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呕
论曰呕而欲吐。吐而无所出。故名干呕。此由阴阳不和,胃中虚气逆。上行不能下,故有干呕之证。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 藿香叶(各一两) 丁香枝 甘草(炙锉各半两) 葛根(锉一两)
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治心胸痞闷,痰逆恶心。吞酸噫食。腹胁疼痛,肢体倦怠。和益脾胃,思进饮食,辟除邪气。麝香平气丸方
麝香(别研) 木香 沉香 丁香 肉豆蔻(去壳) 丹砂(别研各半两) 槟榔(焙锉) 桂(去粗皮) 浓朴(去粗皮涂姜汁炙) 乳香(生姜汁内煮软候冷别研如膏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切焙干捣为末
上一十一味,除别捣研外,并捣罗为末。次入丹砂麝香,再研匀,将乳香半夏末,入生姜汁,煮作薄糊,和前药硬软得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温米饮下。
治胃气不和,干呕恶心,大补虚损。四倍散方
诃黎勒(煨去核一两) 人参(二两) 白茯苓(去黑皮四两) 白术(半斤)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盐少许,沸汤点服。如欲煎,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两枚劈破,同煎至七分,温服空心食前。
治干呕恶心。益津液,和胃气,生姜丸方
生姜(二斤和皮切作片子以盐三两淹一宿慢火焙干) 甘草(炙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四两
上七味,捣罗为末,以面糊和丸,如小弹子大,细研丹砂为衣,每服细嚼一丸。温酒下、食前。
治干呕,和胃气,养津液,生姜汤方
生姜细(切丝十二两) 草豆蔻(去皮四两) 甘草(生锉半斤)
上三味。先捣草豆蔻甘草为末。同姜丝烂研匀,捏作饼子焙干,再捣罗为末,每服一大钱,盐汤点服,空心食前治干呕,除邪热,和胃进食,安中散方
小麦(炒黄四两) 干姜(锉炒一两) 甘草(炙) 陈曲(炒各半两)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枣汤调下。
治干呕,和胃顺气,浓朴散方
浓朴(去粗皮一斤) 生姜(半斤去粗皮切焙) 大枣(一升去核焙) 甘草(四两)
上四味,用水三斗,煮尽水为度,烂捣拍作饼子,焙干再捣为散,每服一钱,沸汤点服治干呕,和胃气,青橘散方
青橘皮(汤浸去白) 甘草(锉各一两) 木香(半两) 白芷(一分) 桂(去粗皮)枳壳(去瓤麸炒各半
上六味。先将甘草炒微黄色,后入诸药同炒褐色,捣罗为末,每服二钱匕,入盐沸汤点治干呕,和胃下气,木香散方
木香 丁香 檀香(各半两锉) 人参 沉香(锉)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 甘草 槟榔(锉各一
上八味,约水多少,慢火熬水尽,焙干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匕,入盐沸汤点。
治干呕,和调胃气,小丁沉丸方
丁香(半两) 沉香 甘草(炙) 缩砂仁 白芷(炒黄) 益智(去皮各一两) 木香 香子(炒各半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 生姜(一斤细切入青盐四两拌匀淹一宿焙干) 阿魏(一分用醋半升
上一十一味。除阿魏外,捣罗为末,入阿魏膏拌匀,醋煮面糊和丸,如鸡头实大,研丹砂麝香各少许,同为衣,空心姜盐汤、嚼下一丸。
治干呕。和胃下气,草豆蔻汤方
草豆蔻(去皮) 藿香(用叶各半两) 丁香(一分) 白术(半两) 桂(去粗皮一分) 枳壳(去瓤麸炒)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枣二枚劈破,粟米少许,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治胃腑虚寒,其气上逆,干呕不止,人参汤方
人参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附子(炮裂去脐皮) 草豆蔻(去皮各一两) 半夏(汤浸去滑生姜汁制) 白术(炒) 甘草(炙锉) 前胡(去芦头各三分) 干姜(炮) 桂(去粗皮各半两)
上一十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治干呕烦闷。不入饮食,桂参汤方
桂(去粗皮) 人参(各半两)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 缩砂仁(各一两) 白术(半两) 陈橘皮(汤浸去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粟米并枣,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治胃气逆,干呕不止,和安汤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斤) 甘草(炙锉二两) 干姜(炮半两)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治干呕不下食,参粟汤方
人参(一两) 陈粟米(一两半) 生姜(切碎五两) 半夏(汤洗去滑七遍四两与生姜同杵碎曝干)
上四味,同入银石锅中,慢火炒令焦黄,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去核,同煎至七分,去滓微热服,空心食前。
治胃中不和,气逆干呕,饮食不下,顺气汤方
白术(二两) 白茯苓(去黑皮一两半) 人参(一两) 甘草(微炙三分)
上四味、 咀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姜枣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干呕,气逆不止,开胃丸方
半夏曲(微炒三两) 白豆蔻(去皮) 白术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 人参(一两半)
上五味,捣罗为末,用生姜汁、煮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计时候,粥饮下,加至三十丸。
治干呕气逆。不下饮食。半夏丸方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干一两) 干姜(炮半两) 丁香(一分)
上三味。捣罗为末,用生姜汁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米饮下,加至二十丸。
治胃冷干呕,手足厥逆。陈橘皮饮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四两) 甘草(炙) 缩砂仁 白芷(各二两)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同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胃气逆,干呕烦闷。胡椒汤方
上三味同炒,以米熟为度,粗捣筛。分作三服,每服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治干呕不止。陈橘皮饮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甘草(炙各二两) 草豆蔻(去皮五枚)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切,同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干呕气逆,饮食不下,平气汤方
甘草(锉) 浓朴(去粗皮各四两) 干姜(刮净锉二两) 生姜(去皮切半斤) 大枣(一百枚)
上五味。用水七升,同于银石器中煮,候枣熟剥去皮核。再煮候水尽。焙干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

- 干呕《圣济总录》
- 干脓散《妇人大全良方》
- 干呕《医林改错》
- 干木瓜汤《是斋百一选方》
- 干呕《中医词典》
- 干廓《中医词典》
- 干呕《伤寒捷诀》
