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一个人的两套单倍体DNA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每100-500个碱基对就有一个是不相同的。换言之,如果把两套基因组DNA(各3.2×109bp)排列起来,那么平均有1000万处不同,它们多位于内含子序列中。实际上,除单卵双生子外,人群中没有两个个体的基因组DNA是完全相同的。
DNA的多态性虽可通过DNA测序检出,但用限制酶消化却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1.RFLP由于碱基的变异可能导致酶切点的消失或新的切点出现,从而引起不同个体在用同一限制酶切时,DNA片段长度出现差异(图13-3),这种由于内切酶切点变化所导致的DNA片段长度的差异,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porphism, RFLP)。RFLP反映了常见的个体间DNA核苷酸的可遗传性变异,它按照孟德尔方式遗传。RFLP可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见下节)检出。用Southern杂交检出RFLP时,如探针跨越切点,则被切开的两个片段均可与探针杂交,从而显示两条杂交带(图13-4)。
图13-3 RFLP示意图箭头酶切位点;
左图:等位基因2由于出现新的切点,DNA片段缩至8kb;
右图:DNA片段电泳后杂交图
13-4 RFLP的检出等位基因1因有额外切点而导致产生
两个长短不同的DNA片段(3kb及5kb)且均能与探针杂交
2.两点RFLP
(1)点多态(point polymorphism):是由于单个或少数碱基的改变引起酶切点的出现或消失所致的RFLP。上述的RFLP即属于这一类。它们属经典的RFLP。在人类基因组中已发现数以百计的此类多态位点。
(2)数目变异的串连重复(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s,VNTR):上述经典的单个碱基取代所致的RFLP一般只能检测到一种杂合性的两种形式,即“有”或“无”某个限制酶切位点,而且每个位点在人群中的杂合子频率通常不会超过50%,当被测个体为纯合状态时,利用RFLP就无法得到所需要的多态信息。此外,在整个基因组中,这类RFLP目前发现的数量还有限,并分布不匀。
但是,在人类基因组中还存在一类DNA重复序列,称为小卫星DNA。它们分布十分广泛,每一个单位通常只有16-28bp长,但其重复次数在人群中是高度变异的。当用限制酶切割VNTR区时,只要酶切点不在重复区内,就可能得到各种长度不同的片段(图13-5)
与小卫星DNA不同,另一类重复序列是卫星DNA。它们的基本序列有1-6bp,如(TA)n、(CGG)n等,通常重复10-60次并呈高度的多态性。
图13-5 VNTR导致的RFLP重复次数的变异致酶切位点的移动和DNA片段长度的变异
VNTR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同时也是按照孟德尔方式遗传的,因此是很好的遗传标记,由于它们类型众多和在基因组中分布广泛,因而在基因连锁诊断中应用日益广泛。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医学遗传学基础》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限制性通气不足《病理生理学》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线胶《外科全生集》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分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线粒体《病理学》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医学遗传学基础》
- 线粒体基因组《医学遗传学基础》
- 限制型心肌病《心脏病学》
- 线粒体抗体《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限制型心肌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线形《气功外气疗法》
- 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组织配型法《医学免疫学》
- 线鱼鳔《本草撮要》
- 现况调查中的偏倚及其防止《预防医学》
- 线障《中医词典》
- 现况调查的种类《预防医学》
- 哯(xiàn现)乳《中医词典》
- 现况调查的方法《预防医学》
- 陷《中医词典》
- 现况调查《预防医学》
- 陷伏《景岳全书》
- 现况调查《流行病学》
- 陷伏《中医词典》
- 现患率(prevalence rate)(亦称患病率)《预防医学》
- 陷伏《张氏医通》
- 现代中医教育的模式《思考中医》
- 陷伏倒靥《证治准绳·幼科》
《医学遗传学基础》
- 第一章 概论
- 第二章 染色体病
- 第一节 人体染色体
- 第二节 人体染色体畸变
- 第三节 染色体畸变综合征
- 一、染色体畸变综合征的概念。
- 二、染色体异常发生的频率
- 三、常染色体异常综合证
- 四、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
- 第三章 基因及基因突变
- 第四章 单基因病
- 第五章 多基因病
- 第六章 群体遗传学
- 第七章 基因定位
- 第八章 药物遗传学
- 第九章 肿瘤与遗传
- 第十章 遗传病的诊断
- 第十一章 遗传病的防治
- 第十二章 遗传咨询
- 第十三章 基因诊断
- 第一节 基因诊断的原理
- 第二节 常用基因诊断技术
- 第三节 遗传病的基因诊断选择
- 第十四章 基因治疗
- 主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