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缺血性脑病

《病理学》书籍目录

缺血性脑病(ischemic encephalopathy)是指由于低血压心脏骤停、失血、低血糖窒息等原因引起的脑损伤。

【影响病变的因素】

脑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的细胞对缺氧的敏感性不尽相同。不脑较脑干各级中枢更为敏感,大脑皮质较白质敏感。各类细胞对缺氧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内皮细胞。神经元中以皮质第Ⅲ、Ⅴ、Ⅵ层细胞,海马锥体细胞和小脑蒲肯野细胞最为敏感,在缺血(氧)时首先受累。

脑损伤程度取决于缺血(氧)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存活时间。轻度损伤往往无明显病变,重度损伤患者仅存活数小时者尸检时也可无明显病变。只有中度损伤,存活时间在12小时以上者才出现典型病变。

此外,损伤的部位还和局部的血管分布和血管的状态有关。在发生缺血(氧)时,动脉血管的远心端供血区域最易发生灌流不足。大脑分别由来自颈内动脉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来自椎动脉的大脑后动脉供血。其中大脑前动脉供应大脑半球的内侧面和大脑凸面的额叶、顶叶近矢状缝宽约1~1.5cm的区域。大脑中动脉则供应基底核、纹状体、大脑凸面的大部区域。而大脑后动脉则供应颞叶的底部和枕叶。这样在3支血管的供应区之间存在一个C形分布的血供边缘带,该带位于大脑凸面,与矢状缝相平行,且旁开矢状缝1~1.5cm(图16-19)。一旦发生缺血性脑病,该区域则最易受累。然而并非每例缺血性脑病病灶都呈C型,病灶的形状还受局部血管管径的影响,如果某支血管管径相对较小,或局部动脉粥样硬化,则其供血区较易受累。

大脑前、中、后动脉供血区之间的C形边缘带示意图

图16-19大脑前、中、后动脉供血区之间的C形边缘带示意图

【病理变化】

脑缺血的组织学变化在缺血12小时以后才较明显:神经元出现中央性Nissl小体溶解和坏死(红色神经元);髓鞘和轴突崩解;星形胶质细胞肿胀。1~2天出现脑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开始出现泡沫细胞。第4天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生,出现修复反应。大约30天左右形成蜂窝状胶质瘢痕。

缺血性脑病的常见类型:①层状坏死。大脑皮质第3、5、6层神经元坏死、脱失、胶质化,引起皮质神经细胞层的中断。②海马硬化。海马锥体细胞损伤、脱失、胶质化。③边缘带梗死(图16-20)。梗死的范围与血压下降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有关,如血压持续下降,则梗死区自远心端向次远心端扩大,称为向心性发展(cardiopetal development),即C形梗死区向其两侧扩大,并自大脑顶部向颅底发展。大脑缺血性脑病边缘带梗死的极端情况是全大脑的梗死,但脑干的各核团由于对缺血(氧)的敏感性较低仍可存活。患者靠呼吸器以维持生命,但意识丧失,成为植物人。如何处置这样的病人则成为目前医学伦理学和医疗实践的难题。一旦这种病人死亡,其大脑乃成为由脑膜包裹,秽暗无结构的坏死组织,称为呼吸器脑。

大脑缺血性脑病

图16-20 大脑缺血性脑病

大脑前、中、后动脉血供边缘带出血性梗死灶呈C形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因缺血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异,轻者仅发现一过性精神错乱,或出现上肢肩带肌力和感觉减退,重者则可昏迷死亡。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病理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病理学》书籍目录
  1. 缺血性脑病《病理学》
  2. 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的酶学诊断《临床生物化学》
  3. 缺血性视盘病变《眼科学》
  4. 缺血性肠病《病理学》
  5.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老年百病防治》
  6.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病理生理学》
  7. 缺氧的概念《病理生理学》
  8. 缺锌的原因《临床营养学》
  9. 缺氧的原因和类型《病理生理学》
  10. 缺铁性贫血的饮食调养《老年食养食疗》
  11. 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病理生理学》
  12. 缺铁性贫血《血液病学》
  13. 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障碍《病理生理学》
  14. 缺铁性贫血《儿科学》
  15. 缺氧性细胞损伤《病理生理学》
  16. 缺铁性贫血《中医儿科学》
  17. 缺氧与脑血管病变《病理学》
  18. 缺铁性贫血《自我调养巧治病》
  19. 却病八则《养生导引秘籍》
  20. 缺铁性贫血《百病自测》
  21. 却病秘诀《痰火点雪》
  22. 缺铁性贫血《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3. 却病十法《养生秘旨》
  24. 缺铁性贫血《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5. 却病十法《冯氏锦囊秘录》
  26. 缺铁性贫血《临床营养学》
  27. 却病十要《寿世青编》
  28. 缺乳《中医妇科学》
  29. 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痰火点雪》
  30. 缺乳《中医词典》
  31. 却谷食气《马王堆简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