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科病人营养缺乏的原因
(一)术前营养不足:大部分病人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手术前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发生的原因有:1.摄入和吸收不够:急、慢性消化道梗阻时,营养的摄入受到限制;胰腺和小肠的慢性炎症,严重影响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2.消耗和丧失过多:恶性肿瘤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时,营养消耗增加;消化道外瘘、慢性 失血、大面积烧伤和严重感染时,引起大量营养物不断的丢失。总之,手术前应对每个病人的营养状况作了正确的判断,营养严重缺乏者,应及时进行纠正。对住院病人营养状况的估价,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方便而准确的统一标准。临床上可采用病人住院时和标准体重的比较法来判断:如病后无水肿而体重丢失30%以上可认为是重度营养不良,丢失20%以上为相当重或中度营养不良。
(二)手术过程中和术后的丢失: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术中造成的组织损伤和失血,必然会引起蛋白质的丢失。手术愈复杂,创伤就愈大丢失的蛋白质就愈多,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平均丢失蛋白质的量是75克,而乳腺癌根治术平均丢失蛋白质的量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两倍。手术后,机体内的代谢立即处于分解期,蛋白质分解加速,同时尿氮的排泄量明显增加,即使给大量的蛋白质,也不能改变病人的负氮平衡状态。手术后负氮平衡持续的时间与手术的难度、时间和范围有密切关系,一般为5-10天(表1-26)
表2-26 各类手术后的失氮量
手术名称 | 平均失氮量(蛋白质) | 持续时间 |
乳癌根治术 | 15克(94克) | 10日 |
腹股沟疝修补术 | 18克(113克) | 10日 |
穿孔性兰尾炎切除术 | 49克(306克) | 10日 |
胃切除术 | 54克(338克) | 5日 |
迷切+幽门成形术 | 75克(469克) | 5日 |
胆囊切除术 | 114克(712克) | 10日 |
溃疡病穿孔修补术 | 136克(850克) | 10日 |

- 外科病人营养缺乏的原因《外科学总论》
- 外科病人营养的补充途径《外科学总论》
- 外科疮证《医学见能》
- 外科病人的营养《外科学总论》
- 外科附方(外科理例 下)《古今医统大全》
- 外科、皮肤科《中国医学通史》
- 外科疾病《中国医学通史》
- 外科、骨伤科与皮肤科《中国医学通史》
-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学》
- 外科《眉寿堂方案选存》
- 外科疾病的理疗《理疗学》
- 外科《女科要旨》
- 外科疗法《医学遗传学基础》
- 外科《冷庐医话》
- 外科启玄附痘科序《外科启玄》
- 外科《文堂集验方》
- 外科十法《医学心悟》
- 外科《古今医案按》
- 外科学《中国医学通史》
- 外科《慎疾刍言》
- 外科学《中国医学通史》
- 外科《中医词典》
- 外科学的发展《外科学总论》
- 外科《景岳全书》
- 外科学的范畴《外科学总论》
- 外科《中国医学通史》
- 外科引(外科理例 上)《古今医统大全》
- 外科《中国医学通史》
- 外科营养的重要性《临床营养学》
- 外科《中国医学通史》
- 外科与皮肤科《中国医学通史》
《外科学总论》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无菌术
- 第一节 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 第二节 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 第三节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 第四节 手术室的管理
-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调
- 第四章 输血
- 第一节 输血的适应证、途径、速度和注意事项
- 第二节 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 第三节 自体输血
- 第四节 血液成分制品和血浆增量剂
- 第五章 休克
- 第六章 麻醉与复苏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
- 第三节 全身麻醉
- 第四节 肌肉松驰药在麻醉中的应用
- 第五节 气管内插管术和麻醉装置
- 第六节 全身麻醉的并发症
- 第七节 局部麻醉
- 第八节 椎管内麻醉
- 第九节 野战麻醉原则
- 第十节 全身低温
- 第十一节 控制性降压
- 第十二节 心肺脑复苏
- 第七章 损伤(Injury)
- 第八章 烧伤与冻伤
- 第一节 烧伤
- 第二节 冻伤
- 第九章 咬伤及螯伤
- 第一节 毒蛇咬伤
- 第二节 其它的咬螯伤
- 第十章 手术前后的处理
- 第一节 手术前准备
- 第二节 手术后处理
- 第三节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 第四节 外科病人的营养
- 第十一章 肿瘤
- 第十二章 整形外科概论
- 第一节 整形外科一般原则与基本操作
- 第二节 游离皮片移植
- 第三节 皮瓣移植
- 第四节 其他组织移植
- 第十三章 外科感染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 第四节 败血症和脓血症
- 第五节 特异性感染
-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选择
- 第十四章 创作和战伤
- 第十五章 显微外科
- 第十六章 器官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