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肠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
(一)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congenital megacolon)又称Hirschsprung病,是指结肠的一部分发生显着扩张与肥大。多见于1~3岁男性婴幼儿,被认为是一种家族性疾病,但传递的准确因素尚未明确。据报导约有2%的Down综合征患儿伴有本病。本病有时也合并其它先天性异常病变。患儿于出生后不久至数月内即出现便秘症状,严重者腹部膨隆,有呼吸困难及下肢静脉曲张等症状。
【病变】
结肠的一部或全部显着扩张、肥厚,结肠袋消失。扩大肠段可比正常增大数倍,与未扩大肠段分界明显。扩张肥厚的肠管内积有大量气体、粪便或粪石。由于干涸粪便及粪石长期压迫侵蚀肠粘膜,引起粘膜溃疡、炎症甚至坏死。与扩张肠段邻接的远端肠管显得细小,常称之为狭窄段。该处肠粘膜下神经丛及肌间神经丛中的神经节细胞显著减少或缺如。由此可引起乙酰胆碱及其酶类在局部积存,可用组织化学方法显示。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在乙状结肠下段或直肠上段肠壁肌间丛神经节细胞先天性缺如(aganglionosis)或减少,致使来自骶髓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不能与神经节细胞形成突触并发出节后纤维,而直接由节前纤维进入肠壁。这种没有神经节细胞调节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引起了肠壁的收缩与痉挛(狭窄段)。结果招致上段肠管的粪便停滞,表现顽固的便秘,最终该段肠管发生肥大与扩张(扩张段)(图10-25)。因此手术切除缺乏神经节细胞的狭窄段肠管可望治愈本病。
图10-25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示意图 (仿Budian M)
(二)肠憩室
肠憩室多为先天性憩室(congenital diverticulun)。在成人位于回盲瓣上方约1m处,在新生儿则位于0.3~0.5m处的迴肠部分,常发生在肠系膜附着部的对侧,呈指状膨出(图10-26)。憩室长度为0.3~12cm。此种憩室来自胚胎期的脐肠管(ductus omphaloentericus),正常时该管在胚胎第8周即行退化消失,但此时则不退化,残留而成憩室。如憩室发生在脐肠管的肠侧称为Meckel憩室(Meckel diverticulum),发生在脐侧称为脐瘘(umbilical fistula)。如该管全段残留未闭则称为脐肠瘘(fistula omphaloenterica),如两端闭锁中段未闭形成囊泡时则为肠管囊泡(enterocyst)。
图10-26 小肠憩室
憩室内壁多有与迴肠同样的粘膜,有时为胃或大肠粘膜。如系胃粘膜覆盖时,相近的肠粘膜易发生消化性溃疡。由于憩室内潴留的肠内容物发酵或刺激可引起该处炎症,称憩室炎(diverticulitis),症状类似阑尾炎。
后天性肠憩室较为少见,多在肠内压亢进,肠系膜脂肪组织减少等时发生。其部位与先天性者相反,常位于肠管的肠系膜附着部。

- 肠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病理学》
- 肠下血论《脾胃论》
- 肠泻《中医词典》
- 肠下血《儒门事亲》
- 肠型放射病《核、化学武器损伤》
- 肠下痢《新修本草》
- 肠型放射病的治疗《核、化学武器损伤》
- 肠下利《普济方·针灸》
- 肠虚补之《痰火点雪》
- 肠系膜下动脉《人体解剖学》
- 肠炎疾病《基因与疾病》
- 肠系膜上动脉《人体解剖学》
- 肠疡《盘珠集胎产症治》
- 肠系膜淋巴结核 《消化病学》
- 肠痒《竹林女科证治》
- 肠胃小大之数《类经》
- 肠遗《中医词典》
- 肠胃为海《中医词典》
- 肠易激缩合征《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 肠胃生病《黄帝内经太素》
- 肠易激综合征《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肠胃瘙痒秘方《华佗神方》
- 肠易激综合征《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肠胃积聚《灵素节注类编》
- 肠痈《中医名词词典》
- 肠胃《内经评文》
- 肠痈《圣济总录》
- 肠胃《中医词典》
- 肠痈《景岳全书》
- 肠胃《灵枢悬解》
- 肠痈《金匮悬解》
《病理学》
- 绪论
-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 第三章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 第四章 免疫病理
- 第五章 炎症
- 第六章 遗传与疾病
- 第七章 肿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肿瘤的异型性
- 第三节 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 第五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第七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 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 第八节 上皮性肿瘤
- 第九节 间叶组织肿瘤
- 第十节 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
- 第十一节 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
- 第十二节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 第十三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 第八章 心血管疾病
-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 第二节 高血压
- 第三节 动脉中膜钙化
- 第四节 动脉炎
- 第五节 动脉瘤
- 第六节 风湿病
- 第七节 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 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 第九节 心瓣膜病
- 第十节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 第十一节 心肌病
- 第十二节 心肌炎
- 第十三节 心包炎
- 第十四节 先天性心脏病
- 第十五节 心脏肿瘤
-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
- 第一节 鼻及鼻窦疾病
- 第二节 咽部疾病
- 第三节 喉部疾病
- 第四节 气管支气管疾病
- 第五节 肺疾病
- 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
- 第一节 食管疾病
- 第二节 胃肠疾病
- 第三节 肝胆疾病
- 第四节 胰腺疾病
- 第十一章 造血系统疾病
-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
-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 一、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二、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附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 四、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五、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 六、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
- 七、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八、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 九、IgA肾病
- 十、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 第二节 尿毒症
- 第三节 肾盂肾炎
- 第四节 尿石症
- 第五节 肾盂积水
- 第六节 肾肿瘤
- 第七节 膀胱肿瘤
- 第十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 第一节 外阴疾病
- 第二节 子宫颈疾病
- 第三节 子宫体疾病
- 第四节 滋养层细胞肿瘤
- 第五节 输卵管疾病
- 第六节 卵巢肿瘤
- 第七节 乳腺疾病
- 第十四章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 第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 第一节 下丘脑和垂体疾病
-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
- 第三节 甲状旁腺疾病
- 第四节 肾上腺疾病
- 第五节 胰岛疾病
- 第六节 APUD系统肿瘤
-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
- 第十七章 骨关节疾病
- 第十八章 传染病
- 第十九章 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