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成虫寄居引起,因其主要寄生在肝内胆管,故俗称为肝吸虫病。本病流行于印度、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在我国,广东及台湾为主要流行区,但北方各省也有流行区或散发的报告。根据1975年湖北江陵西汉古尸及1994年荆门战国古尸研究,在死者肠内容物内均发现本虫虫卵,说明本病在我国存在至少已有2300多年历史。
【病因及感染途径】
含有成熟毛蚴的虫卵随人或狗、猫和猪等终宿主的粪便入水后,可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在其消化道内,虫卵内的毛蚴顶开卵盖脱壳而出,并逐渐发育为尾蚴。尾蚴自螺体逸出后在水中游动,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淡水虾时,在其体内,尤其是肌肉内发育为囊蚴。
当人或动物食入未经煮熟的含活囊蚴的鱼或虾后,囊蚴经胃肠消化酶及胆汁的作用,在十二指肠内脱囊而发育成童虫。童虫经总胆管至肝内胆管寄生并发育为成虫。从食入囊蚴至粪便中出现虫卵约需1个月。
【病变及合并症】
被成虫寄生的肝内胆管,其病变程度因感染轻重而异,轻者感染虫数十余条至数十条,无明显肉眼病变。重度感染常达数千条以上,充满肝内、外胆管,在胆总管、胆囊及胰导管内也可见到。病变的发生除与虫体的机械性阻塞及代谢或崩解产物的化学刺激有关外,虫体产生的抗原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也起一定作用。
1.肝 肉眼观,肝轻度肿大,尤以左叶为著,严重时在左叶被膜下即可见到因成虫机械阻塞而扩张的胆管分支,可能因左叶胆管较平直,易被童虫侵入之故。切面见肝内大、中胆管呈不同程度扩张和管壁增厚,胆管的直径可达3~6mm,壁可厚达0.5~3mm(图19-12)。胆管腔内充满胆汁,并含有数目不等的成虫。华支睾吸虫前端较细,后端钝圆,形似葵瓜子,虫体长约10~25mm,宽约3~5mm,柔软而半透明。在有大量虫体寄生的病例,解剖时轻压肝脏,即可见成虫由各胆管中鱼贯而出。镜下,根据感染虫数和感染持续时间的不同,病变可轻重不等。肝内胆管扩和,胆管上皮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严重者上皮向管腔内呈乳头状增生,并可在粘膜下见多量的增生腺体,形成腺瘤样结构(图19-13)。上皮细胞还常发生杯状细胞化生而分泌大量粘液。管壁有不等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慢性病例则伴有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部分病例汇管区的结缔组织也呈轻度增生,伴有上述炎性细胞浸润。在急性反应时汇管区的小胆管周围也可有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肝实质细胞一般无明显改变。
图19-12 肝华支睾吸虫病
切面见大、中胆管扩张,管壁增厚
图19-13 肝华支睾吸虫病
胆管内可见虫体,胆管粘膜有腺瘤样增生及炎症
成虫在肝内胆管寄生,使胆管内胆汁淤积,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死亡的虫体、虫卵和脱落的胆管上皮还可以成为胆石的核心,促进胆石形成。
关于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肝癌(胆管上皮癌)的关系,我国病理学者侯宝璋、秦光煜等曾分别对人体或自然感染的动物(家猫及家犬)进行了观察研究,证实在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致的胆管上皮腺瘤样增生的基础上,可以发生癌变,在人工感染的家猫实验中也得到证实。至于致癌因素是成虫在胆管内蠕动的机械性刺激或虫体代谢产物和胆汁成分的化学刺激,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2.胆囊 成虫也可在胆囊内寄生(约占9%),镜下可见胆囊壁有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而上皮细胞增生多不明显。
3.胰腺 成虫也可在胰腺导管内寄生(占6%~37.5%)引起病变,可能是成虫随胆汁进入胰管,也可能是童虫进入胰管内发育为成虫所致。肉眼观,胰管扩张、增厚。镜下,可见胰管上皮增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鳞状化生(可达95%)。鳞状化生的程度往往与感染的虫数有关。胰腺实质一般无明显改变,但有报告谓可诱发急性胰腺炎。

- 华支睾吸虫病《病理学》
- 华支睾吸虫《人体寄生虫学》
- 滑《中医词典》
- 华岳令堂右手臂肢节胀痛《孙文垣医案》
- 滑《诸病主病诗》
- 华元化《中医词典》
- 滑《脉确》
- 华阳隐居《补阙肘后百一方》序《肘后备急方》
- 滑《痰火点雪》
- 华序《理虚元鉴》
- 滑《三指禅》
- 华岫云《中医词典》
- 滑《脉象统类》
- 华陀夹脊穴《中医名词词典》
- 滑(阳中阴)《濒湖脉学》
- 华佗危病方《医方考》
- 滑伯仁脉诊三要《轩岐救正论》
- 华佗顺生丹《医学心悟》
- 滑伯仁先生《诊家枢要》《明医杂着》
- 华佗神膏《华佗神方》
- 滑车神经《人体解剖学》
- 华佗论痈疽疮肿《外科精要》
- 滑车神经麻痹《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华佗救阳脱方《冯氏锦囊秘录》
- 滑肌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华佗夹脊《中医词典》
- 滑剂《中医名词词典》
- 华佗方《仁术便览》
- 滑剂《中医词典》
- 华佗赤散《备急千金要方》
- 滑剂《女科证治准绳》
《病理学》
- 绪论
-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 第三章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 第四章 免疫病理
- 第五章 炎症
- 第六章 遗传与疾病
- 第七章 肿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肿瘤的异型性
- 第三节 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 第五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 第七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 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 第八节 上皮性肿瘤
- 第九节 间叶组织肿瘤
- 第十节 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
- 第十一节 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
- 第十二节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 第十三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 第八章 心血管疾病
-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 第二节 高血压
- 第三节 动脉中膜钙化
- 第四节 动脉炎
- 第五节 动脉瘤
- 第六节 风湿病
- 第七节 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 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 第九节 心瓣膜病
- 第十节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 第十一节 心肌病
- 第十二节 心肌炎
- 第十三节 心包炎
- 第十四节 先天性心脏病
- 第十五节 心脏肿瘤
-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
- 第一节 鼻及鼻窦疾病
- 第二节 咽部疾病
- 第三节 喉部疾病
- 第四节 气管支气管疾病
- 第五节 肺疾病
- 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
- 第一节 食管疾病
- 第二节 胃肠疾病
- 第三节 肝胆疾病
- 第四节 胰腺疾病
- 第十一章 造血系统疾病
-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
-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 一、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二、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附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 四、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五、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 六、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
- 七、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八、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 九、IgA肾病
- 十、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 第二节 尿毒症
- 第三节 肾盂肾炎
- 第四节 尿石症
- 第五节 肾盂积水
- 第六节 肾肿瘤
- 第七节 膀胱肿瘤
- 第十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 第一节 外阴疾病
- 第二节 子宫颈疾病
- 第三节 子宫体疾病
- 第四节 滋养层细胞肿瘤
- 第五节 输卵管疾病
- 第六节 卵巢肿瘤
- 第七节 乳腺疾病
- 第十四章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 第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 第一节 下丘脑和垂体疾病
-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
- 第三节 甲状旁腺疾病
- 第四节 肾上腺疾病
- 第五节 胰岛疾病
- 第六节 APUD系统肿瘤
-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
- 第十七章 骨关节疾病
- 第十八章 传染病
- 第十九章 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