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肠易激缩合征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书籍目录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引起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有50~70%因肠道问题就诊的患者被诊断为IBS。

IBS完全是临床诊断,其基于腹痛和大便习惯的改变。

诊断通常是在除外结肠和生物化学原因引起的肠功能不全后而做出。然而,如果全面采集了病史,常没有必要进行广泛的检查。

【病因】

一些胃肠道功能异常与IBS症状有关。

· 小肠和结肠运动紊乱(图5.10)

小肠和结肠运动紊乱

图5.10结肠动力描计,与正常人比较,IBS病人有餐后病理性结肠反应,即收缩频率和压力增加。

其他病人与IBS病人疼痛感知的比较

图5.11其他病人与IBS病人疼痛感知的比较。IBS病人与正常人比较,气囊扩张在直乙状结肠交界区产生的疼痛耐受性较低。

· 内脏感知受损。

IBS对心理应激和摄食的运动反应异常可促发和加重症状。

其他的一些因素,如血中的激素水平、饮食和药物以及肠段的扩张,也可能引起肠道的高反应性。

有结肠和直肠扩张的IBS病人和健康人比起来,在较低容量和压力下就容易引起腹痛和腹部不适(图5.11)。

【症状】

· 腹痛/腹部不适常常由于排便或相关的大便坚硬度/频率等因素改变而得到缓解

· 胀气或腹胀

· 排便异常如:

(a)大便次数改变

(b)大便性状的改变(多块状/坚硬或松软/水样)

(c)排便过程的改变(困难或急切、排便不尽感

· 直肠胀满

· 恶心

· 早饱

【鉴别诊断】

· 肠道机械性梗阻(如结直肠肿瘤)

· 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

· 消化性溃疡

· 贾第鞭毛虫病

· 胶质蛋白敏感性肠病

· 碳水化合物不耐受(如果糖、山梨醇)

· 假性梗阻

·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卵巢肿瘤)。

【诊断措施】

诊断症状标准

按罗马标准(一种常用的纲要)症状来诊断IBS:

· 腹痛或腹部不适持续或反复发作至少3个月,便后常可以缓解,并有大便次数和/或坚硬度的改变。以及:

· 超过2个的以下症状,至少出现占排便时间的25%:

(a)大便次数改变(从研究角度,「改变」定义为大便次数每日大于3次或每周少于3次)

(b)大便性状改变(多块状/坚硬或松软/水样)

(c)排便过程的改变(困难、急切或排便不尽感)

(d)粘液便

(e)胀气或腹胀感

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

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是计算机控制的装置,其可以精确、可重复、自动地控制引起结肠/直肠扩张的容量和压力。

此试验可以确定是否有结肠和直肠的异常反应,并确定结肠/直肠的和敏感性阈值(见8.11)。

在IBS可发现的异常有:

·直肠和结肠扩张的和敏感性增加,与无症状的其他病人比较,IBS病人直肠扩张在低容量、低压力时即可引起疼痛

·餐后或肠段扩张后易发生直乙状结肠交界区痉挛。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胃肠动力检查手册》书籍目录
  1. 肠易激缩合征《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2. 肠遗《中医词典》
  3. 肠易激综合征《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4. 肠痒《竹林女科证治》
  5. 肠易激综合征《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6. 肠疡《盘珠集胎产症治》
  7. 肠痈《中医名词词典》
  8. 肠炎疾病《基因与疾病》
  9. 肠痈《圣济总录》
  10. 肠虚补之《痰火点雪》
  11. 肠痈《景岳全书》
  12. 肠型放射病的治疗《核、化学武器损伤》
  13. 肠痈《金匮悬解》
  14. 肠型放射病《核、化学武器损伤》
  15. 肠痈《景景医话》
  16. 肠泻《中医词典》
  17. 肠痈《中医词典》
  18. 肠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病理学》
  19. 肠痈《备急千金要方》
  20. 肠下血论《脾胃论》
  21. 肠痈《外科十法》
  22. 肠下血《儒门事亲》
  23. 肠痈《推求师意》
  24. 肠下痢《新修本草》
  25. 肠痈《续名医类案》
  26. 肠下利《普济方·针灸》
  27. 肠痈《杂病广要》
  28. 肠系膜下动脉《人体解剖学》
  29. 肠痈《证治准绳·幼科》
  30. 肠系膜上动脉《人体解剖学》
  31. 肠痈《张氏医通》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