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腿弯痧筋法
腿弯上下,有细筋,深青色,或紫色,或深红色者,(肌肤白嫩者,方有紫红色。)即是痧筋,刺之方有紫黑毒血。
其腿上大筋不可刺,刺亦无毒血,反令人心烦。腿两边硬筋上筋,不可刺,刺之恐令人筋吊。若臂弯筋色,亦如此辨之。
其余非亲见不明白,故不具载。至如头顶心一针,惟取挑破,略见微血,以泄痧毒之气而已,不可直刺。其指尖刺之太近指甲,虽无大害,当知令人头眩。若一应刺法不过针锋微微入肉,不必深入。

- 刺腿弯痧筋法《痧胀玉衡》
- 刺头项七窍病《类经》
- 刺王公布衣《针灸大成》
- 刺头痛《类经》
- 刺王公布衣之异《古今医统大全》
- 刺天茄《滇南本草》
- 刺王公大人布衣《针灸素难要旨》
- 刺四肢病《类经》
- 刺猬、鼩鼱《实验动物科学》
- 刺水热穴论《针灸大成》
- 刺猬皮《中药炮制》
- 刺腨方《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刺猬皮《中药学》
- 刺手《中医词典》
- 刺猬皮散《医林改错》
- 刺少商穴法《外科理例》
- 刺痫惊数《黄帝内经太素》
- 刺伤中风水候《诸病源候论》
- 刺心痛并虫瘕蛟《类经》
- 刺伤内脏《中医刺灸》
- 刺胸背腹病《类经》
- 刺伤脑脊髓《中医刺灸》
- 刺胸腹《针灸素难要旨》
- 刺热篇《黄帝内经·素问》
- 刺虚实《医学纲目》
- 刺热论《针灸大成》
- 刺血拔罐法《中医词典》
- 刺热《素问悬解》
- 刺血疗法《中医词典》
- 刺齐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刺阳明证《伤寒九十论》
《痧胀玉衡》
- 作者:郭士遂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自序
- 续序
- 凡例
- 卷之上
- 玉衡要语
- 痧分表里辨
- 治痧宜看凉热
- 唇舌辨
- 大小便宜通
- 咽喉治法
- 治痧当绝其根
- 痧原论
- 治痧当分经络
- 痧与杂症轻重不同
- 治痧三法
- 痧前禁忌
- 痧后禁忌
- 痧胀凶症
- 痧为百病变症
- 医家当识痧筋
- 放痧有十
- 放痧须放尽
- 痧有放刮不尽辨
- 用药不效
- 用药必效
- 用药大法
- 痧有实而无虚辨
- 怪病之谓痧
- 痧筋不同辨
- 寒痧辨
- 放痧不出治法
- 放痧数次不愈
- 数犯痧症
- 痧胀昏迷与杂症不同
- 痧筋原于血中之毒
- 慢痧必须速治
- 痧症治要宜明
- 治痧须先明百病
- 刺腿弯痧筋法
- 刮痧法
- 用针说
- 痧胀用药不厌多
- 痧胀宜下辨
- 痧后治杂症宜知
- 当知不信之误
- 痧脉十二经辨
- 痧脉外感内伤辨
- 痧脉要诀
- 痧脉有似阴症辨
- 痧脉似气血有余辨
- 方书脉句宜参
- 脉贵审于几先
- 痧脉决生死法
- 卷之中
- 遍身肿胀痧
- 闷痧
- 落弓痧
- 噤口痧
- 角弓痧
- 扑鹅痧
- 伤风咳嗽痧
- 痘前痧胀
- 痘后痧胀
- 胎前产后痧
- 胎前痧痛论
- 产后痧痛论
- 倒经痧
- 痧热
- 痧烦痧睡
- 老弱兼痧
- 疮症兼痧
- 弱症兼痧
- 痧变劳瘵
- 膨胀兼痧
- 痧变臌胀
- 半身不遂痧
- 内伤兼痧
- 紫痧
- 痰喘气急痧
- 痧疯
- 痧重
- 眼目痧
- 瘟痧
- 头眩偏痛痧
- 流火流痰痧
- 咳嗽呕哕痧
- 卷之下
- 后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