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发性硬化症

《病理学》书籍目录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常见的脱髓鞘疾病,患者以20~40岁女性为多。临床病程数年至十余年不等。以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为其特点,缓解期长短不一。神经系统的症状因累及部位不同而颇为多样。

【病理变化】

经典型MS病变分布广泛,可累及大脑、脑干、脊髓、视神经等处,其中以白质,特别以脑室角或室旁白质的病变最突出,但灰质也可受累。病灶呈圆形或不整形,大小不一,直径从0.1cm到数厘米不等,数目多少不一,新鲜病灶呈浅红色或半透明状,陈旧病灶呈灰白色,质地较硬。

镜下,脱髓鞘是本病的主要变化,早期多从静脉周围开始(又名静脉周脱髓鞘)伴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浸润。进行性脱髓鞘病灶的边缘常有多量单核细胞浸润,病灶中髓鞘变性崩解成颗粒状,并被吞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图16-30)。轴索大多保存,部分可因变性而发生肿胀、扭曲断裂,甚至消失。此外,少突胶质细胞明显减少,甚至脱失;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十分明显,有时可出现肥胖细胞。晚期病灶胶质化,成为硬化斑。

血管周围脱髓鞘(固蓝染色)

图16-30 血管周围脱髓鞘(固蓝染色)

如脱髓鞘区与有髓鞘区相互交替,形成同心圆样结构,则称为同心圆性硬化又名Balo病,在我国东北和西南地区有散发病例的报道。近年观察发现,同心圆硬化和一般的脱髓鞘病灶可出现于同一病例;因此Balo病可能仅是经典型MS的某一阶段的表现。Schilder病则表现为大脑皮质下白质广泛的融合性脱髓鞘病变。皮质下弓状纤维的髓鞘保存完好是其特征。

部分病例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和视神经,引起视力损害和脊髓症状,此即视神经脊髓炎又名Devic病,此型在远东常见。我国有仅累及脊髓的Devic病报道。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在欧美白人患者中HLA-A3,-B7和-DW2抗原阳性者较多。②人文地理因素:本病在寒温带多见,热带则较少。欧洲人发病率高,而东方、非洲人患病率较低。③感染因素:曾怀疑麻疹病毒、疱疹病毒和HIV病毒与本病有关,但即使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灶内及周围脑组织中的病毒基因组,亦未能得出明确的结论。

动物实验表明,注射脑组织成分或狂犬病疫苗均可引起脱髓鞘病变,提示本病可能为多种因素诱发的变态反应疾病。在脱髓鞘病灶内可检出CD4+T(辅助)和CD8+T(抑制)细胞,然而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临床病理联系】

本病病变分布广泛且轻重不等,故临床表现多样,有大脑、脑干、小脑、脊髓和视神经损害等症状,如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痉挛性瘫痪共济失调眼肌麻痹膀胱功能障碍等,病情发作和缓解可交替进行多年。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病理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病理学》书籍目录
  1. 多发性硬化症《病理学》
  2. 多发性硬化及相关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3. 多发性子宫肌瘤《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4. 多发性硬化《神经病学》
  5. 多房棘球绦虫《人体寄生虫学》
  6. 多发性硬化《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7. 多服种子热药遗患胎源论(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8. 多发性神经炎《自我调养巧治病》
  9. 多个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医学统计学》
  10. 多发性神经炎《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1. 多个率或多个构成比的比较《医学统计学》
  12.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基因与疾病》
  13. 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的q检验《预防医学》
  14. 多发性神经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5. 多骨疽《景岳全书》
  16.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病理学》
  17. 多骨疽《医宗金鉴》
  18. 多发性内分泌瘤综合征《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9. 多骨疽《续名医类案》
  20.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1. 多骨疽《证治准绳·幼科》
  22. 多发性肌炎《神经病学》
  23. 多骨疽《证治准绳·疡医》
  24. 多发性骨髓瘤《病理学》
  25. 多骨疽《保婴撮要》
  26. 多发性骨髓瘤《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27. 多骨疽《外科心法要诀》
  28. 多发性骨髓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9. 多骨疽《外科大成》
  30.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31. 多骨疽(别见)《证治准绳·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