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膜损伤

《病理学》书籍目录

脑膜损伤主要引起出血。

(一)硬脑膜外出血

硬脑膜外出血(epidural hemorrhage,EDH)此种出血以颞部较多见。创伤局部或颞骨骨折导致脑膜中动脉撕裂出血。血肿常引起颅骨与局部硬脑膜分离,压迫局部脑组织,形成平整而边界不清的压迹。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患者在因创伤所致的短时意识丧失后,有6~8小时的清醒期,随着血肿的形成和发展,患者再次陷入进行性昏迷状态。患者常因脑疝呼吸衰竭死亡,因此应及时确诊并进行手术处理。

(二)硬脑膜下出血

硬脑膜下出血(subdural hemorrhage,SDH)多因桥静脉(连接脑皮质和上矢状窦)撕裂所致,因此出血位置多在大脑背侧部,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血肿大小与机体的凝血机能和出血的次数等有关。局部大脑受压,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致使压迹凹陷呈不规则状,轮廓分明(图16-22)。

硬脑膜外血肿与硬脑膜下血肿示意图

图16-22 硬脑膜外血肿与硬脑膜下血肿示意图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可伴有脑挫伤或撕裂。临床症状出现较缓慢,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后果取决于出血程度及局部脑损伤等因素。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常发生在轻微脑损伤后,多见于具有脑萎缩之老年人。起病缓慢,往往到血肿发展至相当体积后才出现症状。可表现为精神错乱,注意力不集中,偶可出现癫痫和缓慢进行的昏迷。血肿表面有起源于硬脑膜的肉芽组织包围。轻微损伤又可使其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少量出血,这种出血、机化的过程可反复进行,使肉芽组织机化呈层状增厚,并使血肿进行性增大。未经治疗者多死于因颅压升高所致的脑损害。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可伴发于脑挫伤,也可单独存在。通常出血范围有限,少数可为广泛、弥漫的出血。广泛弥漫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机化,可引起脑积水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病理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病理学》书籍目录
  1. 脑膜损伤《病理学》
  2. 脑膜刺激征《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3. 脑膜炎球菌《医学微生物学》
  4. 脑膜刺激征《物理诊断学》
  5. 脑膜炎双球菌的快速检查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6. 脑鸣《中医词典》
  7. 脑囊虫病《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8. 脑鸣《中医词典》
  9. 脑囊虫病《神经病学》
  10. 脑漯(tà榻)《中医词典》
  11. 脑逆《中医词典》
  12. 脑漯(tà榻)《中医词典》
  13. 脑逆《中医词典》
  14. 脑颅整体观《人体解剖学》
  15. 脑逆头痛《中医词典》
  16. 脑颅各骨《人体解剖学》
  17. 脑逆头痛《中医词典》
  18. 脑漏证《古今名医汇粹》
  19. 脑脓肿《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0. 脑漏流脓《奇方类编》
  21. 脑衄《中医词典》
  22. 脑漏流脓《急救广生集》
  23. 脑衄《中医词典》
  24. 脑漏方《急救广生集》
  25. 脑衄《血证论》
  26. 脑漏《灸法秘传》
  27. 脑破骨损《奇效简便良方》
  28. 脑漏《校注医醇剩义》
  29. 脑窍《古今医统大全》
  30. 脑漏《奇效简便良方》
  31. 脑缺血《老年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