- 干枯《痘疹心法要诀》
- 干呕《经验麻科》
- 干枯《医宗金鉴》
- 干呕《医学纲目》
- 干咳嗽论《理虚元鉴》
- 干呕《针灸资生经》
- 干咳嗽《医学纲目》
- 干呕《伤寒六书》
- 干咳嗽《中医词典》
- 干呕《伤寒六书》
- 干咳秘方《华佗神方》
- 干呕《奇效简便良方》
- 干咳(干咳)《中医名词词典》
- 干呕《伤寒括要》
- 干咳《医学妙谛》
- 干呕(干呕)《中医名词词典》
- 干咳《时病论》
- 干呕(无物有声)《医学纲目》
- 干咳《中医词典》
- 干呕不止《医法圆通》
- 干咳《时病论歌括新编》
- 干呕方六首《外台秘要》
- 干咳《时病论歌括新编》
- 干呕歌《伤寒百证歌》
《圣济总录》
- 宋·徽宗
- 《政和圣济总录》序
-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序
- 卷第一·运气
- 甲子岁图
- 乙丑岁图
- 丙寅岁图
- 丁卯岁图
- 戊辰岁图
- 己巳岁图
- 庚午岁图
- 辛未岁图
- 壬申岁图
- 癸酉岁图
- 甲戌岁图
- 乙亥岁图
- 丙子岁图
- 丁丑岁图
- 戊寅岁图
- 己卯岁图
- 庚辰岁图
- 辛巳岁图
- 壬午岁图
- 癸未岁图
- 甲申岁图
- 乙酉岁图
- 丙戌岁图
- 丁亥岁图
- 戊子岁图
- 己丑岁图
- 庚寅岁图
- 辛卯岁图
- 壬辰岁图
- 癸巳岁图
- 卷第二·运气
- 甲午岁图
- 乙未岁图
- 丙申岁图
- 丁酉岁图
- 戊戌岁图
- 己亥岁图
- 庚子岁图
- 辛丑岁图
- 壬寅岁图
- 癸卯岁图
- 甲辰岁图
- 乙巳岁图
- 丙午岁图
- 丁未岁图
- 戊申岁图
- 己酉岁图
- 庚戌岁图
- 辛亥岁图
- 壬子岁图
- 癸丑岁图
- 甲寅岁图
- 乙卯岁图
- 丙辰岁图
- 丁巳岁图
- 戊午岁图
- 己未岁图
- 庚申岁图
- 辛酉岁图
- 壬戌岁图
- 癸亥岁图
- 卷第三·叙例
- 卷第四·治法
- 卷第五·诸风门
- 卷第六·诸风门
- 卷第七·诸风门
- 卷第八·诸风门
- 卷第九·诸风门
- 卷第十·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一·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二·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三·诸风门
- 卷第一十四·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五·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六·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七·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八·诸风门
- 卷第一十九·诸痹门
- 卷第二十·诸痹门
- 卷第二十一·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二·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三·伤寒门
- 卷第二十四·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五·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六·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七·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八·伤寒门
- 卷第二十九·伤寒门
- 卷第三十·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一·伤寒门
- 卷第三十二·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三·伤寒门
- 卷第三十四·中门
- 卷第三十四·疟病门
- 卷第三十五·疟病门
- 卷第三十六·疟病门
- 卷第三十七·疟病门
- 卷第三十八·霍乱门
- 卷第三十九·霍乱门
- 卷第四十·霍乱门
- 卷第四十一·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胆门
- 卷第四十三·心脏门
- 卷第四十三·小肠门
- 卷第四十四·脾脏门
- 卷第四十五·脾脏门
- 卷第四十六·脾脏门
- 卷第四十七·胃门
- 卷第四十八·肺脏门
- 卷第四十九·肺脏门
- 卷第五十·肺脏门
- 卷第五十·大肠门
- 卷第五十一·肾脏门
- 卷第五十二·肾脏门
- 卷第五十三·肾脏门
- 卷第五十三·膀胱门
- 卷第五十四·三焦门
- 卷第五十五·心痛门
- 卷第五十六·心痛门
- 卷第五十七·心腹门
- 卷第五十八·消渴门
- 卷第五十九·消渴门
- 卷第六十·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胸痹门
- 卷第六十二·膈气门
- 卷第六十三·呕吐门
- 卷第六十三·痰饮门
- 卷第六十四·痰饮门
- 卷第六十五·咳嗽门
- 卷第六十六·咳嗽门
- 卷第六十七·诸气门
- 卷第六十八·吐血门
- 卷第六十九·吐血门
- 卷第七十·鼻衄门
- 卷第七十一·积聚门
- 卷第七十二·积聚门
- 卷第七十三·积聚门
- 卷第七十四·泄痢门
- 卷第七十五·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六·泄痢门
- 卷第七十七·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八·泄痢门
- 卷第七十九·水肿门
- 卷第八十·水肿门
- 卷第八十一·脚气门
- 卷第八十二·脚气门
- 卷第八十三·脚气门
- 卷第八十四·脚气门
- 卷第八十五·腰痛门
- 卷第八十六·虚劳门
- 卷第八十七·虚劳门
- 卷第八十八·虚劳门
- 卷第八十九·虚劳门
- 卷第九十·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一·虚劳门
- 卷第九十二·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三·骨蒸传尸门
- 卷第九十四·诸疝门
- 卷第九十四·阴疝门
- 卷第九十五·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六·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七·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八·诸淋门
- 卷第九十九·九虫门
- 卷第一百·诸尸门
- 卷第一百·诸注门
- 卷第一百一·面体门
- 卷第一百一·髭发门
- 卷第一百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四·眼目门
- 卷第一百五·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六·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七·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八·眼目门
- 卷第一百九·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一·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四·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五·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六·鼻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七·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八·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九·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一·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二·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三·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四·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五·瘿瘤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六·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七·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八·痈疽门
