13. 五虎汤《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14. 五行相生相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5. 五虎斩劳汤《仁术便览》
  16. 五行五脏化生五色《医学摘粹》
  17. 五户《中医词典》
  18. 五行五色五味走五脏主禁例《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19. 五花皮《雷公炮炙论》
  20. 五行问答《医学读书记》
  21. 五花障《中医词典》
  22. 五行统论《类经图翼》
  23. 五划《四圣心源》
  24. 五行说《医理真传》
  25. 五化《中医词典》
  26. 五行生克篇《外经微言》
  27. 五画《金匮悬解》
  28. 五行生克论《医原》
  29. 五灰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0. 五行生克《医学摘粹》
  31. 五会《中医词典》

《医理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