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足厥阴肝疟

《圣济总录》书籍目录

论曰内经谓足厥阴肝疟,在经则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在脏则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俱刺足厥阴,盖足厥阴之脉循阴器,邪气客之,则少腹满,小便不利也。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故病则恐惧不足也,苍苍者肝之色也,宜察其经络腑脏而治之。

治肝疟颜色苍苍,颤掉气喘,积年不瘥。鳖甲丸

鳖甲(去裙 醋浸炙) 蜀漆叶 乌梅(取肉炒) 常山(锉) 知母(焙各一分) 甘草(微炙) 细辛(去

上一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未发前米饮下,临发再服。

治肝疟。木香犀角丸

木香 犀角(镑屑) 羚羊角(镑屑各一两半) 升麻 玄参(坚者) 猪苓(去黑皮)槟榔(各二两半)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温酒或米饮下三十丸,日再服,体热即去甘草槟榔,加大黄五两。

治肝疟颜色苍苍,颤掉气喘。蜀漆丸

蜀漆 乌梅(取肉微炒) 常山(锉各半两) 石膏(研) 鳖甲(去裙 醋炙各一两)豉(一合炒) 甘草(微炙锉) 知母 苦参(锉) 麝香(细研)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过各半两)

上一十一味。捣研为末,同研令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二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肝疟久不瘥。乌梅丸

乌梅(取肉酒浸微炒) 常山(锉各一两) 知母 犀角(镑屑) 丹砂(研) 龙骨 升麻豉(炒) 桂(去粗皮) 甘草(微炙锉)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过各半两) 虎头骨(酥炙) 鳖甲(去裙 醋炙黄

上一十三味。捣研为末,同研匀,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二十丸,晚食前再服。

治肝疟上焦壅滞,心烦头疼,寒热不止,肌肉消瘦,不下食。知母汤

知母 地骨皮 升麻(各一两) 鳖甲(去裙 醋炙黄) 犀角(镑屑) 人参 麦门冬(去心焙) 柴胡(去苗) 石膏(各二两) 甘草(生锉半两) 虎头骨(酥炙过一两半)

上一十一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入香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治肝疟小便不利如癃。乌梅饮方

乌梅(取肉) 山栀子仁(各半两) 知母(一两) 芍药 木通(锉) 生地黄 升麻(各三分)

上七味。 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下朴硝一钱匕,食后未发前,分温二服。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圣济总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圣济总录》书籍目录
  1. 足厥阴肝疟《圣济总录》
  2. 足厥阴肝经左右二十二穴《针灸资生经》
  3. 足厥阴肝脏病论《内经博议》
  4. 足厥阴肝经穴图及歌括《金针秘传》
  5. 足厥阴肝之经《子午流注针经》
  6. 足厥阴肝经穴图《古今医统大全》
  7. 足厥阴肝之经左右二十二穴《针灸大全》
  8. 足厥阴肝经穴歌《针灸大成》
  9. 足厥阴及股凡二十二穴《针灸甲乙经》
  10. 足厥阴肝经穴《类经图翼》
  11. 足厥阴经别《中医词典》
  12. 足厥阴肝经穴《中医词典》
  13. 足厥阴经病《中医词典》
  14. 足厥阴肝经图《医学指归》
  15. 足厥阴经筋《中医词典》
  16. 足厥阴肝经图《经络考》
  17. 足厥阴经筋病候《中医词典》
  18. 足厥阴肝经手心胞《医效秘传》
  19. 足厥阴经穴主治《针灸大成》
  20. 足厥阴肝经十一穴远近法《备急千金要方》
  21. 足厥阴经症治《伤寒括要》
  22. 足厥阴肝经配合四十七法《针灸神书》
  23. 足厥阴井:大敦《针灸大成》
  24. 足厥阴肝经脉歌《万病回春》
  25. 足厥阴络脉《中医词典》
  26. 足厥阴肝经经穴歌《古今医统大全》
  27. 足厥阴脉《中医词典》
  28. 足厥阴肝经经穴分寸歌《医学集成》
  29. 足厥阴脉动喜怒不时发疝遗溺癃《针灸甲乙经》
  30. 足厥阴肝经步穴歌《古今医统大全》
  31. 足厥阴疟《中医词典》

《圣济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