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体对营养的正常需要
正常人必须每天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用来保证机体的生长和发育,补充代谢的消耗,增强抗病能力和延长寿命。正常饮食中应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种营养素。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主要提供热原,蛋白质主要提供氮源。正常成年人的基础情况下,每日需要消耗的热量约为1500-1800卡,随着体力活动强度的加大,需要的热量也相应增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后提供的热量各占总热量的百分率,分别为60-70%,20-25%和10-15%。
(一)蛋白质: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后,以氨基酸的形式被机体吸收。正常人每日每公斤体重需供给蛋白质1-1.5克,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动物性食物。目前已知蛋白质是由20多种不同氨基酸组成,其中八种是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其余为非必需氨基酸。奶类、蛋白类和肉类中的某些蛋白质和大豆中的球蛋白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称为“完全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各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的水平;参予组织、器官的更新和修复;构成酶、激素和抗体,调节各种生理功能。蛋白质中氮的含量约占16%,即每日6.25克蛋白质含1克氮。通过测定24小时尿中的的含氮量,可以了解机体每日蛋白质的消耗量。正常情况下成人每日尿中的排氮量为4克,相当于25克蛋白质,如果排出量低于摄入量,机体就处于正氮平衡状态,反之称为负氮平衡。
(二)脂肪:食物中的脂肪以脂肪酸和脂类形或被吸收。脂肪吸收后,一 部分提供热量而消耗,另一部分以储备脂肪形式储存于皮下、腹腔、肌肉间隙和肾脏周围,还有少数则以磷脂形式储存于肝细胞中。每日脂肪的供应量不能太多,正常成人每日脂肪总量不应超过40-50克,摄入的脂肪,除供应每日总热量的20-25%外,其中的磷脂及胆固醇是脑神经组织的组成部分,还可促进一些脂溶性维生素(A、D、E各K)的吸收与利用。
(三)碳水化合物: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葡萄糖、果糖、乳糖、庶糖和多种多糖形式存在,经消化后吸收。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氧化产热,另一部分以糖元形式贮存于肌肉和肝细胞内,还有少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体内储备的糖元量很少,总共约300克,仅能储备的热量约为1200卡,只够消耗12小时。正常成人每日供给糖量为400-450克,如果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高,则糖的摄入量可相应减少。相反,饮食中糖的供热量充分时,有利于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如由静脉提供糖量100-150克时,可节省蛋白质50-75克。
碳水化合物除能提供热量和节省蛋白质外,糖和磷酸、硷基组成的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重要成分。而糖和蛋白质结合生成的糖蛋白是构成软骨、骨骼和角膜的组成部分。大量肝糖元的合成,能增强肝细胞的再生,促进肝脏的代谢和解毒作用。
(四)维生素:目前已知的维生素20多种,大多数不能在体内合体,必需由食物提供。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前者有维生素A、D、E和K等;后者有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不提供热量,也不构成组织,但在维持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调节上起着重要作用。饮食正常和消化功能良好的病人,一般不会发生维生素缺乏。
(五)矿物质:食物中的矿物质含量较丰富,它虽只占体重的4%,但都是机体的必需组成部分,除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原料外,不参予一些重要的生理功能。微量元素是矿物质中很少的一部分,在体内的含量甚微,用一般方法不能测量出来。现已知铁、碘、氟、锌、铜、钴、铬、锰、钼、硒、镍、锡、硅和矾等14种微量元素,与机体关系密切,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微量无素没有“库存”,摄入不足对机体可产生一定影响。

- 机体对营养的正常需要《外科学总论》
- 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药理学》
- 机体抗病毒免疫《医学微生物学》
- 机体的抗菌性免疫《医学微生物学》
- 机体抗毒性免疫《医学微生物学》
- 机体变化《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机制《医学免疫学》
- 机能和代谢的代偿《病理生理学》
- 机体如何防止出血《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机理《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机体因素《预防医学》
- 机理《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机体因素《医学免疫学》
- 机理《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机体因素《医学免疫学》
- 机关之水《中医词典》
- 机械呼吸机的类型《急诊医学》
- 机关《中医词典》
- 机械门控通道《生理学》
- 机构康复《康复医学》
-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急诊医学》
- 机《中医词典》
- 机械通气的监护和呼吸机的停用《急诊医学》
- 饥治法《石室秘录》
- 机械通气的模式《急诊医学》
- 饥伤《中医词典》
-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急诊医学》
- 饥疝候《诸病源候论》
- 机械通气治疗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急诊医学》
- 饥疝《中医词典》
- 机械通气治疗和呼吸机的调节《急诊医学》
《外科学总论》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无菌术
- 第一节 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 第二节 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 第三节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 第四节 手术室的管理
-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调
- 第四章 输血
- 第一节 输血的适应证、途径、速度和注意事项
- 第二节 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 第三节 自体输血
- 第四节 血液成分制品和血浆增量剂
- 第五章 休克
- 第六章 麻醉与复苏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
- 第三节 全身麻醉
- 第四节 肌肉松驰药在麻醉中的应用
- 第五节 气管内插管术和麻醉装置
- 第六节 全身麻醉的并发症
- 第七节 局部麻醉
- 第八节 椎管内麻醉
- 第九节 野战麻醉原则
- 第十节 全身低温
- 第十一节 控制性降压
- 第十二节 心肺脑复苏
- 第七章 损伤(Injury)
- 第八章 烧伤与冻伤
- 第一节 烧伤
- 第二节 冻伤
- 第九章 咬伤及螯伤
- 第一节 毒蛇咬伤
- 第二节 其它的咬螯伤
- 第十章 手术前后的处理
- 第一节 手术前准备
- 第二节 手术后处理
- 第三节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 第四节 外科病人的营养
- 第十一章 肿瘤
- 第十二章 整形外科概论
- 第一节 整形外科一般原则与基本操作
- 第二节 游离皮片移植
- 第三节 皮瓣移植
- 第四节 其他组织移植
- 第十三章 外科感染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 第四节 败血症和脓血症
- 第五节 特异性感染
-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选择
- 第十四章 创作和战伤
- 第十五章 显微外科
- 第十六章 器官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