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毒

《圣济总录》书籍目录

论曰五谷五菜五畜五果以至药石,皆能养性益寿延年却老疗疾蠲邪,然有损有益,有利有害,不可不察,饮食之间,可不慎哉。本草论物性味,有相须相得相畏相恶,相得则良,相须则用,相畏则制其毒,相恶则置而不用。然则饮食有毒,宜有解散除治之法也。

辨饮食毒。法

上凡饮食倾浇于地,地土涌起者,不可食,食之皆杀人。

治新中杂食,瘀实不消,心腹坚者。方

白盐(二两)

上一味,以水二大盏,同煎至一盏半,分三服,连并服取吐为效。

治因食中毒。黄龙汤

上取灶底当釜直下,掘取赤土,捣罗为细末,以冷水调,随多少服之,或犀角水摩取汁饮,大效。

又方:上取赤马溺,不计多少,每服饮一两盏。

又方:上取苦参一两半,以醇酒二升,同煎一升,去滓,令温饮之,得吐即愈,或取甘草汁蓝汁饮之。

又方:上取桑上蕈,破作段,着釜中,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漉出澄清,以慢火再煎沸,经宿不食,来晨空腹服三合则吐食瘕,每日服三合瘥,羸者减服之。

治食诸饼 百物中毒方

贝齿(一枚生)

上一味含之,须臾吐出所食之物,即瘥。

方又甘草(生) 荠 (各二两)

上二味细锉,以水五盏,同煎取二盏,停冷去滓,分三服。

外台秘要论曰,岭南俚人毒药,皆因食得之,即觉渐不能食,或五更心中满胀,并背急闷似瘴,微觉即急取一片银方寸余许含之,一宿其银变色,即是着毒药也。银色青是蓝药,若黄是菌药,俚人有解疗者,畏人得法,在外预合药防之,或名三百头牛药,或言三百两银药,并是常用。俚人不识本草,乃妄言之,其方如后未得此药,先以余药治之且令定。解毒饮

生姜 甘草(炙各一两)

上二味各拍碎,以水三盏,煎取一盏半,平旦空腹,分二服,服讫然后以别方治。

又方:常山(四两) 白盐(二钱)

上二味,以水一斗浸之一宿,以月尽日浸之,月一日五更,用土釜中煎之,勿令奴婢鸡犬见。煎取二升,于平旦分为三服,服少时即吐,以铜盆盛之,看色青,以杖举得五尺不断者,即是药未尽,候一日二日后,更进一剂乃良。

又方:都 藤(十二两此药岭南有之土人皆识呼为三百两银药甚细长其藤有高三尺者生切碎)

上一味,以水一升,酒二升,同煎取二升,分三服。如人行十里进一服,服进三服讫,其药毒逐从大小便出,十日慎吃壅毒诸食,不瘥更服,以差为度。

治解腹内诸毒。二藤酒

都 藤 黄藤(各握取二虎口长三寸并细锉)

上二味,以酒三大升,都入小罂罐中密封,用慢火围四边,烧之令沸,伺温出之,温服常有酒色,无禁忌,若不获已,欲食俚人食者,先取甘草一寸,炙令熟,嚼咽汁,若食着毒药即吐,根据前法治之,若经含甘草而不吐者非也,宜常取甘草十数截,随身带之以自防,岭南人将生熟食物,并于火上炮炙食之,永无虑,若席上撒药,卧着因汗入肉,最难治,可常自将净席随身,及匙着甘草解毒药行为妙。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圣济总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圣济总录》书籍目录
  1. 食毒《圣济总录》
  2. 食窦《针灸学》
  3. 食多《普济方·针灸》
  4. 食窦《中医词典》
  5. 食多《针灸资生经》
  6. 食窦《针灸大成》
  7. 食恶肉膏方《备急千金要方》
  8. 食豆不消《奇效简便良方》
  9. 食复《中医名词词典》
  10. 食道裂孔疝《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11. 食复《中医词典》
  12. 食道癌《自我调养巧治病》
  13. 食复《疫疹一得》
  14. 食道癌《百病自测》
  15. 食复《血证论》
  16. 食疸《医门补要》
  17. 食复《伤寒括要》
  18. 食醋呛喉门主方《疡医大全》
  19. 食复(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20. 食喘《中医词典》
  21. 食复劳复《医宗金鉴》
  22. 食臭《中医词典》
  23. 食复劳复《医学摘粹》
  24. 食瘥《中医词典》
  25. 食复劳复《伤寒心法要诀》
  26. 食茶叶面黄《奇效简便良方》
  27. 食疳《幼幼新书》
  28. 食仓《中医词典》
  29. 食膏《博济方》
  30. 食不知饱候《诸病源候论》
  31. 食膈《中医词典》

《圣济总录》