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热病灸刺法
黄帝治热之穴,五十九 ,头上五行,行五,谓督脉所过者,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共五穴为一行,两旁各一行,谓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各二,共十穴,又次两旁各一行,谓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等各二,共十穴,凡二十五穴,以越诸阳之热逆也。
大柱膺 ,缺盆背 ,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大柱属足太阳,膺 即中府,属手太阴,缺盆在肩上,属手阳明,背 即风门热府,属足太阳,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八穴并属足阳明经。
云门 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云门系手太阴,髀骨即肩KT ,系手阳明跷脉之会,委中在 中央,系足太阳,髓空即腰俞,系督脉。
五脏俞旁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谓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等各二,系足太阳经也,右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故热病则刺之,又有刺热之法,肝热则刺足厥阴少阳,心热则刺手少阴太阳,脾热则刺足太阴阳明,肺热则刺手太阴阳明,肾热则刺足少阴太阳,凡热病未发,但见赤色来,皆热诊也,在颜为心热,在颐为肾热,在鼻为脾热,在左颊为肝热,在右颊为肺热,见赤当急色刺之,审其井荥经俞补之分,在则阴阳泻阴,在阳则补阴泻阳,刺热之大法也,热穴之外,别有遗法者,备载于后。
热病汗不出,上星主之,先取 ,后取天牖风池,热病汗不出而苦呕烦心,承光主之。
热病汗不出,天柱及风池商阳关冲液门主之。
伤寒热盛烦呕,大椎主之。
身热头痛,进退往来,神道主之。
热病汗不出,上髓孔最主之。(千金云臂厥热病汗不出皆灸刺之此穴可以出汗)热病头痛引目外 而急,烦满汗不出,引颔齿面赤皮痛,悬颅主之。
热病偏头痛引目外 ,悬厘主之。
热病胸中澹澹,腹满暴痛,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满,螈 ,心痞满不得息,巨阙主之。
热病烦心心闷而汗不出,掌中热心痛,身热如火浸淫,烦满舌本痛,中冲主之。
热病发热,满而欲呕哕,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胁痛,不可反侧,咳满溺赤。大便血,衄不止,呕吐,血气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口中烂,掌中热,劳宫主之。
热病烦心善哕,胸中澹澹善动,间使主之。
伤寒寒热头痛,哕衄,肩不举,温留主之。
伤寒余热不尽,曲池主之。
热病汗不出,胁痛不得息,颈颔肿,寒热耳鸣,聋无所闻,阳谷主之。
热病满闷不得卧,太白主之。(千金云不得卧身重骨痛热中少气厥寒灸之热去)热病汗不出,善噫腹胀满,胃热谵言,解溪主之,初得病,或先头痛身寒热,或涩涩欲守火,或腰背强直,面目如饮酒状,此伤寒初得一二日,但灸心下三处,第一处,去心下一寸,名巨阙,第二处,去心下二寸,名上脘,第三处,去心下三寸,名胃脘,各灸五十壮,然或人形大小不同,恐寸数有异,可绳度,随其长短寸数最佳,取绳从心头骨名鸠尾,头度取脐孔中,屈绳取半,当绳头名胃脘,又中屈半绳,更分为二分,从胃脘向上度一分,即是
上脘,又上度取一分,即是巨阙,大人可灸五十壮,小儿三壮,亦随年灸之,大小以意斟量,若病者三四日以上,宜先灸胸上二十壮,以绳度鼻正上尽发际,中屈绳断去半,便从发际入发中,灸绳头,又灸两颞 ,又灸两风池,又灸肝俞百壮,余处各二十壮,又灸太冲三十壮。
凡温病可针刺五十九穴,又身之穴三百六十有五,其三十六穴,灸之有害,七十九穴,刺之为灾。

- 治热病灸刺法《圣济总录》
- 治雀目眼方《明目至宝》
- 治热痢方《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治雀目方《明目至宝》
- 治热门《医学入门》
- 治雀目《儒门事亲》
- 治热入血室《济阴纲目》
- 治雀姑眼神效方《回生集》
- 治热吐,槐花散。《苏沈良方》
- 治犬咬《宋本备急灸法》
- 治热之剂《原机启微》
- 治蠼尿疮方《集验方》
- 治热诸方《小品方》
- 治求其属《中医词典》
- 治人必考其验否论《医学源流论》
- 治求其属《中医名词词典》
- 治人马疥癞《奇方类编》
- 治秋月中冷(疟病)诸方《小品方》
- 治妊娠恶阻及子烦方《集验方》
- 治轻证宜细心重病宜大胆论《时病论》
- 治妊娠忽然下血腰痛不可忍《洪氏集验方》
- 治青云障方《明目至宝》
- 治妊娠漏胞及胎堕下血方《集验方》
- 治青筋牵二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治妊娠伤寒及疟疾方《集验方》
- 治青丁方《中藏经》
- 治妊娠水肿、腹痛、下痢方《集验方》
- 治襁褓小儿面上生奶癣《是斋百一选方》
- 治妊娠胎动及胎不长方《集验方》
- 治嵌甲同《是斋百一选方》
- 治妊胎诸方《小品方》
《圣济总录》
- 宋·徽宗
- 《政和圣济总录》序
- 大德重校《圣济总录》序
- 卷第一·运气
- 甲子岁图
- 乙丑岁图
- 丙寅岁图
- 丁卯岁图
- 戊辰岁图
- 己巳岁图
- 庚午岁图
- 辛未岁图
- 壬申岁图
- 癸酉岁图
- 甲戌岁图
- 乙亥岁图
- 丙子岁图
- 丁丑岁图
- 戊寅岁图
- 己卯岁图
- 庚辰岁图
- 辛巳岁图
- 壬午岁图
- 癸未岁图
- 甲申岁图
- 乙酉岁图
- 丙戌岁图
- 丁亥岁图
- 戊子岁图
- 己丑岁图
- 庚寅岁图
- 辛卯岁图
- 壬辰岁图
- 癸巳岁图
- 卷第二·运气
- 甲午岁图
- 乙未岁图
- 丙申岁图
- 丁酉岁图
- 戊戌岁图
- 己亥岁图
- 庚子岁图
- 辛丑岁图
- 壬寅岁图
- 癸卯岁图
- 甲辰岁图
- 乙巳岁图
- 丙午岁图
- 丁未岁图
- 戊申岁图
- 己酉岁图
- 庚戌岁图
- 辛亥岁图
- 壬子岁图
- 癸丑岁图
- 甲寅岁图
- 乙卯岁图
- 丙辰岁图
- 丁巳岁图
- 戊午岁图
- 己未岁图
- 庚申岁图
- 辛酉岁图
- 壬戌岁图
- 癸亥岁图
- 卷第三·叙例
- 卷第四·治法
- 卷第五·诸风门
- 卷第六·诸风门
- 卷第七·诸风门
- 卷第八·诸风门
- 卷第九·诸风门
- 卷第十·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一·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二·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三·诸风门
