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伤寒后身体虚肿

《圣济总录》书籍目录

论曰血气滋荣,外濡于腠理,则形体充实,伤寒汗下之后,血气不足,腑脏虚寒。营卫涩滞,津液不通,肌肉无以充荣,故令身体虚肿,若脾与肾脏俱虚,不能约制于水,水气流溢于皮肤,则变水气肿满。

治伤寒后身体肿满,心胸壅闷,喘促气满,黄 汤方

黄 (一两) 枳壳(去瓤麸炒微黄三分) 防己(半两) 桂(去粗皮半两) 细辛(去苗叶半两) 白术(三分) 赤茯苓(去黑皮三分) 赤芍药(三分) 当归(切焙半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后,身体浮肿,喘息促,小便不利,坐卧不安,防己汤

防己(三分) 猪苓(去黑皮三分) 海蛤(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 木香(半两) 白术(半两) 桑根白皮(锉三分) 赤茯苓(去黑皮三分) 槟榔(锉一两)紫苏茎叶(一两) 木通(锉一两半)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病后脾肾不足,水道不利,腰脚浮肿。木通汤

木通(锉一两) 桑根白皮(炙黄色) 泽泻 防己 赤茯苓(去黑皮) 石苇(去毛各三分) 大腹(微煨锉四枚)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二。

治病后气虚,津液不通,皮肤虚满。防己汤下防己 黄 (锉) 桂(去粗皮各一两半) 赤茯苓(去黑皮三两) 甘草(炙令赤锉一两)

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取七分,去滓温服,日再服。

治伤寒病后,脾肾气虚,欲成水病,四肢面目浮肿。小便涩喘急。槟榔汤

槟榔(并皮锉五枚) 桑根白皮(炙令黄色锉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三分) 吴茱萸(水浸一宿炒干一分) 防己(一两) 木通(锉碎一两一分) 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一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取七分,去滓温服日二。

治伤寒后身体浮肿,心胸满闷,不欲饮食,前胡丸方

前胡(去芦头一两) 旋复花(半两) 人参(三分) 槟榔(锉一两) 木香(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诃黎勒(皮一两) 赤茯苓(去黑皮三分) 桑根白皮(锉三分) 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微炒一两) 桂(去

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煎生姜枣汤,下三十丸,日三服。

治伤寒后通体浮肿,腹满坚胀,喘急不能饮食。郁李仁汤方

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微炒) 大黄(锉碎微炒各一两) 柴胡(去苗) 桑根白皮(锉)泽泻 赤芍猪苓(去黑皮) 桔梗(炒) 麻黄(去根节各三分)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鳖甲(去裙 醋炙)

上一十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病后,遍身浮肿。木香丸

木香 肉豆蔻(去壳)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槟榔(微炒锉各一两)

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空心温酒下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圣济总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圣济总录》书籍目录
  1. 伤寒后身体虚肿《圣济总录》
  2. 伤寒后青盲日近者可治《是斋百一选方》
  3. 伤寒后失音不语《圣济总录》
  4. 伤寒后劳复《圣济总录》
  5. 伤寒后嗽候《诸病源候论》
  6. 伤寒后惊悸《圣济总录》
  7. 伤寒后下利候《诸病源候论》
  8. 伤寒后夹劳《圣济总录》
  9. 伤寒后下痢脓血《圣济总录》
  10. 伤寒后骨节烦疼《圣济总录》
  11. 伤寒后香港脚《圣济总录》
  12. 伤寒后盗汗《圣济总录》
  13. 伤寒后宿食不消《圣济总录》
  14. 伤寒后疮《圣济总录》
  15. 伤寒后虚烦《圣济总录》
  16. 伤寒后不思食《圣济总录》
  17. 伤寒后虚羸《圣济总录》
  18. 伤寒后不得眠《圣济总录》
  19. 伤寒后咽喉闭塞不通《圣济总录》
  20. 伤寒后变成疟《圣济总录》
  21. 伤寒后眼症《眼科阐微》
  22. 伤寒喉肿门主论《疡医大全》
  23. 伤寒后腰脚疼痛《圣济总录》
  24. 伤寒喉痛秘方《华佗神方》
  25. 伤寒后余毒攻眼《圣济总录》
  26. 伤寒喉痹《中医词典》
  27. 伤寒后余热《圣济总录》
  28. 伤寒喉闭《中医词典》
  29. 伤寒候《诸病源候论》
  30. 伤寒和副伤寒《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31. 伤寒候《诸病源候论》

《圣济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