- 卷第一百二十九·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一·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二·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三·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四·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五·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六·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七·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八·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九·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一·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二·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五·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六·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七·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八·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九·杂疗门
- 卷第一百五十·妇人血风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一·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二·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三·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四·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五·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六·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七·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八·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九·产难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一·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二·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三·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四·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五·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六·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七·小儿门
- 小儿统论
- 小儿初受气法
- 小儿初生法
- 论小儿初生将护法
- 小儿取吐胸中恶血法
- 初生儿服朱蜜法
- 小儿始哺法
- 拣乳母法
- 乳小儿法
- 乳母忌慎法
- 小儿相法
- 浴儿法
- 小儿口噤
- 小儿撮口
- 小儿鹅口
- 小儿重?
- 小儿脐风
- 小儿脐疮
- 小儿解颅
- 小儿囟陷
- 小儿变蒸
- 卷第一百六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六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三·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四·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五·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六·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七·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三·乳石发动门
- 卷第一百八十四·乳石发动
- 卷第一百八十五·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六·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七·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八·食治门
- 卷第一百八十九·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二·针灸门
- 奇经八脉
- 督脉
- 任脉
- 阳跷脉
- 阴跷脉
- 冲脉
- 阳维脉
- 阴维脉
- 带脉
- 九针统论
- 刺节统论
- 灸刺统论
- 治五脏中风并一切风疾灸刺法
- 治风狂灸刺法
- 治风癫灸刺法
- 治痹灸刺法
- 治热病灸刺法
- 治寒热灸法
- 治疟疾灸刺法
- 治霍乱灸法
- 治转筋灸法
- 治心腹灸刺法
- 治胸痹灸刺法
- 治胀满灸刺法
- 治消渴灸法
- 治黄胆灸刺法
- 卷第一百九十三·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四·针灸门
- 治泄痢灸刺法
- 治脱肛灸法
- 治疝灸法
- 治腰痛灸刺法
- 治虚劳失精灸刺法
- 治虚劳小便白浊灸法
- 治诸淋灸法
- 治遗溺灸法
- 治小便数灸法
- 治小便赤黄不利灸刺法(白浊附)
- 治胞转灸法
- 治中恶灸刺法(猝死客忤尸厥等附)
- 治鬼魅诸邪病灸刺法
- 治猝魇寐不寤灸法
- 治猝中五尸灸法
- 治瘿气灸法
- 治瘰痔灸刺法
- 治痔疾灸刺法
- 治痈疽疮肿灸刺法
- 治癣灸法
- 治杂病灸法
- 治妇人诸疾灸刺法
- 治小儿诸疾灸刺法
- 灸刺禁忌论
- 误伤禁穴救针法
- 卷第一百九十五·符禁门(文略)
- 卷第一百九十六·符禁门(文略)
- 卷第一百九十七·符禁门(文略)
- (以上三卷的属性俱为符咒,计删文约七万字,符三百余道)
- 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
- 卷第一百九十九·神仙服饵门
- 卷第二百·神仙服饵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