- 卷第一十四·诸风门
- 卷第一十五·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六·诸风门
- 卷第一十七·诸风门
- 卷第一十八·诸风门
- 卷第一十九·诸痹门
- 卷第二十·诸痹门
- 卷第二十一·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二·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三·伤寒门
- 卷第二十四·伤寒门
- 卷第二十五·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六·伤寒门
- 卷第二十七·伤寒门
- 卷第二十八·伤寒门
- 卷第二十九·伤寒门
- 卷第三十·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一·伤寒门
- 卷第三十二·伤寒门
- 卷第三十三·伤寒门
- 卷第三十四·中门
- 卷第三十四·疟病门
- 卷第三十五·疟病门
- 卷第三十六·疟病门
- 卷第三十七·疟病门
- 卷第三十八·霍乱门
- 卷第三十九·霍乱门
- 卷第四十·霍乱门
- 卷第四十一·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肝脏门
- 卷第四十二·胆门
- 卷第四十三·心脏门
- 卷第四十三·小肠门
- 卷第四十四·脾脏门
- 卷第四十五·脾脏门
- 卷第四十六·脾脏门
- 卷第四十七·胃门
- 卷第四十八·肺脏门
- 卷第四十九·肺脏门
- 卷第五十·肺脏门
- 卷第五十·大肠门
- 卷第五十一·肾脏门
- 卷第五十二·肾脏门
- 卷第五十三·肾脏门
- 卷第五十三·膀胱门
- 卷第五十四·三焦门
- 卷第五十五·心痛门
- 卷第五十六·心痛门
- 卷第五十七·心腹门
- 卷第五十八·消渴门
- 卷第五十九·消渴门
- 卷第六十·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黄胆门
- 卷第六十一·胸痹门
- 卷第六十二·膈气门
- 卷第六十三·呕吐门
- 卷第六十三·痰饮门
- 卷第六十四·痰饮门
- 卷第六十五·咳嗽门
- 卷第六十六·咳嗽门
- 卷第六十七·诸气门
- 卷第六十八·吐血门
- 卷第六十九·吐血门
- 卷第七十·鼻衄门
- 卷第七十一·积聚门
- 卷第七十二·积聚门
- 卷第七十三·积聚门
- 卷第七十四·泄痢门
- 卷第七十五·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六·泄痢门
- 卷第七十七·泄痢门
- 卷第七十八·泄痢门
- 卷第七十九·水肿门
- 卷第八十·水肿门
- 卷第八十一·脚气门
- 卷第八十二·脚气门
- 卷第八十三·脚气门
- 卷第八十四·脚气门
- 卷第八十五·腰痛门
- 卷第八十六·虚劳门
- 卷第八十七·虚劳门
- 卷第八十八·虚劳门
- 卷第八十九·虚劳门
- 卷第九十·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一·虚劳门
- 卷第九十二·虚劳门
- 卷第九十三·骨蒸传尸门
- 卷第九十四·诸疝门
- 卷第九十四·阴疝门
- 卷第九十五·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六·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七·大小便门
- 卷第九十八·诸淋门
- 卷第九十九·九虫门
- 卷第一百·诸尸门
- 卷第一百·诸注门
- 卷第一百一·面体门
- 卷第一百一·髭发门
- 卷第一百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四·眼目门
- 卷第一百五·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六·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七·眼目门
- 卷第一百八·眼目门
- 卷第一百九·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一·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二·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三·眼目门
- 卷第一百一十四·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五·耳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六·鼻门
- 卷第一百一十七·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八·口齿门
- 卷第一百一十九·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一·口齿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二·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三·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四·咽喉门
- 卷第一百二十五·瘿瘤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六·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七·瘰门
- 卷第一百二十八·痈疽门
- 卷第一百二十九·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一·痈疽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二·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三·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四·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五·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六·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七·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八·疮肿门
