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病理学》书籍目录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又称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发热体重减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肤斑丘疹瘙痒,并常有多克隆性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的主要病变为全身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一般约为2~3cm,灰白色,质软,活动,有时有压痛。镜下可见淋巴结的结构消失,淋巴滤泡和淋巴窦不明显。淋巴结内有大量免疫母细胞和转化的淋巴细胞浸润。有时还有多数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毛细血管后小静脉明显增生呈分支状。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淋巴结间质内可见无定形伊红色蛋白样物质沉积。除淋巴结外,肝、脾、骨髓和肺内也可见类似病变。

这种疾病的原因和性质尚不清楚。有些病人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发病,有些病人发病前有用某些药物如抗菌素的病史。过去曾认为本病是T细胞调节障碍引起的B细胞过度增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很多病人是T细胞淋巴瘤。基因重组研究证实为单克隆性T细胞增生。目前认为本病可能是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克隆性淋巴细胞增生,在此基础上出现恶性细胞株大量增生,发展成为恶性淋巴瘤

本病预后差别很大。约半数病人不经任何治疗可生存2~4年,约25%用激素治疗或并用其他化疗药物可缓解。有些病变为进行性,可发展为恶性淋巴瘤,预后不佳。到晚期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多数病人死于继发感染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病理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病理学》书籍目录
  1.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病理学》
  2. 血管瘤《眼科学》
  3. 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生理学》
  4. 血管瘤《口腔科学》
  5. 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动脉粥样硬化》
  6. 血管瘤《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7.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病理生理学》
  8. 血管瘤《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9.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导致组织间液增多《病理生理学》
  10. 血管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1. 血管升压素《生理学》
  12. 血管扩张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理学》
  13. 血管受压《骨科学》
  14. 血管扩张剂、其他降压药、抗心绞痛药《急诊医学》
  15. 血管损伤的处理《骨科学》
  16. 血管痉挛《骨科学》
  17. 血管损伤的类型《骨科学》
  18. 血管紧张素Ⅱ的促生长作用《药理学》
  19. 血管损伤的诊断《骨科学》
  20. 血管紧张素Ⅱ《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21. 血管通透性升高《病理学》
  22.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药理学》
  23. 血管系《人体解剖学》
  24. 血管紧张素Ⅰ《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25. 血管细胞培养的鉴定《动脉粥样硬化》
  26. 血管介入技术《医学影像学》
  27. 血管性疾患导致肾脏的损害《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8. 血管活性与平滑肌收缩介质《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29. 血管性水肿《急诊医学》
  30. 血管断裂《骨科学》
  31. 血管性水肿《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