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肿瘤的遗传易感性
以上列举的许多事实都说明肿瘤发病中遗传因素的存在,因此肿瘤可以认为是基因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其中一些遗传性肿瘤按照经典的孟德尔方式传递,但在更多情况下遗传的只是肿瘤的易感性,即易感基因,在个体易感染状态下如再发生体细胞突变,突变细胞就容易转化为肿瘤细胞。
个体的肿瘤遗传易感性是由特定的基因-染色体组合决定的。虽然对这些“易感基因(predisposing genes)”及其如何发挥作用了解得还不很清楚,但有一些事例表明它们可能通过生化的、免疫的和细胞分裂的机制促进肿瘤发生。
1.酶活性异常 酶活性的改变可以影响致癌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和灭活,例如芳烃羟化酶(arylhydrocarbon hydroxylase,AHH)它能在体内活化许多致癌的多环芳烃,包括从吸烟获得的各种芳烃,从而促进癌的发生。这种酶的可诱导性在人群中呈多态性,并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参阅第八章);另一方面酶的缺乏也可以导致对肿瘤的易感状态,例如着色性干皮病患者易患皮肤癌,这是由于DNA修复酶的缺陷导致细胞恶性变。
2.遗传性免疫缺陷 机休正常的免疫监视(immuunesurveillance)系统不仅能抵御外来抗原的侵入,同时也能识别成为“异已”的突变细胞并加以排斥,免疫缺陷能使突变细胞得以逃脱这种监视而发展成为肿瘤。许多免疫缺陷患者都有易患肿瘤的倾向,例如无丙球蛋白血症(Bruton型)患者易患白血病和淋巴系统肿瘤等。
3.染色体病 先天愚型患者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15-18倍。这两种疾病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即细胞分裂机制的紊乱。此外,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易患男性乳腺癌;一些两性畸形患者中(主要是表型女性而有XY核型者),由发育不全的性腺(睾丸的残留组织)也易发生精原细胞瘤和性母细胞瘤。
现今已知至少有200余种单基因决定的性状或疾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易患肿瘤的倾向,这类疾病可称为遗传性癌前疾病。

- 肿瘤的遗传易感性《医学遗传学基础》
- 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病理学》
- 肿瘤的异型性《病理学》
-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病理学》
- 肿瘤的诊断方法《外科学总论》
- 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病理学》
- 肿瘤的治疗《外科学总论》
- 肿瘤的染色体异常《医学遗传学基础》
-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病理学》
- 肿瘤的命名原则《病理学》
- 肿瘤发病率的种族差异《医学遗传学基础》
- 肿瘤的免疫治疗《医学免疫学》
- 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病理学》
- 肿瘤的免疫学诊断《医学免疫学》
- 肿瘤坏死因子《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肿瘤的免疫学检测《医学免疫学》
- 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肿瘤的临床表现《外科学总论》
- 肿瘤坏死因子《医学免疫学》
- 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医学遗传学基础》
- 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肿瘤的基本分类《外科学总论》
- 肿瘤患者的免疫反应《免疫与健康》
- 肿瘤的概念《病理学》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 肿瘤的分类《病理学》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医学免疫学》
-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病理学》
- 肿瘤抗原《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肿瘤的第四种疗法—肿瘤生物疗法《免疫与健康》
- 肿瘤抗原《医学免疫学》
《医学遗传学基础》
- 第一章 概论
- 第二章 染色体病
- 第一节 人体染色体
- 第二节 人体染色体畸变
- 第三节 染色体畸变综合征
- 一、染色体畸变综合征的概念。
- 二、染色体异常发生的频率
- 三、常染色体异常综合证
- 四、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
- 第三章 基因及基因突变
- 第四章 单基因病
- 第五章 多基因病
- 第六章 群体遗传学
- 第七章 基因定位
- 第八章 药物遗传学
- 第九章 肿瘤与遗传
- 第十章 遗传病的诊断
- 第十一章 遗传病的防治
- 第十二章 遗传咨询
- 第十三章 基因诊断
- 第一节 基因诊断的原理
- 第二节 常用基因诊断技术
- 第三节 遗传病的基因诊断选择
- 第十四章 基因治疗
- 主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