- 卷第一百三十九·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金疮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一·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二·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痔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三·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五·伤折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六·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七·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八·杂疗门
- 卷第一百四十九·杂疗门
- 卷第一百五十·妇人血风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一·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二·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三·妇人血气门
- 卷第一百五十四·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五·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六·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七·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八·妊娠门
- 卷第一百五十九·产难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一·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二·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三·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四·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五·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六·产后门
- 卷第一百六十七·小儿门
- 小儿统论
- 小儿初受气法
- 小儿初生法
- 论小儿初生将护法
- 小儿取吐胸中恶血法
- 初生儿服朱蜜法
- 小儿始哺法
- 拣乳母法
- 乳小儿法
- 乳母忌慎法
- 小儿相法
- 浴儿法
- 小儿口噤
- 小儿撮口
- 小儿鹅口
- 小儿重?
- 小儿脐风
- 小儿脐疮
- 小儿解颅
- 小儿囟陷
- 小儿变蒸
- 卷第一百六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六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三·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四·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五·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六·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七·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八·小儿门
- 卷第一百七十九·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一·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二·小儿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三·乳石发动门
- 卷第一百八十四·乳石发动
- 卷第一百八十五·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六·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七·补益门
- 卷第一百八十八·食治门
- 卷第一百八十九·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食治门
- 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二·针灸门
- 奇经八脉
- 督脉
- 任脉
- 阳跷脉
- 阴跷脉
- 冲脉
- 阳维脉
- 阴维脉
- 带脉
- 九针统论
- 刺节统论
- 灸刺统论
- 治五脏中风并一切风疾灸刺法
- 治风狂灸刺法
- 治风癫灸刺法
- 治痹灸刺法
- 治热病灸刺法
- 治寒热灸法
- 治疟疾灸刺法
- 治霍乱灸法
- 治转筋灸法
- 治心腹灸刺法
- 治胸痹灸刺法
- 治胀满灸刺法
- 治消渴灸法
- 治黄胆灸刺法
- 卷第一百九十三·针灸门
- 卷第一百九十四·针灸门
- 治泄痢灸刺法
- 治脱肛灸法
- 治疝灸法
- 治腰痛灸刺法
- 治虚劳失精灸刺法
- 治虚劳小便白浊灸法
- 治诸淋灸法
- 治遗溺灸法
- 治小便数灸法
- 治小便赤黄不利灸刺法(白浊附)
- 治胞转灸法
- 治中恶灸刺法(猝死客忤尸厥等附)
- 治鬼魅诸邪病灸刺法
- 治猝魇寐不寤灸法
- 治猝中五尸灸法
- 治瘿气灸法
- 治瘰痔灸刺法
- 治痔疾灸刺法
- 治痈疽疮肿灸刺法
- 治癣灸法
- 治杂病灸法
- 治妇人诸疾灸刺法
- 治小儿诸疾灸刺法
- 灸刺禁忌论
- 误伤禁穴救针法
- 卷第一百九十五·符禁门(文略)
- 卷第一百九十六·符禁门(文略)
- 卷第一百九十七·符禁门(文略)
- (以上三卷的属性俱为符咒,计删文约七万字,符三百余道)
- 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
- 卷第一百九十九·神仙服饵门
- 卷第二百·神仙服饵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